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第一個、目前是唯一的、文革博物館

作者:bobzhou  於 2016-1-8 06: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博物館, 中國

 中國第一個、目前是唯一的、文革博物館 

 

2005年元旦,位於汕頭市澄海區蓮上鎮塔山風景區的文革博物館正式建成開放,這是中國第一個由民間興建的文革博物館。建塔園的初衷只是為了紀念「文革」中死去的人們,「文革」博物館已遠遠不止是一處憑弔死難者的陵園。

 

中文名稱

    文革博物館

外文名稱

    Cultural Revolution Museum

   

    歷史博物館

 

   

    汕頭市澄海區蓮上鎮塔山風景區

竣工時間

    2005年

   

    民間興建

建立者

    彭啟安

 

塔園的所在,其實就是一塊墳場。這塊墳場旁建起了一座「文革」博物館。荒草叢生的坡地上,埋葬著70多個「文革」冤死者的屍骨。「文革」中,廣東省澄海縣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前來參加的「走資派」被「造反派」活活打死,當時挖坑草草埋在一起,後來屍骨無法分辨,只能立墓合葬。

一位退休副市長憑藉個人良心和聲望創建了中國首個「文革」博物館,十多年來勉力維持,困難重重。

「文革」博物館的創建人彭啟安老人。

  1993年,彭啟安從汕頭市常務副市長任上退下來后,仍以「政府顧問」身份主持一攤工作。1982年前的一天,他到澄海區塔山風景區參加活動,看到這塊亂墳坡。當他獲悉這些墳的來歷后,內心的疤痕像被掀起了一樣。不久后,他主動與一些經歷過「文革」的老同志商量,共同籌劃建立塔園。當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紀念那些在「文革」中死去的人們。彭啟安是澄海本地人,「文革」前在鄰近的揭陽縣任縣委副書記。當時他致力於發展生產、解決就業、整頓社會秩序,被樹為典型,周圍的十幾個縣都在學習「彭啟安經驗」。

 

  「文革」爆發后,頃刻間典型就成了「三反分子」,頭上帶上了「階級鬥爭熄滅論」、「地主富農的孝子賢孫」的帽子。

  後來,澄海縣揪出「余林反革命集團」,作為澄海人,在揭陽工作的彭啟安也未能倖免,以「余林反革命集團的黑幹將」的罪名被正式逮捕。他當時估計自己要被判30年徒刑。事實上,他當時低估了自己的「罪行」。直到出獄后不久,他才聽說,自己曾被列入被槍斃名單。

  彭啟安說,那段時間,自己是真心認罪,在學習班上,檢討寫了80多頁。「對毛主席一片忠心,絲毫沒有懷疑過『文革』」。因而,剛從監獄邁出第一步,他最大的感受是「感動」,「感謝共產黨」。

  1998年後,彭啟安「全退」。這個自稱「工農子弟,文化不高,只讀過6年書」的老幹部,開始讀老年大學,「書店每兩周至少要去一次」。這時,他第一次讀到了巴金的《隨想錄》。如果說,建塔園的初衷只是為了紀念「文革」中死去的人們,那麼,隨著彭啟安思索的深入,今天的「文革」博物館已遠遠不止是一處憑弔死難者的陵園。

公祭禮

「反對『文革'博物館就是反對共產黨。」他站在炙熱的陽光下,對著鬆散的人群發表演講。每句話都像用盡全力,激動時不得不踮起腳尖,以蓄足說話的能量。頭頂僅剩的一撮白髮也隨著情緒豎起又垂下。

祭奠計劃再次被破壞,他如此憤怒以至於斷定,「反對的人,必定在『文革'中犯下不可告人的罪惡!」他說他欲哭無淚,又欣慰有539人無所畏懼來到現場。他深深鞠了一躬。

曬得無精打採的人群第一次爆發出掌聲。隨後,他們將手中的鮮花放到劉少奇雕像前。

劉少奇像矗立在安息園,對面圍欄上刻著「文革」百種酷刑,讀來讓人不寒而慄。它們背後,是石壁上近萬名「文革」死難者的名字。

2006年,安息園建成后,彭啟安選定每年8月8日祭奠「文革」死難者。這一切進行得並不順利,要克服的除了人為阻撓,還有惡劣的天氣。這些年,參加祭奠的老人日漸衰弱,那位101歲的老幹部已被送到醫院。他們想改期,說受不了氣候折磨。彭啟安搖搖頭,「這是我和全國兩千萬冤魂的約定,一諾千金。」

 

興建歷程

「文革」博物館的故事說來不可思議,1996年當他決心留下點什麼,也許並未想到後來的規模和危機。

那年的某一天,他去位於塗城村的塔山風景區參加揭幕儀式,看到了山坡上一片亂墳。他才得知,這裡埋著71位「文革」遇難者。在汕頭工作多年,他並不知道這一段歷史,至於自己30年前在揭陽被批鬥三百多場的經歷,也已塵封在記憶里,多年來忙碌操勞,淡忘了。

他還看到五哥林華的墳墓。當年國民黨徵兵抓走彭家二兒子,父母為籌錢贖回他,將五兒子賣掉。後來五兒子上鳳凰山打游擊,帶彭啟安走革命道路。沒想遭遇「文革」,那時澄海鬥爭慘烈,死難四百多人,傷殘者達四千多人。林華是澄海一名中學校長,也被活活打死了。塗城村和南徽村這兩座相鄰的村莊不可避免捲入革命,它們分屬兩派組織,後者得到軍隊支持,一次武鬥中開槍射擊,塗城方面死傷眾多。

彭啟安突發奇想:能不能建一個紀念性的東西?他是實幹的人,立即得到十多名「廳級」老幹部和當地老人支持,成立「長老院」。塗城村委大多經過「文革」迫害,也很快劃出塔山上的土地,讓彭啟安建設。

建築物不敢冠以「文革」之名,而命名為「塔園」。第一塊紀念碑文老人們修改了十多遍,隱去施害者,以模糊的「遇難」代替具體的「打死」,生怕再次挑起矛盾。不過,「施害者」並沒有跳出來反對,反對的倒是沒有深刻經歷的人或是「受害者」。

1998年,澄海縣委書記叫停工程,說這是「揭傷疤」。老幹部們陣容強大,能量充沛,縣委書記只得向汕頭市委打報告。市委對此保持沉默。彭啟安態度強硬:如今你們反對,你們就是罪人。

起初是順利的。彭啟安主管交通電信等事項,他說「磨厚臉皮」,向曾經合作的企業募捐,也得到了市長基金,幾年內獲得了2000萬元捐贈,塔園快速擴張,到2002年底,12個景點工程告竣。

次年,汕頭市長調任省里前夕送來兩本書--《文化大革命博物館》上下冊。彭啟安決心將這本書變成一座建築。2000年前讀到巴金對「文革」博物館的呼籲時,他就這麼想了。有人反對,稱「文革」二字太刺激了,但彭堅持邁出這一步。2005年,「文革」博物館落成。

 

塔園正名

只剩下一個心愿——為塔園正名。他說塔園是為了反思「文革」,以防止階級鬥爭重演;說和黨的思路和利益是一致的,還和愛國主義教育掛上了鉤。這一套說辭並不奏效。但2005年3月,汕頭市委書記的到訪帶來了希望。

老幹部的抗爭

2005年春天一波三折,希望只維持了一小段時間。長老院的陳德鴻聯繫不上彭啟安,他得知「上面來調查了」,對博物館的命運憂心忡忡。老幹部商量著和對方來一場大辯論。

陳德鴻85歲,曾是汕頭政協副主席,回憶四十多年前的細節像是訴說昨天。鬥爭最為激烈的時候,隨時都有人闖進家門將他揪斗一番。他想與其在家裡擔驚受怕,不如去塗城村參加保護他們的群眾會議。結果卻被打為「反革命集體」押進大牢。被審訊時,他眼睜睜看著隔壁那位被審訊的人死了。另一次在羈押地的食堂排隊吃飯,一群人看其中一個不順眼,就隨手打死了他。

彭啟安在家等待一個多月,得到了結論:讓博物館不了了之。他覺得像「文革」批鬥時那樣,「結論」就是給他劃定的圈,不得越出半步,遑論求得正名了。

那段時間前後,結束硬體建設,轉入維護和保養。他並未採納建議,轉而修建安息園、立劉少奇像、刻死難者名單、舉行公祭禮,讓更多外來者進入塔園。

2005年後,彭啟安就很少召集老人們參加決議,老幹部也相繼生病、去世。

塔園建築顯得凌亂。是的,沒有規劃,錢一籌到就著手建景點。思安塔高聳,博物館建成天壇的形狀,有種古老的味道。廣場的石壁上刻著任仲夷的題詞:「要以史為鑒,千萬不要讓文化大革命的悲劇重演。」石壁下擺著黑白兩貓,大概在宣揚鄧小平的實用主義理論。而在另一處,你還能看到孔子像,按照彭啟安的說法,孔子也是「文革」受害者。隨處都能看到警言,比如:「文革」進入了我們的血液。

從1996年起,彭啟安和村幹部保持著同舟共濟的關係。到了最新兩屆村委手裡,維護塔園的傳統遭到了破壞。彭啟安申請的所有項目,村委幾乎一律否定;其中一兩個景點的建設,是他幾番上門請求無果后,找中間人幫助談成的。這也許和控制用地有關,但彭啟安認為,決裂是從他怒斥村幹部開始的。

發現塔園的捐款遭到村委挪用,他怒罵並且索回。後來,一筆劃撥給塔園的市長基金掛在鎮上,村上就不願去領取了。再後來,博物館展出物失竊,掛靠在古寺的捐款賬戶也被註銷了。

那些年裡,彭啟安都在思索塔園的發展之路。他去尋找接班人,找過汕頭市政協副主席方展偉、市人大副主任余建明,他們很熱心,卻都婉拒了他。有志願者私下嘀咕:「所謂接班人也是『文革'概念。」

去彭化與制度化的道路也探索過,他嘗試建立塔園委員會和基金會,都遭到村委會否決。

2010年,公祭禮遭阻攔。這回,他動員更多的熱心者,更多年輕的志願者加入進來。在潮州彩塘鎮,我在一家影印店見到85后曾祥游。當去了塔園,他才知道,原來存在這麼一段歷史。他成了志願者,為博物館建網站、傳播信息。

塔園未來如何?彭啟安把16字方針拋出來:不求正名,難求發展,只求存在,終求完美。

這問題想了無數遍。無路可走又放心不下,只能在塔園終老了。「老漢今年82,」他反覆說這句話,大概是表達焦灼的方式。這一句式重複好些年了,危機如常,年紀漸長。女兒說起父親,眼角泛起淚花,說誰也勸不動他。憂心忡忡的志願者希望他長命百歲。「他不在了,塔園也就結束了。」見過的許多人都這麼說。塔園骨幹王平是少數樂觀者之一,她四處奔走,想為塔園掛牌,無論是愛國主義基地或是養生基地,她覺得掛上就行。

秀美的景色固然吸引遊人,可塔山最吸引人的是中國第一個民間興建的「文革」博物館。記得巴金老人說過:建立「文革」博物館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惟有不忘過去,才能做未來的主人。他十分強調:建立「文革」博物館,這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我們誰都有責任讓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牢記十年慘痛的教訓。潮汕人民記住巴金的教導,把那段慘痛的歷史記下來,教育子孫後代。因澄海是「文革」重災區,四百多人冤死「文革」,十年傷痕纍纍。1996年民間開始籌劃,經多方集資,1999年冬竣工。傷心的「文革」史鐫刻於高塔的對面,成為「低塔緬楷模」的景觀。

順著塔園牌坊拾級而上,是文人學者的碑記,為紀念葉劍英元帥粉碎「四人幫」的功績,葉帥塑像屹立此處。用花崗岩大石雕刻的書本記載「文革」悲傷的歷史,要後來人記住它,不讓悲劇重演。踏進「文革」博物館,花崗岩的石板刻著「文革」的歷史,一幅幅畫面叫人想起不堪回首的歲月,近六十歲的人才能了解「文革」,而青年一代則感淡然無味。佇立於歷史畫面,依稀看到「文革」文攻武鬥,紅衛兵抄家破「四舊」,多少無辜知識分子遊街遭批鬥,讀書無用毒害一代人,英雄交白卷讓芳華正茂的一代成為「上山下鄉」的犧牲品。

 

為此,溫家寶總理2012年在 「兩會」后答記者問時說: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們黨雖然作出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行了改革開放,但是「文革」的錯誤和封建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溫總理的講話一針見血地指出,要徹底清除「文革」遺留的毒素,就必須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讓「文革」遺留的毒素從各個領域包括政治體制方方面面給予清除,對「文革」淡然無味的青年一代要讓他們讀一讀「文革」歷史,才能「讓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牢記十年慘痛的教訓」,不讓「文革」悲劇重演。因此,塔山園區民間興建的「文革」博物館也成為青年教育的基地。(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6 15: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