倍可親

從姚慕雙周柏春的演出藝術看春晚的藝人缺少什麼

作者:bobzhou  於 2022-2-6 22: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娛樂八卦

從姚慕雙周柏春的演出藝術看春晚的藝人缺少什麼

從姚慕雙周柏春的大紅大紫六十年,可以看到真正有藝術才能的藝術家是什麼樣子。
曾經參加春晚演出的藝人,不說『大紅大紫六十年』,有些是根本不受觀眾歡迎,有些是銷聲匿跡得不明不白。
從姚慕雙周柏春的藝術生涯,可以領會真正受到觀眾歡迎的,是什麼樣的藝術家。

滑稽行的排名有規矩,上手逗的在前,下手捧的在後。周柏春上手,姚慕雙下手,照理稱「周姚」才是。原因有二:一是兄長攜弟從業,且在早期是兄逗弟捧;二是這門藝術的特性所致。行話雲「三分逗七分捧」,三七之分不是指活兒的多寡,而是指活兒的輕重。上手只需按預備好了的一路講去,放噱時注意節奏即可,即便有即興發揮,也在自己掌控之內,可謂輕鬆。下手卻須按上手所講的一路接來,為話題作導引,為噱頭作鋪墊,為全篇作點睛。若遇上手即興發揮,更須靈活、恰當地作回應,可謂吃重。有個相聲叫作《論捧逗》,上手挖苦下手是「娶媳婦打幡——湊熱鬧」「聾子的耳朵——純擺設」,下手賭氣不予配合,甚至故意發難,令上手洋相出盡而收場。若聽懂這個相聲,就會發現上手儘管能說會道,其實並不與聽眾正面接觸;下手雖然少言寡語,其實代表著聽眾,替聽眾在說話。凡是舞台藝術,演員觀眾不可缺一,只有上手沒有下手,等於只要演員不要觀眾,萬萬不可。

這當然不是說姚比周高明。兄弟搭檔之前,姚慕雙演過一陣子單檔,反響清淡,生意不佳。兄弟搭檔之後,姚的高明烘託了周的高明,這對搭檔的高明共同造就了滑稽藝術的高明。這便是「姚周」搭檔六十年,一直大紅大紫的原因。

「姚周」的節目自然而又獨到。他們都在教會學堂念過書,英語底子不錯,於是把正確的發音與洋涇浜發音相對照,笑料自生,能把《學英語》《英語翻譯》說得獨一無二;他們都精通各地的方言,掌握由於溝通不便所致的各類笑話,能把《方言雜談》《各地堂倌》說得妙趣橫生;他們學歷不高,知識不少,能把《大鬧明倫堂》《高價徵求意見》說得書香洋溢;他們都是寧波移民,既熟悉鄉土傳統習俗,又適應現代都市風尚,能把《算命》《新老法結婚》說得風生水起……所有噱頭噱腦,所謂洋派海派,都從歷史和現實中來,都真實而藝術地映現出上海華洋雜處、五方雜處的社會結構,中西交匯、新舊混合的文化風貌。

「姚周」的滑稽詼諧而有意味。在《吃酒水》里,姚慕雙大談宴席上吃得比別人多的「本事」——吃白斬雞不能直著去夾,而是要橫向去抄,至少能抄到兩三塊;再如吃炒蝦仁不能先舀一匙,而是要舀半匙,一口吞下再舀一匙,這樣能吃一匙又半;又如吃兩面黃不能輕輕去挑,而是要重重插入面里,雙手各執一筷去卷,如此不到半分鐘,一整盤麵條全都在自己的筷頭上了……這還有個道理,叫做麵皮老老、口福飽飽。「姚周」表面是嘲弄人的自私和過於精明,裡面卻含著大城市生存的壓力和小市民生活的不易。兄弟倆出身小康家庭,由於戰亂加上經濟不景氣,父親失業,兒子只得輟學謀生。所以與這段經歷相關的內容,他們演來是最生動也是最深沉的。在《學生意》里,周柏春開口就說自己去當堂倌,是家道中落的無奈選擇。於是當他接說自己聽錯了夥計報的賬目,沒有收錢倒貼了一把傘,又吃了一筆賠賬;后說自己一手托著十六碗飯,一手端著滾燙的豆腐湯,不巧在樓梯口踩上一塊香蕉皮,湯碗自上而下,「啵」的一聲,扣在了樓下老闆的光頭上,因為「熱脹冷縮」,拔也拔不下來……既能讓觀眾開懷大笑,又能保證這些噱頭不流於輕浮和無意義。有的藝人善於模仿「姚周」的招噱套路及語氣腔調,我以為沒有一個是像的,因為他們只得其皮肉,未得其精髓,那就是內在的感傷與深層的悲憫。對「姚周」的滑稽藝術,很多人知其是含著眼淚的笑,很少人知其是帶著笑的眼淚。

「姚周」的表演陰陽而生辯證。周柏春開口大多慢條斯理,冷麵而狡黠;姚慕雙出言大多率直爽利,熱情而笨拙。也有周熱姚冷的情形,反差也大。尤其當周柏春起正角色或擺道理時,姚慕雙每每作反派狀,將人的軟弱、輕信、貪小便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種種弱點暴露出來;當周柏春起反角色或講歪理時,姚慕雙常常作正派狀,將人的善良、老實、同情弱小、樂於幫助別人等優點顯示出來。所謂陰噱陽笑,所有熱逗冷捧,無不是以人性的善惡,作辯證的保障。亞里士多德論滑稽,大意是演員去摹仿那些「比較壞」的人,所謂的「比較壞」,極少是惡的,更多是丑的,以此提醒人們不斷地改掉丑、轉為美。我以為「姚周」達到了這個美學的標準,實現了美醜互見、雅俗共存的平衡。高明的藝術就是保持了平衡,滑稽藝術表現丑就是為宣示美,反映俗就是為追求雅。人間可資嘲弄和取笑的東西,實在太多,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若只為噱而噱、只為笑而笑,勢必破壞平衡,走向極端,淪為極俗極丑甚至極惡。對此,許多滑稽藝人都有意識、都有作為,可惜的是,他們要麼不及姚周那樣貴在堅持,要麼不夠姚周那樣做得自然。

周柏春曾說,在廣大聽眾看來,他似乎只是一個快樂的化身。其實他與所有人一樣,喜怒哀樂七情六慾,花色品種一樣不少。此言若是真的,那麼滑稽藝人實際上是在人前透支了自己的喜和樂,抑制著自己的怒與哀。前者成就越高,後者能量越大,難怪中外時有某著名笑星患上抑鬱症的新聞。對此,「姚周」究竟是怎樣處理、如何平衡的?別的不說,只知道他們逢人三分笑,點頭又彎腰。他們在臨終前還向醫生和護士道謝,周柏春更以嘶啞的嗓音,輕輕地為他們唱了一支歌。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6: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