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人修史為什麼與美國人修史這麼不同

作者:bobzhou  於 2021-9-20 11: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中國人修史為什麼與美國人修史這麼不同

美國人把史書的一切都擺在陽光下,沒人覺得有理由拿歷史來做什麼文章。

中國自古就立下官方修史的規矩,民間是不能隨便寫史的,寫了也很容易面對被禁的命運,更不用說拿一個草民寫的史書來當教材。

美國歷史不過區區四百年,可是在圖書館里,美國史書林林總總,數量十倍於中國史書。就算在中國最權威的圖書館,能稱為正史的中國史書也就那麼多,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便有秉筆直書的典範,但經過官方層層審查保留下來的作品也不多了。史官的腦袋尚且可能保不全,史官的作品能否保持原樣呢?連唐太宗、乾隆爺這樣光照史冊的大帝都不免做些刪改,保持了自己的光輝形象。

美國大學的歷史教科書都是民間編寫,政府沒有專門機構編寫教材,也沒有這筆開支。史家各寫各的,沒有限制,也不需要統一觀點。有多少人想構建自己的體系,就可能寫出多少本美國史來,一起進入出版市場去經受優勝劣汰的考驗。

 

美國人好像不怕歷史被歪曲,他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出版市場保持自由,學界和讀者便自有公論,優秀著作一定會脫穎而出,胡說八道的一定會招來抨擊而被淘汰。

誰都知道,中國史以朝代更替為主線,具有一種循環往複、螺旋升降的特點,李唐、趙宋、朱明……發生的事情就算具體內容不同,也基本是同一模式在不同情景中的再現,問題也大同小異。

相比之下,美國歷史的發展更像一條直線,出現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所以同一問題基本上不會重複出現,也就無須重複解決。

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美國歷史的這條直線。

17世紀殖民初期的主題是定居,移民以自己的方式將歐洲文明移植到美洲,好在荒原立足紮根。對內主要是組建政府、完善社會、發展經濟,對外則是對付大自然和印第安人,這花了他們大約150年的時間。

其尾聲就是對英獨立,結束殖民地身份,創建合眾國。由於前期準備充分,最後階段不過用了二三十年,而18世紀也就到此結束了。

19世紀一開始是西進運動,領土膨脹,由此激化了自由制度與奴隸制的對決。妥協屢屢失敗,內戰爆發,苦戰4年後終於徹底剷除奴隸制,19世紀的一大半也就這樣耗掉了。

在最後40年裡,制度障礙既除,全國投入熱火朝天的鐵路建設和工業革命,經濟飛速發展,一躍而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從1719這三個世紀,是美國從無到有、迅速崛起的歷程,到此為止似乎可以安享太平了。

然而天下從未有過一勞永逸的好事,大量財富產生后,財閥經濟、貧富不均、勞資矛盾等問題接踵而至,其間還夾雜著一波又一波的移民大潮。世紀交接之際的美國,又是農民運動,又是工人罷工,社會震蕩,此起彼伏。最後通過上下呼應的各種改革運動,一方面強化政府對壟斷企業的監管,另一方面擴大公民參政權,廣泛開展民間扶貧,終於緩和各種矛盾,社會完成轉型,重獲平衡,這就是20世紀初進步運動的宗旨。

隨後美國經歷大蕭條,強化聯邦政府功能,創建社會保障體系。對外關係方面最重要的是參與兩次世界大戰,奠定了超級大國的地位,迎來號稱「美國世紀」的20世紀,同時面對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國際責任。

在美國400年歷史中,沒有出現太多的重複,面對的都是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某個問題一旦得到解決,很少會以類似的方式捲土重來。內戰不大可能再次爆發,現在恐怕沒有一個州會願意退出聯邦。

雖然經濟危機還是時常會發生,但是像大蕭條這樣的災難不大可能再次來襲了,因為經濟學家翻來覆去一直在檢討其發生的原因,再不吸取點教訓就談不上智慧了。即便是最棘手的種族問題,解決辦法也是步步為營——消滅奴隸制、取締種族隔離、實行扶持政策——全局上是朝著進步的方向前進,並無反覆。

一個民族能夠吸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複錯誤,就避免了一錯再錯付出的高昂代價。究其原因,一是直面問題,不掩飾不迴避,追究原因才能吸取教訓,這和每次空難后必須找出原因是一樣的。二是法治的功勞,美國人以法律為最高權威,每次問題的解決都會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再出現類似問題就有法可依,也就不算問題了。

 

1607年創建詹姆斯敦到如今2019年,美國這個年輕的國家已經有412年的歷史。即便從1776年立國算起,也有243年之久,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當然不算悠久,但是和中國周朝後的任何一個朝代相比,時間也不算短了。

即使漢、唐、宋、明、清這樣歷時長久的朝代,過了240年也基本進入衰敗期,西漢、東漢是斷裂過的,北宋、南宋雖然一脈相承,畢竟只剩半壁江山。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並不像馬上要傾覆的樣子,原因何在呢?

其實解釋起來並不複雜,中國歷史始終和某個家族捆綁在一起,於是王朝的命運與皇帝個人的智慧與能力密不可分,而皇帝這個職位要求極高——權力過於集中,職責過於繁重,還不死不得解脫,實非一般才智之人所能勝任。

開國皇帝是親手打下的江山,無論人品好壞,掌控大權的能力是沒有疑問的,可惜才能無法遺傳,其子孫的治國質量也就無法保證了。看看中國幾個相對長久的大一統王朝,都是開國之初皇家有幸連著出現幾個能幹又長壽的繼承人,王朝便得以穩定興旺。

只要兩三代守成無大錯,百姓安居樂業,盛世便隨之而來,如貞觀、文景、康乾。而無此幸運的王朝,只需一兩代昏君便足以亡國,大國如秦、晉、隋,小國有南北朝或五代十國間無數的短命王朝。

 

美國是民間修史,史學家觀點不同,但無不在挖掘美國歷史上需要反省的問題,如早年強迫印第安人遷徙、黑奴制度、侵略墨西哥戰爭、內戰後南方長期的種族隔離、加州的排華法案、「二戰」期間的日裔集中營、麥卡錫主義等,一樁也逃不過。

搜索美國歷史詬病的人從不收手,也就沒有什麼歷史問題可能被隱瞞。在一次又一次的篩濾后,美國歷史上的罪惡已經很少能夠被遺漏,凡此種種,都是美國人自己明明白白寫在史書上的。只要揭露出來的問題言之有理,總能得到眾口支持,被譽為史學成就。

 

正因為學術起著澄清真相的作用,迄今為止,聯邦政府及州政府已經對若干歷史問題作出正式道歉以正視聽,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對所涉人員進行了賠償。所幸的是,美國政府從建立起未曾中斷過,一直連續至今,能夠為自己曾經的行為負責。

公認的偉人,包括「國父」級的華盛頓、富蘭克林、傑斐遜等,也照樣被史學家置於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尋找可能的瑕疵來公之於眾。林肯堪稱美國聖人了,但不同的解讀也很正常,不存在禁忌。

 

故人已逝,反省歷史的目的不是為了報復,而是吸取教訓。美國內戰後奴隸制既除,目的達到,林肯堅持「對任何人不懷惡意,對一切人寬大仁愛」,沒有戰犯,沒有處決,呼籲勝利的北方不要去報復失敗的南方,而是儘快地接納南方一起進入新時期。機制如此,歷史也就不會循環往複地瞎忙乎了。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23: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