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優雅的歐洲之隨想

作者:visualharbour  於 2015-7-22 15: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化|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3評論

關鍵詞:歐洲古城, 文化, 歷史, 歌德式教堂, 歐元與歐盟

        遊盪在歐洲古城是一種亨受,彎彎曲曲的小巷,橡木門與綠色百葉窗,鮮花盛開的柵欄,女士的高跟鞋,踏在"彈格路"上咔嗒作響,那迷人的十九世紀歷史文化氛圍。夏日並不涼快的歐洲,見不到外掛的空調機箱,老沙石建築牆厚,歐洲人安靜,似乎不太怕熱。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城堡山,施工帶圍繞的"彈格路",整箱的青灰色鋪路石,工人們挖舊石,鋪沙平整路基,安放新石敲實,忙前忙后干著需要耐心的體力活。二戰中盟軍的大轟炸,不少古城被損毀,許多古建築是從廢墟中,一點一滴地復原,教堂這樣修復,百年的民居也如此對待維也納的歌德式大教堂聖史蒂芬,大片的焦黑色與新石交叉,產生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幾百年來二次火災、土耳其炮擊和二戰的轟炸,每次修復保留過往的痕迹光是為了保護文物嗎?高傲地沉醉於祖先趣味之中的歐洲人,在新世紀好象有點落伍。信息時代以美國為主體,中國、印度等金磚國家緊跟其後,似乎沒有歐洲的位置。建立歐盟的創舉,也阻止不了歐洲逐步衰落的腳步,這是否與歐洲人保守的文化思維有關?

       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電影"午夜巴黎",描述這大師輩出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巴黎好萊塢的劇作家時光穿越,與畢加索的情婦、達利和海明威之間的喜劇。作為世界藝術之都,出現一群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畫家,而現代藝術的祖師爺杜尚也是其中的一員。古典美術的尾聲與現代藝術發源均在這個時間段的巴黎。藝術從工匠性的傳統述事結構,進入到哲理性視覺表達的現代藝術,完全不同的兩個系統。畢加索從寫實繪畫的"神童",不斷否定自己,開創立體主義到後期兒童般的塗鴉,變化多端的老畢,用各種方式描繪他視野中的景象,並沒有跳出以審美作為目的藝術範圍。同為寫實畫家的杜尚,卻成了古典藝術的叛逆者。他將男用小便池當"現成品"送進巴黎藝術展,以此挑戰藝術的定義。從此藝術可以與審美脫離,裝置、行為、大地藝術,以及新觀念不斷湧現。中國"禪宗"的文獻,由日本人鈴木大拙譯成英文,從某種意義上促進現代藝術家的多元思維。杜尚與"達達"來源於歐洲,到了輝煌頂點的巴黎,怎麼可能容納激進的異端?而天真的美國人,擁抱了杜尚等前衛藝術家,以及他們的新思想。現代藝術才有了適合的土壤,在紐約生根開花結果。巴黎"優雅"只代表過去,新時代固有它自己的軌跡!

        我很喜歡倫敦的市容,現代大廈與皇宮、教堂等沙石古典歐洲建築共存,卻也別有一番風味,樸素而真實的美好。新大陸的英裔後代,思維就更沒有框框,高樓林立的紐約,夾雜著受保護的老建築。美國建築大師貝聿銘的成名作,歌德式教堂邊建現代高樓,怎麼才能協調,又不破壞原有的景觀?他想出了鏡面玻璃幕牆,反射出老教堂來統一環境,形成了一種新的交叉人文景觀。二戰後,重建家園的歐洲人,並沒有學美國大量建現代樓,而是修復老建築,恢復古城的風貌,寧願減少生活的空間,使百姓生活在"古董"之中,對比中國的瘋狂拆遷,真佩服歐洲人對歷史懷有"尊意"!歐洲旅館的房間與淋浴間相對都小一圈,反正也沒有多少北美的大胖子。狹窄的空間,促使設計師動腦筋,用各種手段去擴展,藝術加色彩,歐洲人的設計,往往使人眼前一亮,精巧別緻有趣味。而務實的英國人,善於從修修補補創新路,如同他的法律。大陸法系以法國拿破崙法典為基礎,是寫出來的法典。英美法卻是以案例加陪審團,是個不斷堆砌、修改自然成長的系統。回看二戰後的歲月,英美的靈活似乎佔了上峰!

          美國的"矽谷",史坦福的校園,加州充沛的"陽光",造就了年青的夢想家,創建了"信息的高速公路"。熱播電視劇"唐頓莊園",那些貴族的華麗生活場景,吸引住我們的目光,是因為那遙遠的歷史與心理距離。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光彩,適當地調整才是生存之道。當今,海量的視覺信息傳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許多習以為常的規則,不知不覺地改變。Microsoft商標變了樣,Google的網路Logo,字母的色彩字型與圖案,不停地變體,銀行、大電訊公司、連超級市場集團也改了商標。留住顧客的是公司的名字,用新的圖案,更鮮明的流行色,來刺激人的視覺感知,也許更符合喜新厭舊的人性本能。從古希臘、文藝復興的藝術,和諧的慢節奏生活方式,陶冶出了優雅的歐洲人。而在世界一體化的新世紀,這種典雅的和諧美,與創新的信息社會不太協調。許多歐洲小國,缺乏支柱性產業,又沒有勞動力優勢,你用了別人的IPad,用什麼來支付?除了強大的德國與法國,希臘已等於破產,連義大利和西班牙也情況不妙。高傲的歐洲人,從歷史的優雅中醒來吧!只有突破自身的局限,找到時代的節奏,才能有光明的未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3 個評論)

回復 泥馬 2015-7-22 15:50
這篇氣勢恢宏,贊一個。
遊客看到的多是歷史老城,但多數歐洲大城市人口還是住在新城,只不過遊客不去那裡。歐洲的城市都有一個centrum(或zentrum),一般還有old market, church, cityhall. 這幾樣幾乎是歐洲老城的標配。他們的路子是保留老城,另建新城。

觀察細緻,歐洲住宅確實很少有空調,不僅是匈牙利,就是發達的德國等國家庭住宅也沒有空調,熱了用遮陽板或遮陽帘子,要麼就是用電扇。除了節約環保外,一個原因應該是熱天少,濕度低,所以不用空調還受得了。
回復 visualharbour 2015-7-22 16:10
泥馬: 這篇氣勢恢宏,贊一個。
遊客看到的多是歷史老城,但多數歐洲大城市人口還是住在新城,只不過遊客不去那裡。歐洲的城市都有一個centrum(或zentrum),一般還有ol
我喜歡歐洲的文化氛圍,幾次遊走感到有點蕭條,常去藝術影院,可好的歐洲片越來越少......
回復 泥馬 2015-7-22 18:04
visualharbour: 我喜歡歐洲的文化氛圍,幾次遊走感到有點蕭條,常去藝術影院,可好的歐洲片越來越少......
影視娛樂產業領先非美國莫屬,歐洲都是中小國語言文化各異,難以達到或超越Hollywood. 但歐洲藝術文化歷史悠久,傳承有序,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回復 蘭黛 2015-7-22 18:14
王君好文章!這幾個城市各有其特點和韻味。當我行走在歐洲的城市和鄉村時,總會為那些保留下來的古建築而震撼。不禁想念我們的北京城,47座城門城樓、箭樓和角樓,如今只剩下3座。錯過了超越巴黎、羅馬的機會。惋惜!
回復 visualharbour 2015-7-22 18:18
泥馬: 影視娛樂產業領先非美國莫屬,歐洲都是中小國語言文化各異,難以達到或超越Hollywood. 但歐洲藝術文化歷史悠久,傳承有序,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義大利、法國均有輝煌的電影歷史,十多年前還常常有好的藝術片出現..... 現在都失去了蹤影。
回復 visualharbour 2015-7-22 18:23
蘭黛: 王君好文章!這幾個城市各有其特點和韻味。當我行走在歐洲的城市和鄉村時,總會為那些保留下來的古建築而震撼。不禁想念我們的北京城,47座城門城樓、箭樓和角樓
可悲的中國,毀了多少人文景觀,現在開始保護,但是方法不對,加了許多假東西,缺乏人文素養啊!
回復 蘭黛 2015-7-22 18:44
visualharbour: 可悲的中國,毀了多少人文景觀,現在開始保護,但是方法不對,加了許多假東西,缺乏人文素養啊!
更正上面,是想起不是想念。舊北京城沒有見過,只見過照片。
據說現在北京將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向通州轉移。
回復 fanlaifuqu 2015-7-22 20:05
好文,但覺有點似是而非,還在思考!現時的追求是否過於物質與功利?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7-22 21:58
歐洲的國家本來就很不一樣,籠統地談論其保守性和衰落並不準確。還有很多人說美國衰落呢。
回復 visualharbour 2015-7-22 22:04
fanlaifuqu: 好文,但覺有點似是而非,還在思考!現時的追求是否過於物質與功利?
太對了!我心中沒有底,喜歡歐洲......
回復 visualharbour 2015-7-22 22:08
白露為霜: 歐洲的國家本來就很不一樣,籠統地談論其保守性和衰落並不準確。還有很多人說美國衰落呢。
歐洲的國家、民族太多...... 我只是列出現象而已。
回復 泥馬 2015-7-22 23:54
visualharbour: 歐洲的國家、民族太多...... 我只是列出現象而已。
其實,你觀察力挺敏銳的,地中海沿岸或稱為南歐地區,還有所謂「新歐洲」的東歐國家是歐洲的「貧困區」,希臘不說了,就是西班牙失業率高達20%上下,收入也遠低於西歐國家,但緊鄰法國的Catalunya地區比較發達,常因受拖累想鬧獨立。說歐洲整體衰落就有點過了,西歐國家工業的特點是高附加值精細產品,比如化學品講究的是每公斤化學品的價值,研發投產的是每公斤上萬歐元的高附加值產品,保留生產的是每公斤數千歐元的產品,淘汰或轉移到第三世界的是每公斤數百歐元級別的產品。所以,你可能看不到蔓延幾公里的大廠區,但並不很大的廠區卻產出很高產值的產品。
回復 visualharbour 2015-7-23 05:37
泥馬: 其實,你觀察力挺敏銳的,地中海沿岸或稱為南歐地區,還有所謂「新歐洲」的東歐國家是歐洲的「貧困區」,希臘不說了,就是西班牙失業率高達20%上下,收入也遠低
老兄的觀察更精準,我是帶情感加藝術的想象!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2: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