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香港人的失落感和挫折感

作者:bobzhou  於 2016-2-12 02: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評論

香港人的失落感和挫折感

偉人鄧小平在世界政治經濟制度和國體的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首創『一國二治』,也產生了『一國二治』的香港政府。

在鄧小平思想的指導下,內地人和香港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內地人摸著大石頭在過河,一些人還順便從河裡撈了許多魚。

香港人也在摸著石頭過河,而且講定要摸五十年,開始還可以,也撈到一些魚,但是逐漸的變化,香港人過的河是不見石頭少有魚了。

關鍵是『一國二治』的香港政府始終是名不正,言不順。

縱觀世界地理和歷史,有哪個地方有過這樣的政府。

殖民地政府上面有宗主國,有總督在名正言順真正行使權力,有統治人民的完整傳統和方式,又有和宗主國的一體經濟。

真正的民族獨立的政府有獨立自主的政治和經濟。

聯合國共管地區的政府行使聯合國保護的真正民主的政治。

歐洲還有國中之國。那些小國家的政府有他們特有的宗教和特有的經濟,他們特有的傳統維護著他們的國家。

只有香港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一國二治』(還有難弟澳門),在一國的概念下,要真正行使地方民主權力,那還可能嗎。不能夠和中國一體經濟,又要保留殖民地的生活傳統和方式,又要百姓遵守社會主義的道德精神,政府還能夠有效管理好香港嗎。

現在香港和內地越來越不和諧,大背景是香港經濟不振,普通市民生活水平多年來沒有提高,被內地大大縮短差距,香港人的失落感和挫折感越來越嚴重。

進入『一國二治』,香港經濟的騰飛,幾乎和內地搞改革開放同步,這絕不是什麼巧合。當時內地沒技術沒資金,西方還卡著我們,但有資源有土地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潛力;而香 港已經有相當的資金和技術積累,進出口也非常活躍,只是缺資源缺土地缺人手,正好和內地互補。於是內地一給誘惑政策,港資蜂擁而入,先從來料加工這種低端 製造業開始,把在內地廉價組裝和生產出來的東西拿到國際市場一倒手,香港投資者賺了大頭,內地拿了小頭,雙贏。上世紀整個八九十年代,香港在內地可以說大發其財,幾乎所有來投資的都沒有虧的。加上股票和房地產,當時的香港如日中天,港人信心爆棚,大多數港人都沒意識到危機來臨。什麼危機呢?產業空心化。香港幾乎所有的生產都搬到內地,香港只負責倒買倒賣,炒股票炒房地產,搞旅遊搞服務業。這些行業看起來十分繁榮,但只是資本家收益,大多數普通市民連湯也喝不上。於是乎,等到內地生產技術和規模上來了,可以不借道香港搞進出口了,特別是有資金積累了,原來只能讓港資吃的大頭,內地企業自己吃了,港資只能吃小頭,這樣香港的好日子就過去了。

正是在這麼一個大背景下,香港人開始抱怨開始發牢騷,再被所謂的民主派一煽動一忽悠,回歸前大唱我的中國心的港人,現在在香港的大街上找事發泄心中對社會的不滿。(摘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2-12 03:24
香港人相信鄧大人最終實現特首直選的承諾,願意等,等到現在發現被騙了,失落感和挫折感是必然的。
回復 dwqdaniel 2016-2-12 04:03
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區多去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有總督,獨立后澳人治澳,加人治加都不錯,香港不能港人治港才是根源。香港人有一種被人欺騙和愚弄的感覺。人都有相似的反應,被人愚弄知道真相後會出離的失望和憤怒,港人越來越暴臊就是這個原因造成。
回復 山東貓 2016-2-12 13:34
一切都要歸罪於內地當時的不正常狀態,初期香港人在內地賺錢其實也是不正常的。當時李嘉誠內地買地數百倍之後賣掉說他是超人,明白人都會覺得蹊蹺。實際上大陸是要治病需要用條蟲來吸些血是為了長遠的利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2: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