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還原歷史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先生》值得一看

作者:bobzhou  於 2021-1-2 01: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還原歷史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先生》值得一看


一部回溯民國先生的十集紀錄片,共鳴了隔代不相逢的後生們,《先生》聚焦民國國家講壇上的大家身影,揭示中國教育的宏觀走向和個性榜樣,梳理中國教育百年間的重大事件、觀念嬗變,旨在溯源問脈,固本圖新。

十集選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胡適、馬相伯、張伯苓、梅貽琦、竺可楨、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陳寅恪。
他們也曾身為學生,唯理想至老不滅,或者說破滅一次,再理想一次。在波瀾壯闊的文化民國、烽火連天的戰亂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歸里,他們宛如燈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但為今日中國教育立鏡一面,呼喊十聲,餘音裊裊里是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長嘆:「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先生,一個稱謂,一種修為,一部紀錄片。
如果說民國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猶如華夏的背影,漸行漸遠。

民國的學者、政要、作家、名士,縱有諸多稱呼,終不及「先生」二字來的親近且大氣,可以俯身可以仰望。
這在當下雖是個加上姓氏就被常呼的字眼,卻又是個能遙想到鞠躬的場景。先生,幾千年的敬語,也被冬烘過,也被秋殺過。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私塾和學堂已遠,戒尺和鞠躬已遠,破四舊里,先生落魄;三十年後的市場化中,先生貶值或被作價。
教育大景,江河日下入大壩,藍天白雲走黃沙。百年國史已有鏡鑒:教育盛,雖戰亂紛爭仍人才輩出、民力豐沛、國體向上;教育衰,縱四海平定歌舞昇平也社會浮躁、未來迷茫、振興乏力。

十集大型紀錄片《先生》以十位先生的個性經歷為經,中國社會變革為緯,將其莫不傳奇的性格性情、命運經歷、學術作為,以及他們的善良、無奈、焦慮和歡喜,在點滴中漸次呈現,充分反映了先生們貼近群倫又卓爾不群的獨特全貌,讓讀者走近他們,走進那個時代,感受他們,了解他們,了解那個時代,了解我們這個民族的風骨,了解我們這個民族的傳承。也亦為現今中國教育,立鏡一面,呼喊十聲。


在此僅介紹胡適先生為例;


胡適(1891.12.17 - 1962.2.24),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他的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他於1917年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


胡適信奉實驗主義哲學。「五四運動」后,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20年不談政治;20年不幹政治」的態度。他於1920年代辦《努力周報》,1930年代辦《獨立評論》,1940年代辦「獨立時論社」。1938~1942年出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2年返台灣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21-1-2 01:32
俺們這講究萌芽狀態,讓你鳴不出來,而且都不知道咋死的。

先生無用武之地,俺們要的是狼。
回復 qxw66 2021-1-3 03:53
先生只有一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8: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