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出畫冊,說200年中美關係的跌宕起伏,但關係終歸要好起來才行

作者:bobzhou  於 2017-2-22 04: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中美關係, 中國, 畫冊

 

中國出版大型畫冊《中美關係200年》

 

由中國攝影師協會編製,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的大型畫冊《中美關係200年》,已於近出版。

 

畫冊前言;美國是近代以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國家。讀過這本畫冊,當對這一判斷有更深的理解。326幀照片,4萬多字的解說,全景式地、生動地展現了200多年來的中美兩國交往的歷史。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先生為畫冊撰寫序言

 

畫冊把200多年的中美關係史分為四個時期:

1784年至1911年,主要交往集中於晚清時期;

1911年至1949年,即民國時期;

1949年至1978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之前;

1978年至今,即中國改革開放時期。

畫冊圖片說明;中國是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世界的。套到中美關係上,可以說中國是通過改變自己來塑造中美關係的。

1949年中美關係的遽變,是這句話最顯著的例證。這一年,中國共產黨通過武裝革命推翻了國民黨政權,對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對外實行同蘇聯結盟的「一邊倒」政策,美國在中國內戰中支持國民黨,對新中國採取了軍事遏制、外交孤立、經濟封鎖的政策,此前150年兩國之間建立起來的從民間到官方的深度交往完全中斷。1970年代初,中美關係解凍,但建立全面的經濟、安全、外交、人文交流關係,還是在1978年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以後。可以預料,只要中國政治的發展方向不變,中美關係的第四階段還將延續下去。

 

畫冊圖片說明;在歷史的長鏡頭下考察雙邊關係可以看到,在更多情況下美國是個恆量,而中國是個變數。換言之,中國國內政治的重大轉折,能夠直接影響甚至扭轉中美關係,而美國國內政治則起不到這種作用。過去兩百多年中,美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和主流價值觀沒有發生過劇烈的變化。一百多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美國的政治領導層換了一代又一代,共和黨和民主黨輪番入主白宮、統領國會。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60-70年代的民權運動、本世紀初的「反恐戰爭」和金融危機,對美國政治、經濟和社會都造成了巨大衝擊,然而這些事件都沒有動搖當時美國對華關係的基礎。美國的族群構成變化帶來了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但也沒有直接影響對華政策。

 

畫冊圖片說明;200多年來,中國通過改變自己而扭轉了中美關係的發展方向,但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卻遠遠大於中國對美國的影響。中國近現代史深深地烙上了美國的印記。這一點當屬研究者的共識,不消多論。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對於1949年以前中國軍政大事的直接參與。美國通過在中國各個領域發揮作用的美國人,「引導」中國,輸出美國的價值觀,成為影響中國政治的特殊方式。

 

畫冊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參加清朝剿滅太平天國軍事行動的華爾,在中國招募外國人組成洋槍隊(后稱常勝軍),任隊長。華爾娶中國人為妻,還加入了中國籍,最後在同太平軍作戰中陣亡。1867年,剛剛卸任美國駐華公使(當時的「公使」相當於現在的「大使」)的蒲安臣,即被清政府任命為「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代表中國出使歐美諸國,開中國近代外交活動之先河。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離開中國成立保皇會,聘請美國殘疾青年人荷馬李為軍事顧問,組建了一支軍隊在美國受訓;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后,任命荷馬李為首席軍事顧問。1942年,美國將軍史迪威擔任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同蔣介石爭奪對中國軍隊的指揮權。1945年底,杜魯門政府委派喬治·馬歇爾將軍到中國調解國民黨同共產黨的衝突,以圖避免內戰。這是美國在歷史上首次介入外國政治調停。馬歇爾曾在延安受到毛澤東的熱情款待,但調停努力卻以失敗告終。創辦了燕京大學並親任校長的司徒雷登,后出任美國駐華大使。

 

從1949年司徒雷登離別中國,到1971年理查德·尼克松總統派特使亨利·基辛格秘密訪華,其間幾乎沒有任何美國要客駐足過中國大陸。但是,美國的政治滲透卻以潛移默化的其他方式頑強地表現出來。中國政治主流一直相信,一旦放鬆了政治教育,美國的意識形態就會捲土重來,讓中國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即在知識界展開了反對「親美、崇美、恐美」的思想改造運動。之後美國成為西方敵對勢力——帝國主義的總代表,反美宣傳成為群眾運動。即使在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後,這根弦也沒有放鬆。從揭露「美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圖謀」到警惕「顏色革命」,從反對「西化分化」到抵制「普世價值」,從1989年天安門政治風波中抬出的「自由女神像」,到2012年王立軍叛逃至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60多年來美國的政治陰影無處不在。

 

畫冊圖片說明;儘管中國官方高度警惕美國對中國的政治圖謀,同其他國家相比,美國在中國的政治影響至今還是最大的。反映美國價值觀的書籍、影片和音像製品,在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被大量翻譯出版發行。

為改善中美關係做出過貢獻的美國政治家和各界人士,如為畫冊撰寫序言的前總統吉米·卡特先生,在中國廣受尊敬,知名度很高。在當代中國最著名的美國人之一,是不久前出版了《論中國》的前國務卿基辛格。他在中國長達40多年的聲望和人脈關係,讓同時代任何其他國際人物都難望其項背。正因為如此,基辛格是畫冊中形象出現最多的人物。


畫冊
圖片說明;200多年來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政治影響就相形見絀了。值得一提的,似乎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美國的政治衝擊。1950年,美國參議員麥卡錫發動了對所謂「親共」的美國人士的政治迫害,將幾位同中共有過交往的美國人,當成美國對華政策失敗的替罪羊。其實,還有一件不應遺忘的事,證明中國也曾試圖介入美國的國內政治,服務於自己的對外戰略:毛澤東於1963年和1968年兩次以中共中央主席的身份,發表了「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美帝國主義種族歧視鬥爭」的聲明,並在聲明中強調,「民族鬥爭,說到底,是一個階級鬥爭問題。」不過,沒有事實說明這兩紙聲明對美國政治和種族關係產生了多大衝擊。

 

中國對美國政治影響的增加,是在1979年建交之後通過雙邊經濟和社會交往的急速擴大而間接實現的。近年來,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保持在1.2萬億美元以上;雙邊貿易額在5000億美元以上,互為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到美國旅遊的中國公民每年有200多萬。在美國就學的中國留學生達30萬以上,在美國的國際學生中所佔比例最高。從理論上說,雙方經濟與社會交往如此密切,中國對美國政治必然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事實上,中國在美國全球戰略和對外政策中的地位的確在不斷上升,但在美國國內的兩黨政治、選舉政治、行政部門與國會的關係、宏觀經濟決策等方面的影響力,多年來似無明顯提高。冷戰結束后,總有美國總統候選人在競選場合口頭攻擊中國,以迎合部分選民,可是迄今為止,涉及中國的議題從未在總統選戰中佔據重要位置。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5: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