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五臟有「火」,百病叢生,一方降一火,對症去火!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21-6-17 22: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五臟有「火」,百病叢生,一方降一火,對症去火!
轉自道醫學



中醫講,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癥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后出現的「內熱證候」。


天氣乾燥,容易引起「上火」,而中醫又將「上火」分為,肝火、心火、胃火、肺火和腎火,即為「五臟之火」。五臟有「火」,百病叢生,一方降一火,對症去火,可事半功倍!


一、心火




▐ 原因:


常因七情鬱結、氣鬱化火,或火熱之邪內侵,或嗜食肥膩厚味,及煙酒辛辣之物、過服溫補藥物,久而生熱化火所致。


▐ 癥狀:


1、皮膚相對粗糙,易乾裂;


2、舌苔黃厚,舌尖發紅,面紅耳赤;


3、大便乾結,小便短赤;


4、寐多噩夢,心煩氣躁;


5、口舌生瘡、腐爛疼痛。





去火方:蓮心+淡竹葉


蓮子心、淡竹葉,搭配成蓮心竹葉茶,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沖泡,加蓋悶3分鐘,飲用即可。蓮子心,味苦,入心經,可以發散心火,是最好的化解心臟熱毒的食物。淡竹葉,則能夠清熱除煩、生津利尿,兩味同用,能增強蓮子芯的去火作用。所以,心火大,不妨試試這兩種搭配放水喝。


二、肝火




▐ 原因:多因七情過極、肝陽化火或肝經蘊熱所致。熬夜、喜食油膩、辛辣之物亦可導致肝火大。


▐ 癥狀:


1、夜卧不寧,善驚,口渴;


2、月經紊亂,經血量減少、經期延遲或者閉經等;


3、脾氣暴躁、容易心煩意亂、發怒,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4、頭痛自汗,目赤、眼部分泌物多;


5、大便乾結,小便短赤,大便時易便血;


6、口乾、口苦、口臭,額頭起痘。





去火方:蒲公英根+三花


準備小茶包,取蒲公英根3.3g,菊花0.3g,金銀花0.3g,桂花0.1g,碾碎后,做成金桂菊茶,熱水沖泡代茶飲,可反覆沖泡2-3次。


三花,指的是菊花,金銀花,桂花,搭配蒲公英,一起使用,去火效果更佳。


蒲公英,善清肝熱,即可清肝又可疏肝,凡肝中鬱熱所見的,紅腫痘痘,口苦口乾口臭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對肝火旺引起的眼睛不適,效果顯著,常與蒲公英搭配。


金銀花,疏熱散邪,對於火氣大,引起的口乾、口苦等有效,常和菊花搭配。


桂花,性質溫和,味道清香,起到中和寒性之效,還可以改善口氣。


所以,肝火大的人,可以用這個方子,泡水喝,可快速降肝火,還可以促進肝臟排毒,一舉多得。


三、胃火




▐ 原因:


多由邪熱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熱;肝膽之火,橫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火。


▐ 癥狀:


1、大便乾結、小便短赤;


2、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口氣穢濁;


3、胃部灼痛、腹脹。





去火方:荷葉+苦丁葉+蒲公英葉


取蒲公英葉、荷葉、小葉苦丁,按照2:1:1的比例,做成荷葉苦丁茶,泡水代茶飲。


蒲公英,補脾和胃,亦瀉胃火,對食滯化熱、脾胃濕熱及胃火熾盛等所致的胃脘痛、脹滿、嘔吐吞酸等皆可應用。


小葉苦丁,擅清胃火,消暑熱,健胃消積。荷葉,有清熱、去火、利濕、開胃之效,有助於改善便秘。


所以,胃火大的人,可以用三者搭配泡水喝,可以很好降胃火,改善各種不適。


四、肺火




▐ 原因:


肺火與飲食有關,肺胃鬱熱,吃的油膩、辛辣所致。肺火和過度的勞累、緊張、壓力有關,會導致肺火肝疼、嗓干。肺火與休息有關,不充分的睡眠可以產生肺火。肺火與環境有關,如氣候乾燥,會出現呼吸道上火的癥狀。


▐ 癥狀:


1、肺部癥狀:咳嗽、吐黃痰、氣喘;


2、咽喉癥狀:咽干發癢、疼痛、有異物感;


3、皮膚癥狀:各種皮炎、皮疹、面部痤瘡;


4、鼻部癥狀:各種鼻炎表現。





去火方:雪梨+荸薺


取雪梨、荸薺,切塊,一起榨汁,飲用。《本草綱目》中記載:梨可「潤肺良心、消痰降火」。雪梨,可潤肺生津、止咳化痰,降火。荸薺,歸肺經,清熱,化痰,消積,清心降火。二者一起榨汁飲用,可很好的去肺火。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 01: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