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濟群法師:佛教的世界觀1-3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22-6-20 23: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慧智之光|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佛教的世界觀》

濟群法師

第一屆夏令營我曾經來這裡做過講座,時隔三年的今天,又再次到柏林寺參加夏令營,來和大家共結法緣,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次我講的題目是《佛教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一個哲學的問題,我們學佛主要是為了求解脫。所謂解脫,就是解脫煩惱和痛苦,這種解脫首先要從有情自身著手,也就是從我們人自身著手。我們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煩惱和痛苦,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夠正確認識世界而產生的。就像我們平常所說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要想解脫煩惱和痛苦,就要對這個世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我才提出世界觀的問題來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通過這種探討、學習,希望大家能夠樹立一種正確的世界觀。用佛法的術語來說,就是樹立正見。

一、世界者何

我們講世界觀,首先就應該對「世界」這個術語有個正確的認識。世界這一概念出自佛教。佛教里有一部《楞嚴經》講到世界的意義。「世」是遷流的意思,指時間。因為時間就像流水似的從過去流到現在,又從現在流到未來。所以孔老夫子看到奔流的河水,感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界」是空間的意思,指方位,方位有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還有上下十個方位。所以,世界的含義不外乎時間和空間。 

世界在佛教中有時也稱為世間,所以世間的概念也是出自佛教。「間」就是間隔的意思,也是指空間和方位。在中國和世界文化中有一個與此相同的概念, 就是我們常說的宇宙。在中國古代,有部書叫《淮南子注》。在書中有這樣的解釋:「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實際上宇宙與世界的概念一樣都是指時間和空間。 

二、佛世時人們對世界的看法 

佛在世時,印度的民族是一個非常富於冥想的民族,他們的宗教和哲學都非常發達。他們對宇宙的探討有很多種解釋和看法,在佛經中把它們歸納為六十二種,也就是佛經中所說的六十二見。我現在只把最有代表性的三種介紹給大家。 

1. 宿命論 

宿命論這種思想我們都比較熟悉,但是很多人經常把宿命論與佛教的因果觀念相混淆。其實宿命論與因果觀念是截然不同的,只是它們有相似的地方。宿命論認為我們現生的一切都是前生定下來的。比如說胖痩、高矮、富貴、貧窮、美醜等等,這些全是前生註定的,你這一生努力是沒有用的。所以,宿命論的特徵就是否定現生的行為價值,認為現生的一切都是不可更改的。佛教也認為我們現生的一切都有前生的因,但佛教在講因果的同時又講因緣。就是說我們這一生的結果固然取決於前生的因,這個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還需要有現生的因緣。也就是說現生的努力現生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條件,舉例來說,前生的因就像一粒種子,現生的條件就像陽光和水土,如果光有種子,沒有陽光和水土,這粒種子就不可能發芽生長。佛教非常強調這種現生因緣的重要性,這就是佛教的因緣觀念與宿命論最根本的不同。 

2. 神佑論 

印度有很多傳統的宗教,比如印度教婆羅門教,他們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神的創造、神的安排,人間的一切禍福都是神決定的。這種思想在世界宗教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像基督教、伊斯蘭教基本上都是這種思想。佛教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業力決定的,每個人一生的一切都是自己過去的行為造成的。所以,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與神佑論是截然不同的。 

3. 偶然論 

偶然論就是沒有因,沒有緣,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偶然發生的。比如說大家為什麼能到柏林寺參加夏令營?你們為什麼能夠考上大學?偶然論認為這些都是偶然的。這與佛教的緣起學說是截然不同的。佛經上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條件決定它的存在,也要由條件決定它的消失。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5: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