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科是有錢人學的

作者:2744367848  於 2014-12-7 01: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袁騰飛老師曾說:文科是有錢人學的。其立論依據在於:理科好就業,文科不好就業。

 

     我的觀點是:即使文科就業狀況與理科相同,文科依然是有錢人的專利。窮人家孩子在學習文科上具有天然的劣勢,下面加以論證:

   1 理科對家庭經濟條件和文化條件要求比較低。只要有教材,習題集和紙筆就可能學好理科。此外,理科的結論往往是公認的,沒有異議的。所以窮人家孩子只要做題正確率比別人高,很容易得到認可。這對於自卑的窮人家孩子來說,是獲取自信的重要途徑。從某種程度上,這激勵了那些有一定理科天分的窮人家孩子把理科學得更好。

  2 我們把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劃分為what,why與how兩類。思考how類的社會問題時,是企圖參與社會實踐解決一定的社會問題。但小學教師出於拓展人脈的需要,往往會任命有權有勢家庭的孩子擔任班幹部。窮人家孩子當不上班幹部,做個「平頭百姓」,其表達權、決策權、執行權都被剝奪。沒有表達,決策,執行的機會,其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自然而然就退化了。這使得窮人家孩子不再樂于思考how類的問題,因為即使思考也是空想,沒有實踐的機會。

  3 思考what和why類的社會問題。這對家庭文化背景要求很高。對複雜的社會現象建立有深度的認識,是需要建立在大量閱讀討論寫作基礎之上的。可是窮人家的家長自己就對社會理解不深刻,他們至多理解到「好好學習,上個好大學,可以改變命運」這個深度。窮人家長能懂什麼文學、歷史、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窮人家長能寫出好文章來嗎?窮人家長能會說外語嗎?家長的文科思維能力差,不能在孩子幼小階段給孩子以人文社科思維的訓練。而文科的思維往往又是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其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較之學校教育更大。基於這些原因,窮人家孩子更容易單純,幼稚。

   如果回首中國歷史,科舉時代能中進士的,往往都是家庭有一定背景的孩子。窮人家孩子想通過科舉翻身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古代只考文科沒有理科,當代有了理科,從某種意義上給了窮人家孩子翻身的機會。如果還是一篇作文定終身,那窮人家孩子還是沒有翻身的機會。

 

   當然以上只是理論分析,如果希望結論更加令人信服,應該對兩個變數「語文+英語-數學-理綜成績」與「家庭人均收入」做個回歸分析,看看是否顯示統計正相關性。當然樣本應該取高分考生,因為低分考生是理科文科都不好,會影響統計分析結果。這個統計不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做,一來是因為大城市窮人很少,二來是大城市師資好某種程度上可以削弱家庭條件的影響。這個統計宜在朝陽市雙塔區或建平縣葉柏壽鎮進行。

 

補充:本文主要針對青少年時代學生文理分化的現象加以分析,所以並未區分理科和工科,也未區分社科和文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00: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