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中國人不知道鎮反、肅反是二會回事情。一般人只知道鎮壓反革命。說鎮反和肅反是鎮壓反革命的二個階段,肅反是鎮反的繼續是不對的,因為作為對象來說是完全不同。
鎮反對象是土匪、特務,國民黨殘留分子、惡霸、反動會道門和黨團分子,罪行是威脅了新政權的存在。
肅反是全國140多萬知識份子和幹部在這場運動中遭受打擊,其中有逮捕,有槍決,還有非正常死亡。
1950~1951:鎮反運動
所謂「鎮反運動」就是「鎮壓反革命運動」。中共建政初期,新政權的權威尚未樹立。土匪、特務,國民黨殘留分子、惡霸、反動會道門和黨團分子威脅了新政權的存在。於是,1950年3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活動的指示》。隨後2年,鎮反運動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1950年12月,劉少奇曾有指示說,「匪特分子,包括首要分子在內,既已向我自新投誠,不再進行反革命活動,即使過去負有血債,亦不應殺。」但是毛澤東將這個批示改為:「如果血債重大,群眾要求處以死刑,並估計情況在處死之後比較不處死更為有利時,亦可以處以死刑。」毛澤東還為一些地方下達了殺人指標。他說,「上海是一個600萬人口的大城市,按照上海已捕二萬餘人,僅殺200餘人的情況,我認為1951年內至少應當殺掉罪大的匪首、慣匪、惡霸、特務及會門頭子3000人左右。而在上半年至少應殺掉1500人左右」。在毛澤東的建議下,中共中央開會討論殺人比例問題,「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當時的中國人口是5億5千萬,千分之一的一半就是27萬5千人。
「鎮反運動」按比例殺人,到底殺了多少人呢?根據中共中央1951年5月底公布的數字,當時全國已經捕人150萬,已殺50萬,達到了毛澤東要殺掉全國人口千分之一的目標。於是,毛澤東指示全面收縮。但是殺戮在慣性作用之下並沒有停止。從1951年5月到1953年秋季鎮反運動結束,又有20萬人被殺。時任公安部副部長徐子榮在1954年的一份報告中說:鎮反運動中,全國共逮捕了262萬人,其中殺了71.2萬人,佔全國人口的千分之1.31;判刑勞改129萬人;管制120萬人;教育釋放38萬人。北京大學教授、中共黨史研究專家楊奎松認為,「如果注意到1951年4月下旬毛澤東及時剎車並委婉批評一些地方太過強調多殺,以至有些地方明顯地出現了瞞報的情況,故實際上全國範圍實際的處決人數很可能要大大超過71.2萬這個數字。」
1955~1957:肅反運動
「肅反運動」即「肅清反革命運動」,發端於「肅清胡風反革命集團」的鬥爭。鬥爭胡風使人認識到:在黨政機關、革命團體、民主黨派內部隱藏有反革命分子、台灣特務。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開展鬥爭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隨後肅清暗藏反革命集團的鬥爭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展開。毛澤東劃定了好人和壞人比例,他說,革命隊伍中的好人占「百分之九十幾」,反革命分子一般「在百分之五左右」。因此,在肅反運動中,就以「大約有百分之五左右的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壞分子」的規模進行「肅反」。各單位如果達不到這一指標,就會被認為是「右傾」。
歷時一年多的「肅反運動」成績如何?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在工作報告中說:全國規模的內部「肅反」在1800多萬職員中開展,共查出10萬餘名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壞分子,其中混入黨內的有5000多名,縣級以上領導幹部260名,混入共青團的3000多名。根據解密檔案:全國有140多萬知識份子和幹部在這場運動中遭受打擊,其中逮捕21.4萬人,槍決2.2萬人,非正常死亡5.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