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黃偉雄解說宇宙奧秘之光子的生死

作者:hwxhwx2014  於 2015-1-19 08: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宇宙奧秘|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原子, 光子, 低速光子, 暗物質

作者郵箱HwxHwx2014@gmail.com3036688257@qq.com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光子的生死

黃偉雄
2014424

  :在超高溫環境中,原子分解成光子。光子降速成為低速光子。在超低溫環境中,低速光子聚合成原子。原子—光子—低速光子—原子的原光互換維持宇宙密度動態平衡。

關鍵詞:原子光子低速光子暗物質

前言

宇宙中遍布宇宙塵埃。引力使得宇宙塵埃聚集成星體。塵埃比重反比於塵埃與星體中心的距離。比重相同的塵埃分佈在半徑相同的球層。如果,只有引力。那麼,宇宙物質將最終凝聚成為一個高密度的巨大星體。很幸運,出現引力的對抗者,原子自旋動能。原子自旋動能與引力的對抗造就一個多姿多彩的宇宙。

超高溫將原子分解成光子

星體中心密度正比於星體質量。超高密度使得原子相互擠壓。擠壓使得原子部分自旋動能轉化成直線動能。原子直線動能使得原子相互撞擊。原子相互撞擊使得原子破碎。當原子碎片質量與光子相當,當原子碎片直線速度達到光速,原子碎片成為從星體中心向外噴發的光子。

m為光子質量。設C為光速。設E為光子的直線動能。則,

                                          E=mC^2/2

因此,原子—光子裂變反應能夠釋放出巨大能量。

溫度是描述原子相互撞擊的指標。溫度正比於原子相互撞擊強度和原子相互撞擊頻率。原子碎片質量大小反比於星體中心溫度,原子碎片數量多少正比於星體中心溫度。

星體中心向外噴發的光子的頻率正比於星體中心溫度。星體中心溫度正比於星體質量。所以,星體中心向外噴發的光子的頻率正比於星體質量。

星體質量與光子頻率

銀河中心的核星噴發伽瑪光子,太陽沒有噴發伽瑪光子。太陽噴發紫外光子,地球沒有噴發紫外光子。

星體中心噴發光子,降低星體中心溫度,減少星體質量。星體吸收物質,增加星體質量,提升星體中心溫度。設單位時間內,星體噴發光子的總質量為A,星體吸收物質的總質量為B

A > B,則,星體質量,星體中心溫度,星體中心噴發光子的頻率,A,都變小。

A = B,則,星體質量,星體中心溫度,星體中心噴發光子的頻率,A,都不變。

A < B,則,星體質量,星體中心溫度,星體中心噴發光子的頻率,A,都變大。

AB的大小及比例千差萬別,形成千姿百態的星體。

核聚變反應與核裂變反應互為逆反應。已經確知核裂變反應是釋放能量的過程,那麼,核聚變反應只能是吸收能量的過程。所以,釋放出巨大能量的不是核聚變反應,而是原子—光子裂變反應。

綜上所述,大質量星體噴發光子的原因是星體中心發生原子—光子裂變反應,不是星體表面發生核聚變反應。

費米氣泡

由於自轉,地球呈扁圓形。自轉軸半徑最小,赤道半徑最大。同理,任意星體呈扁圓形,自轉軸半徑與赤道半徑之比反比於自轉速度。

對稱於銀河盤面中心的兩個費米氣泡證明,不是銀河盤面中心的核星的表面發生核聚變反應,而是銀河盤面中心的核星的中心發生原子—光子裂變反應,並從中心向半徑最小的自轉軸兩端噴發光子。

日冕高溫

觀測發現。距離太陽中心最近的光球,溫度是5.7*10^3 ~4.1*10^3 K。距離太陽中心稍遠的色球,溫度是4.1*10^3~2*10^4 K。距離太陽中心最遠的日冕,溫度是1*10^6~2*10^7 K

如果,太陽氫原子所在的表面發生核聚變反應,那麼,光球的溫度應該高於色球的溫度,色球的溫度的溫度應該高於日冕的溫度。這顯然與事實不符。

只有,太陽中心發生原子—光子裂變反應,高頻率光子沿著火山通道,從太陽中心直達日冕,導致日冕的溫度激劇升高。才能,呈現出觀測發現的溫度分佈。

所以,不是太陽氫原子所在的表面發生核聚變反應,而是太陽中心發生原子—光子裂變反應,並從中心向外噴發光子。

光子減速成為低速光子

宇宙並非真空。宇宙物質阻擋,吸收光子。使得光子減速,最終降為低速,成為低速光子。低速光子的直線速度約為0~10Km/秒。低速光子的直線動能約為0~光子直線動能的1/9*10^8。由於,低速光子的直線動能,質量,電荷,磁力,都非常非常小。所以,低速光子無法測量,成為無形的看不見的暗物質。

低速光子充滿宇宙所有空間。象空氣傳導聲波,低速光子傳導電磁波。象空氣的波動形成聲波,低速光子的波動形成電磁波。光子穿越空間,光子的電磁力使低速光子波動,形成電磁波。電磁波的頻率等於光子的頻率。電磁波的振幅正比於光子的電磁力。

低速光子充滿宇宙所有空間,使光子具有波的特性。因此,光子呈現波粒二重性。

原子周圍充滿低速光子。原子的互相碰撞,使周圍的低速光子加速。低速光子加速到光速,成為噴射出去的光子。交變電磁場,高溫,摩擦,都可以使原子互相碰撞,從而向外噴射光子。

溫度與光子頻率

熒光燈,燃燒,摩擦都發出光子。光源溫度越高,噴射出去的光子頻率越高。

超低溫將低速光子聚合成原子

在超低溫環境中,低速光子的直線動能逐漸降低。本身的磁力使低速光子相互聚合成電子。電子與低速光子相互聚合成質子,中子,原子。小質量原子與低速光子相互聚合成大質量原子。

光電效應

光電導效應,光生伏特效應都證明,光子降速成為低速光子后聚合成電子。

14與氮14

質子吸收光子,充電成為質量較大的中子。中子發射光子,放電成為質量較小的質子。氮14吸收光子,充電成為質量較大的碳14。碳14發射光子,放電成為質量較小的氮14

聚合成一個電子需要大約10^5個低速光子。聚合成一個質子或中子需要大約10^10個低速光子。原子光譜對應的低速光子聚合成原子光譜對應的原子。原子吸納原子光譜對應的光子。原子周圍充滿原子光譜對應的低速光子。原子的互相碰撞,使周圍的低速光子加速,從而向外噴射原子光譜對應的光子。

所以,廣闊黑暗寒冷的宇宙深處是原子誕生地。原子聚合成宇宙塵埃。宇宙塵埃聚集成行星,恆星,核星。

核星從兩極向外噴射物質形成漩渦,導致核星旋轉。核星的旋轉速度正比於核星噴射物質的速率,正比於核星的中心溫度,正比於核星的總體質量。核星赤道平面的引力反比於核星的離心力,反比於核星的旋轉速度,反比於核星的中心溫度,反比於核星的總體質量。

核星噴射出來的光子分成質量相等噴射方向相反的兩部分。核星噴射出來的光子都有四種慣性。

慣性垂直於自轉軸,平行於核星的中軸。

慣性垂直於自轉軸,垂直於核星的中軸。

慣性1與慣性2使光子的運動軌跡與核星的中軸成一夾角。夾角的大小與光子的自轉速度成反比。

慣性自轉。自轉軸垂直於核星的中軸,自轉方向指向核星的中軸。自轉使兩部分光子都發生偏轉。經過漫長的時空,兩部分光子在核星的赤道平面上相遇。

慣性公轉。光子繞核星的中軸公轉。旋轉方向和核星相同。

結語

光子減速成為低速光子。低速光子聚合成原子。原子聚集成塵埃。塵埃聚集成星體。星體最終進入核星。核星將星體分解成光子,噴射到遙遠的空間。如此循環反覆,維持宇宙密度動態平衡。

原子—光子—低速光子—原子的原光互換中,光子與原子是兩種形態和兩個過程。光子是光速運動的原子碎片。原子是低速光子的聚合體。原子—光子—低速光子—原子的原光互換使宇宙多姿多彩。原子—光子—低速光子—原子的原光互換維持宇宙密度動態平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0: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