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佛學基本常識8: 比丘是什麼意思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23-5-8 12: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4評論

比丘(比丘尼)究竟是個什麼身份?

比丘是梵語,翻譯為乞士、怖魔、破惡這三個意思。

(一)乞士:出家的僧人,上乞法於諸佛,以資法身;下乞食於眾生,以養色身。

(二)怖魔:出家人受比丘戒時,魔王就恐怖。

(三)破惡:破除一切的煩惱惡、無明惡,破貪瞋痴三毒的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4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3-5-9 04:01
【(三)破惡:破除一切的煩惱惡、無明惡,破貪瞋痴三毒的惡。】

能否理解為: 即不因他人它事的言行為起因(大到世事,小到個人,外界,環境,甚至身體)帶給自己多餘的負面心理和情緒;也不讓自己的意念和言行為起因去對他人它事(包括自己的身體)造成不良後果又反過來因「他人它事」(多重直接或間接的循環效應)帶給自己多餘的負面心理和情緒。

對直接和間接的因果關聯都需要做到趨利避害?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9 07:58
浮平: 【(三)破惡:破除一切的煩惱惡、無明惡,破貪瞋痴三毒的惡。】

能否理解為: 即不因他人它事的言行為起因(大到世事,小到個人,外界,環境,甚至身體)帶給
破惡,是指一切破除一切障蔽自己智慧佛性的心、行,主要指破除自己的身心障礙,而不是自己身心外有惡,去破除。這個惡含義極廣,不是語文、法律、甚至哲學所詮釋的「惡」,用社會學,心裡學的概念解釋不了佛教所說的善惡。
佛教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心,一切外在因素都是自己業力的顯現,過去因,得現在的果,現在的果因,又成為將來的果。 破惡就是力求拔除自己根本造作惡的因,從而不再受惡業的果報。 比丘,破惡之大勇大智者也
回復 浮平 2023-5-9 08:16
鬍子太長了: 破惡,是指一切破除一切障蔽自己智慧佛性的心、行,主要指破除自己的身心障礙,而不是自己身心外有惡,去破除。這個惡含義極廣,不是語文、法律、甚至哲學所詮釋
哦,謝謝。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9 12:01
浮平: 哦,謝謝。
任何煩惱和產生煩惱的因都是惡;一切無明、即對任何事、物、有任何疑問不明白不透徹其實質本相,就是無明,那麼這就是無明惡;一切貪慾心行、瞋恨心行、愚痴無知都是惡,所以社會學、心理學和法律上的惡只是淺層次的、有條件的、相對的、人為定義的、受時間和空間區域限制的,狹隘的,其顯著的特點是,針對自己以外的人或物的界定,不具備涵蓋人和其它一切生命共性的深廣度。
所以,理解佛教要先正確了解佛教的基本常識,不然的話,用一般的知識概念邏輯,是不能正確理解研究佛教的, 這也是所有非議佛教的人所具有的共性。
我試圖以自己的淺薄之力,在大智者的基礎上,做一些我所能及的推廣,以為拋磚引玉之心,撥正一些明顯的誤解誤導之見知,準確的佛教必須以歷代傳承的經典為準,即以法為師。除此之外無有他路可走。
從比丘的定義也可以知道佛教不是迷信和盲目崇拜的宗教,恰恰是要破除一切愚痴煩惱,反觀自性,讓自己的妄心重回自性的智慧之道路。佛教是講智慧的,一切眾生是按智慧福德不同,而產生種種的境界。佛就是要把這個真實的情況,明明白白說給眾生,讓眾生產生追求更高智慧和安樂的心和行,最終都得到永不退轉的、不變的安樂。
回復 浮平 2023-5-9 12:05
鬍子太長了: 任何煩惱和產生煩惱的因都是惡;一切無明、即對任何事、物、有任何疑問不明白不透徹其實質本相,就是無明,那麼這就是無明惡;一切貪慾心行、瞋恨心行、愚痴無知
需要有很高的悟性?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9 12:37
浮平: 需要有很高的悟性?
跟悟性高低無關呀。
悟性也是從慢慢學習中來的。
佛說真實的眾生的生命不是這一次肉體的生死,死了就化為塵土,一切皆無,而是相續不斷的,象山上衝下的瀑布,奔騰不息,死生生死由自己無始以來都造作而形成到 一種力量、即常說的業力來推動牽引,而時因智慧福德多就會轉而為苦少樂多的境界,時而因愚昧貪嗔惡業多而墮入苦多樂少的境界。佛把這各種生命形態分成10界,而眾生一般在極苦到樂多的下面六個境界里轉來轉去,叫做六道輪迴。所以佛教看到生命中的種種境遇,高低貴賤,都是過去生命積累的業力、本期生命所做所為,以及將來生命的志向來綜合呈現的。
因此,生來的悟性也是在過去的生命中修成的智慧多少,在本期生命中的顯現,而一切生命的不同男女高低胖瘦美醜及種種歷程,都是業力不同所導致。不是任何有意識的超自然大能所掌控。
而佛也同時指出一個事實是,一切眾生的本來面目,是和佛平等無異,從來不缺失絲毫。根本本性中具備一切的智慧,所以任何眾生都有悟性,只是由於業力的關係,各顯出不同的程度。本期生命要是不繼續修正自己的心行,提高智慧德行,悟性就會越來越差。
所以,人人都應該開發自己本有的智慧,不要讓智慧被障蔽。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9 12:44
浮平: 需要有很高的悟性?
佛教是開發回歸自性的智慧學,人人都有不同的但卻適合自己的修習方法,找到適合的方法比悟性更重要。
悟性也是過去生命中 學習而來的。
愚夫愚婦也許一輩子只修一句就能成就大智慧,直至成就與佛無異的無上的智慧佛果,通古知今的大學問家,可能誹謗智慧之學,所以悟性只是一個方便的說法,其實沒有實質意義
回復 浮平 2023-5-9 12:48
鬍子太長了: 跟悟性高低無關呀。
悟性也是從慢慢學習中來的。
佛說真實的眾生的生命不是這一次肉體的生死,死了就化為塵土,一切皆無,而是相續不斷的,象山上衝下的瀑布,奔
【人人都應該開發自己本有的智慧,不要讓智慧被障蔽。】  這就叫做大智慧。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10 07:00
浮平: 【人人都應該開發自己本有的智慧,不要讓智慧被障蔽。】  這就叫做大智慧。
把障礙本有圓滿智慧的一切掃除,回歸本有智慧,就是佛教所說的修行,不是崇拜誰,要崇拜就是崇拜自己本有的圓滿無缺,所有眾生與一切佛平等不二的智慧福德,佛教里稱作「自性」、佛性、空性等等,所以眾生個個都可以反觀自性,成佛,也終會成佛,佛這個名詞也是暫時立個概念。
所以佛的教育是真實的平等實相敘述,說了和不說本相不會有不同。故佛教里沒有相對法,相對法則是障礙世界中的暫時現象。
心經、金剛經等等經典即是解釋這方面的知名經典。
回復 浮平 2023-5-10 08:13
鬍子太長了: 把障礙本有圓滿智慧的一切掃除,回歸本有智慧,就是佛教所說的修行,不是崇拜誰,要崇拜就是崇拜自己本有的圓滿無缺,所有眾生與一切佛平等不二的智慧福德,佛教
如果佛教不是宗教,那麼宗教二字與 religion 對應(包括定義和概念),會出現矛盾;

如果佛教是宗教,那麼與其它宗教的關係是什麼?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10 10:03
浮平: 如果佛教不是宗教,那麼宗教二字與 religion 對應(包括定義和概念),會出現矛盾;

如果佛教是宗教,那麼與其它宗教的關係是什麼?
把佛教歸類於宗教類, 是社會學現代標準歸類,因為以社會學的分類沒有單獨的類別給佛教設立。也證明設立分類的學者對佛教的不了解。
佛教事實上應該歸類為教育。中國歷史上並沒有宗教概念和國家管理機構,佛教最早場所成為寺,這個字的意思是教導場所。皇帝的指導法師稱為國師。 西風東漸,國人追隨而忘本。 西方學術把任何具有宗教外在形式的統統稱為宗教。這個概念並不能規範一切。中國實質上事實上沒有宗教。不能因為它有個宗教局,佛、道,儒就成了宗教。
是不是宗教,您對比一下佛的教育和宗教的典型特徵可以了解。您把西方宗教的定義和特徵列出來,對比一下。
但佛教也將佛教是宗教,其義是宗和教兩種修行的道路,即宗門和教門。
回復 浮平 2023-5-10 10:15
鬍子太長了: 把佛教歸類於宗教類, 是社會學現代標準歸類,因為以社會學的分類沒有單獨的類別給佛教設立。也證明設立分類的學者對佛教的不了解。
佛教事實上應該歸類為教育。
宗教(religion)主要是牽涉到人死後的一切。。。佛教符合這一條?在今生可知世界的內容可以歸為教育的一部分。其它宗教也是如此,也有神學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ligion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10 12:28
浮平: 宗教(religion)主要是牽涉到人死後的一切。。。佛教符合這一條?在今生可知世界的內容可以歸為教育的一部分。其它宗教也是如此,也有神學院。

https://en.wik
佛教不是講死後的事,生死只是無明顛倒夢想的幻影,從無始以來生生死死不可計量。隨業力流轉不息。死只是一期生命的完結,又是另一個生的開始。這與宗教講生和死不同,一般宗教不探求生從何來,或者歸結於一個終極不可逾越的創造點,而死又認為永絕於生,所以會把死後的世界的境界,用來作為支持生時的religion的理由。
佛教完全不同,佛敘述真實的無盡的種種世界的景象,與信不信無關,信也是這樣不信也是這樣,人無時無刻不處在生死死生的過程中,科學也證實身體細胞不停地生死,各器官組織都有不同的全面更新的周期,一周期后,原來的器官死掉被更新了,人體內最小基本細胞和最大的組織都在生死中不停止,人只是心粗,智慧被無明障避,體察不到而已,當修習到一定智慧,自己即可觀察一切,生死並無不同,死只是物質形態的肉體的壞滅,而駕馭身體的這個能知能覺的這個死不了。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10 12:41
浮平: 宗教(religion)主要是牽涉到人死後的一切。。。佛教符合這一條?在今生可知世界的內容可以歸為教育的一部分。其它宗教也是如此,也有神學院。

https://en.wik
能切切實實發覺自己父母生我之前,甚至在父母出生之前,以至於無量數年前,比如連這個宇宙都沒有的時候,我是誰,有這個智慧能力,才是佛教修習要走的方向。阿羅漢是修出世的聖人,他們有觀察自己以及其它眾生過去500 個生死的能力。
回復 浮平 2023-5-10 12:54
鬍子太長了: 佛教不是講死後的事,生死只是無明顛倒夢想的幻影,從無始以來生生死死不可計量。隨業力流轉不息。死只是一期生命的完結,又是另一個生的開始。這與宗教講生和死
【一般宗教不探求生從何來】  也探求吧,比如,都源於最先上帝造的亞當和夏娃?宗教基本都會涉及到生前死後的範圍,無論用什麼詞語去描述。

可以這樣理解,是不同的宗教,就算是人類區別於其它領域的信仰類別和組織。這個無法改變,否則就只有在自己的共識空間去單獨命名,無法被他人接受,失去了意義。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11 05:05
浮平: 【一般宗教不探求生從何來】  也探求吧,比如,都源於最先上帝造的亞當和夏娃?宗教基本都會涉及到生前死後的範圍,無論用什麼詞語去描述。

可以這樣理解,是不
我上面有這麼一句「 這與宗教講生和死不同,一般宗教不探求生從何來,或者歸結於一個終極不可逾越的創造點,而死又認為永絕於生,所以會把死後的世界的境界,用來作為支持生時的religion的理由。」
還有
「 能切切實實發覺自己父母生我之前,甚至在父母出生之前,以至於無量數年前,比如連這個宇宙都沒有的時候,我是誰,有這個智慧能力,才是佛教修習要走的方向。阿羅漢是修出世的聖人,他們有觀察自己以及其它眾生過去500 個生死的能力。」
這些是人人本有的智慧能力,不虛不玄不假,沒假設沒誇張。人人按佛教的方法都可以做到,佛教不是要人去無條件信仰的,是知而去實證的。過去現在有無數的人都實證了,這不用研究推理吵架取得共識。就像虛空就是虛空,怎麼說它無所謂,它就是虛空,一切虛空內的各種物質現象,各有不同,人發現不了的,只能推論,研究,想辦法取得共識,虛空本自如此,一切爭論虛空怎麼樣是什麼,有沒有共識,沒有意義。
佛所說的就是眾生生命和生命之外的一切實相,有沒有佛說出來,和誰信不信,實相就是實相。
人因無始以來的障業遮蔽本有的智慧,遠離實相,佛所說的就是讓眾生重回自己本有的智慧,這是佛教的本質,其它一切具象的研究都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11 07:05
浮平: 【一般宗教不探求生從何來】  也探求吧,比如,都源於最先上帝造的亞當和夏娃?宗教基本都會涉及到生前死後的範圍,無論用什麼詞語去描述。

可以這樣理解,是不
亞當夏娃出生人類,而上帝造亞當夏娃,這就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創造點。佛用圓滿智慧觀察到的事實是,只要眾生迷惑顛倒,就永遠生生死死無窮無盡,斷盡一切迷惑顛倒貪嗔痴疑慢等等一切無明煩惱習氣,回歸自性的智慧清凈光明,則生死流轉自然斷滅,得到不生不死的圓滿境界,與諸佛等一,如虛空是一,其中一切物質的變化湮滅,畢竟歸於虛空。

死從何來?死從生來,有生才有死,有生必然有死。佛說諸佛的一真法界是無生法界,按佛所講課的種種適合自己的途徑,實踐證得無生境地,再具足圓滿的善業功德,即成為佛,眾生本具佛性,沒有一個不可以成佛的,這是佛教的平等實相觀。佛不是一個不可企及的唯一的最高的無所不能的存在,過去現在無量無數的眾生修證成佛了,將來每個眾生都會早晚成佛的。
所以佛教不是宗教。宗教最典型的是唯一的那個最終極的宗不可逾越,不可平視,上帝只有一個吧,你我他以及一切有生命的無生命的個體,永遠不可能成為第二個上帝,其它宗教相同,至於多神教是一樣的,最高的終極設立了,其它一切只是低級低等,而且宗教與世俗世界相比類,一切道理從終極點設立而來,不可追究原因。佛教揭示事實,沒有這些,更可以從任何角度,任何質疑入手,所謂的「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往往從探疑開始,最終發現按佛說的方法,解決疑問

佛教是指導探索回歸生命本相之學,是斷生死的無上道路之學,是什麼就是什麼,不信也是那樣,只不過破不了生死,生生死死一直玩下去而已。
回復 浮平 2023-5-11 07:10
【死從何來?死從生來,有生才有死,有生必然有死。】 投胎的概念?
回復 浮平 2023-5-11 08:00
鬍子太長了: 亞當夏娃出生人類,而上帝造亞當夏娃,這就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創造點。佛用圓滿智慧觀察到的事實是,只要眾生迷惑顛倒,就永遠生生死死無窮無盡,斷盡一切迷惑顛倒
嗯,謝謝,很好。

生前死後的問題是一個無止境無邊界的思維空間,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內容;能在當今對個人和社會起到平安,文明,和諧作用的都是了不起的精神源泉。

您認為佛教與中醫是否有某些關聯?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3-5-11 10:10
浮平: 【死從何來?死從生來,有生才有死,有生必然有死。】 投胎的概念?
這不是投胎的觀念,投胎時一般民間神道教,從道教、佛教借鑒而形成的民間習俗講法。投胎只是一切眾生四種新生命出生方式之一,所以佛教不是研究投胎技術的。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0: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