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以識道,行道,歸道為心而寫就的經典。也就是說,是揭示人和世界之本,之所來所去的東方崇高智慧之大成,也是指示天地間人之所依,所行,所歸的經典,基本上是中華社會和文化的基石。其真實用意不在於治世安民,靖國方略,也不在於為天帝立威為國君立權為民立生命。
那麼,為什麼道德經里到處講到君民臣子社會之事呢?
是因為,與尹官員同道論道,僅一個道字說不清吧? 再加一個德字也說不清吧,道之大之小之本體,無聲無相無物無冷無熱無男無女無丑無俊無高無低無內無外無炁無極…… 怎麼讓不知道的人能知「道」?
只能用人們耳知能詳的適合物來說明吧?
是以老子用人間世相,自然興衰輪迴之景象,去比喻解釋,什麼是和順「道」,什麼是被「道」的現象,這是原因。
老子並不想用片言隻語去規範君臣父子,改造社會,告訴人該怎麼做,沒有要把自己悟的道和理相,強迫人及後世效仿,他不是上帝,也不做上帝。他就是一草一木,一風一塵,又是宇宙洪荒,太極星辰,萬物歸道,有何不同?
後世解經,各取所需,自解自信,有從求道於心解,有從服務君臣國家社稷解,有從人體養生解,有從政治解,經濟解,哲學解,醫學解,……
但那是道么?是老子要講說的道么?
顯然不是。
當下竟然有人把"聖人"作"聰明"人解,直把中華最高智慧和文化成就的經典,當作穿越小說看,何其荒誕不經! 與己與人與社會與文化又有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