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慶說說天安門

作者:bobzhou  於 2017-10-3 00: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天安門坐落故宮的南端,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設計者為明代的御用建築匠師蒯祥。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清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

 

現在掛國徽的地方,曾經是塊匾額在中國古代,凡宮殿、壇廟、門樓一般都在明顯之處懸掛匾額。天安門同樣掛有匾額。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承天門建成時,城樓上面掛有「承天之門」木匾。據傳,當年李自成攻進北京、率兵來到承天門下時,面對森嚴高大的皇城大門,李自成彎弓搭箭,怒射「承天之門」匾額,以此表示對明王朝的藐視。

 

清順治八年(1651年),承天門重建后,改名為天安門,城樓上開始懸掛「天安之門」的木匾,木匾規格2.6米×3米。匾額上刻有三種文字,按滿語直譯為「天安之門」。後來不知何故,匾額上「滿、漢、蒙」三種文字改為「滿、漢」兩種文字,漢文改成楷書「天安門」三字,因為去掉了「之」字,全部字體也相應擴大。匾額中的「天」字,由原來的200毫米增加到380毫米,幾乎增大了一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宮和天安門均由北洋政府接管,匾額上只保留有漢文,匾額又從「滿、漢」兩種文字改為「漢文」一種文字。為固定銅製「天安門」字體,木匾的中間位置上留有當時釘鑿過的釘眼,「安」字放在匾額的中心位置上。

 

1949后,「匾額」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木匾」漸漸被人們淡忘。

 

天安門城樓上掛的照片的隨著歷史發展在改變。

 

1929年,天安門城樓上的孫中山像。

 


1935年,天安門城樓上的蔣介石像。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天安門。



1949年後,天安門城樓上先後掛過一些人物照片,按時間先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聶榮臻、葉劍英、斯大林。

 


 1953年斯大林逝世時,天安門城樓正中掛著斯大林半身像,天安門城樓上懸掛著橫條幅「斯大林同志永垂不朽」。

 

 文革時的天安門。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2: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