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印光大師: 佛與儒有什麼異同?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21-4-12 23: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哲之光|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儒佛之本體,固無二致。

儒佛之工夫,淺而論之,亦頗相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

世人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紛紛諍論,各護門庭,各失佛菩薩聖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哀哉。


誠即明德,由誠起明,因明致誠,則誠明合一,即明明德。

覺有本覺,始覺,由本覺而起始覺,由始覺以證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

本覺即誠,始覺即明,如此說去,儒佛了無二致。

閣下所謂學孔學佛,理不外《大學》一章者,乃決定無疑之語,此淺而論之也。至於發揮其修證工夫淺深次第,則本雖同,而所證所到,大有不同也。

儒者能明明德,為能如佛之三惑圓斷、二嚴悉備乎?為如證法身菩薩之分破無明,分見佛性乎?為如聲聞緣覺之斷盡見思二惑乎?三者唯聲聞斷見思最為卑下,然已得六通自在。


故紫柏雲,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尚七生天上,七反人間,而其道力,任運不犯殺戒,故凡所至處,蟲自離開,所謂初果耕地,蟲離四寸,況二三四果乎。

儒教中學者且置,即以聖人言之,其聖人固多大權示現,則本且勿論。若據跡說,恐未能與見思凈盡者比,況破無明證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

即謂明其明德,堪與破無明者比肩,然破無明者,有四十一位,為與最初之初住比肩耶,為與最後之等覺比肩耶?即與最後之等覺比肩,尚於明德未明至乎其極,直待再破一分無明,方可謂為誠明合一,始本無二耳。

吾故曰,體同而發揮工夫證到不同也。

世人聞同,即謂儒教全攝佛教。聞異,即謂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紛紛諍論,各護門庭,各失佛菩薩聖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可不哀哉。


摘自:(《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58頁復湯昌宏居士書)


鬍子注: 

 印光大師(1861~1940)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 與高僧虛雲大師、太虛大師、諦閑大師等大師均為好友,被並稱為"民國四大高僧"。

律宗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

印光大師在當代凈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人尊為凈土宗第十三祖師。大師留給後世的無上法寶《印光法師文鈔》,前後三編共計一百餘萬字,被譽為「小藏經」。

大師被確認為是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光遍熾身的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9: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