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高考改革得讓學生吃不消了,只要有錢都要去外國留學了

作者:bobzhou  於 2018-8-15 11: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上海高考改革得讓學生吃不消了,只要有錢都要去外國留學了。

2017年,一重點學校,高三有10個班級,不參加高考的人數就是二個班級的人數,都出國留學了。

為什麼,因為學生實在吃不消高考的巨大壓力,而且越是改革,壓力越來越大。

 

第一批改革試點,選擇在上海和浙江進行,時間是從2014年開始。

改革前採取文理分科,考試科目共四科,包含語文、數學、外語、理綜(物理、化學、生物)或文綜(歷史、地理、政治)。

 

改革后採取「3+3」的考試模式,即: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限選三科進行考試,成績計入高考;並取消文理科考試區別。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畢業當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試,考試作為高招畢業和少數高考專業錄取的參考

 

所謂的一年兩考其實是一年三考,由原來的一次衝刺,變成了現在的反覆衝刺。十月份沖一次,四月份沖一次,六月份還要衝一次。折騰得所有考生、教師和家長疲憊不堪,奄奄一息。

 

正常的假期沒有了,正常的休息沒有了,正常的生活沒有了,變成沒日沒夜沒完沒了的應付考試的機器。

 

為了趕進度,沒有自修課,沒有活動課。

 

鋪天蓋地的模擬考,周考,綜合考,聯考,考得昏天黑地,考得日月無光,考得學生快要吐血!

 

為了在考試中佔得先機,寒暑假開始提前上課,星期天加班加點,節假日完全取消,就像一列喘著粗氣的老火車,日夜狂奔!

 

改革前大家根據文理科的選擇,都在一個班級上課,有固定的教室、教師、同學。

 

改後由於3+3帶來學生學科選擇的變動,大部分學生選考的科目組合不同,所以學校不再也無法安排在統一的班級上課,理論上改為走班制,就是每個學生根據自己選考的科目選擇自己的課表,然後每天按照自己的課表找對應的老師去上課。理論上不存在同班同學和班主任。

 

原先的跟班制改為走班制,要求學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師資能力。但是現在根據各學校的具體情況看,估計很難實現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設計者可能會認為,人就像機器一樣按照他在辦公室里拍腦袋想出的程序亦步亦趨,可是他完全不知道社會的複雜性和人性的複雜性,人性天生是趨利避害的,人性天生是自私的。這種決策者估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是外星來客。我不知道他們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參加現在的高考。

 

從高二開始,為了應付學考和部分學生的提前選考,非考試科目不得不停課讓路。聽說個別學校走向極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塊:高一專學歷史地理生物技術,高二專學物理化學英語,高三專學語文數學。

 

有些學校都在考試之前一個月左右基本停掉本次考試不考的科目。這不是學校的安排,是老師自己提出來的,原因很簡單,你上了也沒人聽,語文數學暫時不考,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嗎?

 

本次選考成績出來之後,所有學生又得來一次重新大洗牌:選考三門和英語都考好的,只剩下語數兩門課;選考三門考得好的,只剩下語數英三門課;選考只有一門不滿意的,只剩下四門課;選考有兩門不滿意的,剩下五門課;最慘的是選考都不滿意的,剩下六門課。

 

結果是成績越好,負擔越輕;成績越差,負擔越重。

 

更扯淡的是,課怎麼上?

 

有的學生餘下的大半年只需要學習兩門課,有的學生要學六門,原來的班級將四分五裂。走班?在中國學校目前的管理制度下,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裝。走班管理尚未成熟,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最要命的是,所有課都是固定死的,一旦老師請假,課根本無法調,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你一調課,肯定就有學生聽不到你的課。

 

更更可悲的是,本次選考考完之後,沒考好的人還得重新燙餿飯,抱著厚厚的高考複習資料再來一遍。人世間還有比這更痛苦的事嗎?這就是變相的把應屆學生變成高復生,嚴重摧殘了學生的身心,扼殺生命的靈性,導致他們上了大學之後,再也不想讀書(甚至看見書就想睡覺,就像逃避,中國本來就是一個閱讀比較少的國家)了。

 

更可笑的是,假如一個學生第一次全都考好了,只剩下兩三門課,每門課一個星期得上多少節?20節語文,20節數學

 

更更可笑的是,本來各省的高考改革已經在淡化外語,現在變成一年兩考,加之總分150,使外語成為凌駕於所有學科之上的「最重要」的一門課。嚴重背離國家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可憐的外語教師,別的選考課考完之後教師都可以輕鬆一下,只有外語不可以,因為絕大部分學生都得靠第二次,哪怕你考了130分,你也不會死心,還有20分的空間,那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

 

考試變成了賭博,幾乎每所高中都要對考試做出策略性安排,選擇適合本校的最佳時機。選課變成了碰運氣,你的運氣好一點,選你一樣菜單的對手就相對較弱;你的運氣差一點,你就很可能撞到強手如林的人堆里。

 

2017年大學招生的尷尬是:如許多學生已經一年多沒學物理了,結果他進了物理類專業;文理科比例嚴重失調,成績差的學生絕大部分選擇了文科。

 

以某校學校為例,選擇化學選考的只有三分之一,選擇物理選考得連三分之一都沒有。大學里需要那麼多文科生嗎?如果高中沒有認真學好物理化學,大學的理工農醫專業怎麼學?

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痼疾。

 

高考改革,越改越搞得學生二手冰涼、腦袋發漲,只要有錢都要去外國留學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1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successful 2018-8-17 10:08
現在的高等考試, 會比上世紀60年代初到高考更難嗎? 那個時候高中一個班有60個人, 其中只有到10個人是能夠考取大學的, 20個人能考取中專, 其他30個人 是什麼學校也考不上, 他們的處境是在社會上自生自滅, 值得提一下的是: 下到農村去勞動也是選擇之一. 特別艱難哪, 當年的高考生. 如今中國大學林立, 學生不夠需求, 再差的傢伙有錢都可以上大學, 幸福啊. 幸福的當代大學生們...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0: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