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五反」就是整了黨內腐敗再整民營經濟。
中共自己估價,50年代他們沒收資本家的財產是30億人民幣。私有經濟當時大約佔中國的工商業的30%。30億在當時換成美金是15億美金,當時比價大約是2比1。 但是30億隻是一個固定資產估價,並不是生產能力。如果算上生產能力來估價,恐怕至少要算好幾百個億。
在清產核資中,私方的固定資產總是被估價低了的。當時毛澤東說還給私方發20年的定息,但到了文化大革命中,一抄家就把定息單子全沒收了,那個資本家還敢去銀行領定息?而且中共也根本索性賴掉,凍結存款,就再也不提發給資本家定息了。
為什麼資本家只能夠接受公私合營
1951到1953年的「三反」、「五反」兩大運動,已經把民族資本家整得很乖了。「三反」是整共產黨幹部,和現在的「打老虎」一樣;「五反」是整資本家。因為毛澤東認為腐敗是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是資本家腐蝕了我們共產黨的「好乾部」,於是整完幹部就整資本家。中共在每一個私人企業中建立工會,黨小組,「五反」中把資本家沒日沒夜地斗。那些資本家從來沒有受過這種侮辱,那個時候在上海自殺的資本家多得不得了。文件統計: 「自一月二十五日到三月二十五日」,上海地區「自殺的共有四百六十六人」,大都是資本家。可以說,五反已經把資本家的脊樑打斷了。五反結束,中共說要公私合營,而且他已經在資本家的企業里建立了基層政權–工會,黨小組,誰敢拒絕公私合營?非但不是拒絕的問題,許多地方還要資本家在公私合營時加碼,追逼增加資金,即要求資本家投入現金,金戒指,美元,和農村刮浮財如出一轍。這在全國也是不小的一股風潮。新華社《內部參考》1956年2月20日就報道:「江蘇省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中,有七個商業資本家、小商販和職工自殺,其中有四人身死。自殺案中有四起是因追逼增加資金而引起的。」
話說回來,當時的民族資本家如果不搞公私合營,也被完全中共「改造限制」了發展。因為政府控制了你的銷路。所有的產品,只有國家壟斷的銷售途徑。另外,他把你的材料來源也壟斷了。進口和出口都控制了。如果資本家不把企業交給共產黨,民族資本已經走投無路了。所以資本家都是無可奈何地「自願」公私合營的。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