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你是否同意,說哈同的創業成功因為有個好老婆

作者:bobzhou  於 2020-8-2 20: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1851年,哈同出生於巴格達。他幼年生活很苦,靠拾破爛、揀煤塊為生。

1872年,哈同隻身從印度東來香港,其過程非常艱難並經歷了生死考驗,第二年轉到上海,在沙遜洋行供職。到上海的時候,哈同不滿24歲,懷揣著6塊銀元,但這個年輕的猶太人天生具有好奇、冒險和奮鬥精神。他在沙遜洋行的第一份工作是門衛兼清潔工。此時,哈同以同樣是猶太人的老闆沙遜為自己的人生榜樣,並立志自己的人生目標是超過沙遜。

人們一直認為猶太民族是全球最優秀的民族,其智商之高,令人感嘆。從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到大畫家畢加索;從精神領袖耶穌到無產階級偉大的導師馬克思,他們都是猶太人的驕傲,他們的生存能力之強,歷史上就一直被排斥,及至二戰時,更是被希特勒殘酷屠殺,卻一直不屈不撓,還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偉大傑作。

猶太人原本是個游牧民族,後來漸漸開始做生意,他們的足跡遍布全世界各個角落,為經濟發展和城市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上海作為一個後起的大都市,也離不開猶太人的努力,這其中有一個人特別引人注目,他就是哈同。

哈同是一個出生在伊拉克巴格達的猶太人,他在上海生活近六十年。與其說他是一個猶太人,還不如說他是一個上海人更為貼切。他從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運氣,在上海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富豪,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迹。


哈同到底有多富有?按不動產部分計算,他佔有上海和杭州等黃金地段的土地數十萬畝,各種房產千餘幢,上海灘黃金榮也不過是千萬富翁,而哈同則是億萬富翁。兩人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他幼年生活很苦,靠拾破爛、揀煤塊為生。1873年,24歲的哈同經人介紹,去上海的老沙遜洋行當了一名門衛兼清潔工,他上岸時手中只有六個銀洋,老沙遜洋行主要是做鴉片生意的。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別看這看門人職務低下,但做好了也是有利可圖的,就如同以前大官僚家的門房,你要進去拜見,怎麼也得給房門點意思吧。

鴉片生意是暴利,物以稀為貴,前來取物之人絡繹不絕,也是要排隊取號的,所以,哈同就通過發「撥號費」掙了不少錢。一年多后,靠著他的精明能幹,又被升為業務管事,竟買了一幢半舊的房子,從此步入了小康之列。

哈同工作盡心盡責,六年後,哈同由於表現出色,被提升為地產部經理。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亦開始自己置產添地了,由於其獨到的地產經營理念,他很快就成為舊上海最富的人,他擁有了南京路的半條街,1200幢房屋及450畝土地。

哈同作為一名最底層爬上來的赤貧,他一貫保持著勤儉的優良傳統,他一直是省吃儉用,並對財物進行最佳的管理和配置,他珍惜任何一次賺錢機會,運用其聰明才智,從購買房產到放高利貸,進行著那個時代最合理的投資,這也使得他很快地從中產階層發展到了資本階層。

這時,一個人進入了他的生活,這就是他的妻子羅迦陵,一位中法混血的女子,她的到來使哈同的事業得到飛速發展,所以,可以說羅迦陵是哈同真正意義上的賢內助。羅迦陵的身世很是悲催,她父親是一名法國水手,上岸同她母親相好一場后便回國去了,母親生下她六年後也去世了,成為孤兒的她是靠著親戚的撫養才長大成人,後來不幸淪入風塵,做了一名鹹水妹,也就是專門為外國水手服務的妓女,她閱歷豐富,還學會了說英語和法語。

令人尊敬的是,羅迦陵同哈同結婚後對夫君事業的第一條建議是,不準再做鴉片生意,她說:「在上海灘要想賺錢,只有兩個辦法,第一賣鴉片,可是我作為中國人,這種事情幹不了;第二就是搞房地產。」於是哈同從鴉片生意中退出,專心從事房地產交易。

他夫人真是一個社交達人,她先是應邀去了京城,被隆裕太后的母親很是喜歡她,將她認為義女,於是羅迦陵便順理成章地與隆裕太后成了干姐妹。後來,哈同夫婦又去北京給乾娘拜壽,受到皇室熱情款待,羅迦陵還被封為正一品誥命夫人,並賜給60名太監回上海使喚。

有皇家的關照,這哈同的生意想不好都不行了,但這其中真正讓哈同登上事業頂峰的,還是靠羅迦陵非凡的眼光,正是她的一個決策,使哈同成為遠東首富。中法戰爭爆發,清軍在馮子材的帶領下,取得了中法戰爭的勝利,這時的上海洋人們都傳聞清政府要收回租界,此傳聞愈傳愈烈,很多洋人紛紛舉家外遷,租界地價一路暴跌,而哈同本來也想去香港暫避一時,但遭到羅迦陵的堅決反對。

羅迦陵認為大批洋人撤離上海,這是千載難逢大好時機,她不僅勸說丈夫傾其所有,並把自己的首飾全部賣掉,購買了大量廉價的房屋土地。進行了一場豪賭。

哈同贏了,清政府「不敗而敗」地同法國簽訂了條約,一切又恢復了正常,洋人們又回歸上海,更加地繁榮,哈同這一次的豪賭真是賺了個盆滿缽滿,他所購置的房產給他帶來了滾滾財源,這就是後來上海的商業和金融中心,大名鼎鼎的繁華之地南京路。

繼而哈同在夫人的建議下,用鐵藜木把南京路鋪成一條平坦的大馬路,這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紅木鋪地」,這在全國為哈同贏得了極大的聲譽,名利雙收,吸引了大量人氣,從而地價飛升,隨著利好消息地不斷提升,南京路地皮的價格又向上翻了好幾倍,成為上海最著名的商業街,羅迦陵真是一個有旺夫命之人啊。哈同不僅著眼於成熟的黃金之地,對那些不被人看好的荒野之地也有其獨到的眼光,當時還很荒蕪的靜安寺一帶的地皮無人問津,他以極小的價格買下大片土地,義和團事起,上海租界外擴兩萬多畝,哈同買進的土地也在租界範圍內,頓時增值百倍。

在中國做生意肯定要同政治掛鉤,哈同是深諳其道,在他的哈同花園內,既接待過大清的政府要員,也接待民國代表,且不管是代表北方袁世凱,還是代表南方革命黨,通通都是座上賓,甚至孫中山回國后,也是下榻在此。

說到哈同花園那可是算是一上傳奇了,這是哈同專門為夫人修建的,是上海最豪華的私家園林,佔地三百畝,歷時六年,按照《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場景建造。當時李鴻章著名的丁香別墅也才只有40畝,比起這哈同花園,小巫啦。

可惜的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駐租界,他們將哈同花園變為一座軍營,園內所藏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園內建築被破壞殆盡。後來,諾大的一個花園,變成了一片廢墟。對此,張愛玲在她的小說《連環套》中作了這樣描述:「籬笆破了,牆塌了一角,缺口處露出一座灰色小瓦房,炊煙蒙蒙上升,鱗鱗的瓦在煙中淡了,白了,一部分泛了色,像多年前的照片。」

哈同很重視教育,尤其是對女子的教育,他在哈同花園內興辦了多種形式的義務學堂和女學,全部免費,請了很多的著名學者任教,國學大師章太炎曾經也在那裡任教。學生都是通過嚴格考試方能入學,而且是以貧困學生為主,在那裡培養了畫家徐悲鴻、法學博士吳凱聲、新聞界人士孫恩霖、顧昂若等。

哈同夫婦對中國古典文化情有獨鍾,他們在哈同花園內創辦了倉聖明智大學,這是一所在當時有相當規模的全日制學校,有著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學校鼎盛時共有學生1600多人;而所有的費用全部由哈同夫婦免費提供。

哈同夫婦還出巨資收集河南安陽出土的大批甲骨文,並請著名學者羅振玉等人來哈同花園整理甲骨文,國學大師王國維也是哈同花園的常客。他著名的《戩壽堂殷墟書契考釋》就是在哈同花園中寫成的,這也為中華文明的研究和保存作了很大貢獻。

他還熱心公益事業,每當有自然災害發生時,哈同都要在舉辦義賑會演,捐款捐物,他沒有子女,居住簡陋,一間小閣樓,夏無電扇冬不生火,用餐極為簡單早餐是一杯牛奶,中晚餐是一菜一湯。

哈同夫妻很是恩愛,1931年,八十歲的哈同病故,十年後羅迦陵也離開了人世,遺憾的是他們沒有子女,但他們卻從孤兒院收養了共20名孤兒,外國的孤兒姓哈同,中國孤兒則姓羅。可惜的是,夫妻倆去世后,這一堆的子女為瓜分財產鬧得不可開交,且無一人成才,為時人所笑。

不過,有一個名叫羅馥貞的養女算是例外,她嫁給了在倉聖明智大學任教的庄惕深,他們後來有一個孩子文革時也是風雲人物,他就是中國乒乓球一代國手庄則棟。

真正給哈同的事業帶來巨大轉機的是中法戰爭。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在老將馮子材的率領下,接連挫敗法國侵略軍的攻勢。這些勝利讓中國人民歡欣鼓舞,上海的洋人卻坐不住了,他們認為,中國打敗法國后自然就會清理他們,於是紛紛逃離上海,上海的房價因此暴跌。哈同也想去香港躲避一下,而他的新婚妻子羅迦陵卻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並把自己的首飾賣掉,勸說丈夫傾其所有用於購買房屋土地。

這是一場可能傾家蕩產的賭博,但是哈同賭贏了。清政府在軍事上節節勝利的情況下"不敗而敗","洋大人"們又紛紛回到上海,"十里洋行"恢復了繁榮。哈同則名利雙收,他購買的房產,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東路一帶,後來逐漸發展為上海的商業金融中心,在數年間地價上漲千倍以上。哈同從此成為猶太"炒房團"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並被人稱為"遠東首富",聲望果然超過了老東家沙遜。

縱觀哈同八十年的人生之路,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前二十年受盡苦難,再二十年拼力奮鬥,繼二十年享受,最後二十年做慈善。他是商業奇才,在上海這箇舊時代的冒險家樂園,勤儉加勤奮,投資加投機,在攫取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寫就了一段猶太人在舊中國的商業傳奇。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0: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