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尤智表 佛教科學觀5-1 序、緒說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20-7-15 07: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作者簡介:

70多年前,尤智表曾嘲諷佛教是迷信。他身為佛教徒的叔叔說:「你們學科學的人說話應該有根據,你對佛教一竅不通,怎麼可以隨便下結論就說是迷信呢?」於是,尤智表開始研讀佛經,將各大佛教經典通讀了一遍,最後慨嘆不已,得出一個結論:現有的科學成果都是對佛教世界觀的一個註腳。尤智表接著寫了一部在佛教界頗富聲望的《佛教科學觀》,他本人也皈依佛教。

生平:

十五歲時到上海,先考取復旦大學,放棄未讀,後又考取交通部上海南洋工業專門學校。南洋工專的前身是南洋公學,後身是上海交通大學。那時校長是唐文治,以提倡國學著名,故那時在校學生都以國文見長。智表十七歲時,獲得全校國文競賽第一名的金牌獎。十九歲升入大學部電機科,二十三歲畢業。


畢業時考取商務印書館招考編譯員,擔任翻譯百科全書中有關工程及科學的文字,每天譯稿二、三千字。交通部曾派他到吳淞無線電台當練習工程師。


他在商務任職前後六年,曾在商務出版了《西洋科學史》、《科學叢談》、《科學與人生》、《直流電機》、《交流電機》、《電機設計》等書。

後到美國哈佛大學讀無線電專業。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三年)回國,到杭州的中央航空學校擔任無線電教官,同時兼任浙江大學教授。

是中國當代科學和機電工學的奠基人之一。



序作者 王季同

王季同(1875-1948),男,名季鍇,字孟晉,號小徐,江蘇省蘇州市東山陸巷人。王頌蔚之子。光緒廿一年(1895年)畢業於北京同文館。自幼喜數學,光緒廿八(1902年)年即出版《積較補解》、《泛倍數衍》、《九客公式》等著作。為中國現代科學,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為我國早期介紹西方數學的重要書籍。翌年隨蔡元培組織拒俄同志會,主編《俄事警聞》。

  • 中文名
    王季同
  • 出生地
    江蘇省蘇州市東山陸巷
  • 出生日期
    1875
  • 逝世日期
    1948
  • 畢業院校
    北京同文館
快速
導航
人物經歷
宣統元年(1909年),派赴英國任清政府駐歐洲留學生督署隨員,後轉入英吉利電器公司及德國西門子電機廠學習。宣統三年(1911年)在英國愛爾蘭皇家學會會刊上發表有關四維函數求微方法的論文。被稱為「王氏代數」。回國后,王季同曾任鎮江大照電氣公司、吳淞中國鐵工廠主任及顧問工程師,在上海創辦大效機器廠。1916年,王季同發明電氣變流方法。1928年,王季同任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次年,出席日本東京萬國工業會議、世界動力協會東京會議。1930年,王季同又發現分解電網路之新方法。晚年王季同研究佛學,著有《佛法與科學之比較》、《佛法省要》、《獨立變數之轉換與級數之互求》等[1] 。

家庭組員
王季同共有五子二女,其兒女多為著名大家。長子王守競,歷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浙江大學教授,是中國機械工業的創始人。二子王守融歷任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教授、系主任,是中國著名的精密機械儀器專家。三子王守武,則同樣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並歷任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五子王守覺曾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室主任副所長、所長、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等職。長女王淑貞是上海婦產醫院創始人,有「南王北林(林巧稚)」之稱。二女王明貞,曾是清華大學第一個女教授,物理學家,醫學家。

以上兩人都是中國當代,引入西方科學的奠基人,我也想起了弘一法師(李叔同)是引入西方文藝文化的先驅者。他們更具有科學的批判精神,和實證精神,他們雖然把西方的科學和理念,引入中國,但他們並沒有迷失,而是實事求是的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社會上批判佛教的風氣,那時候比現在還瘋狂,大有不破不立之勢,而他們依然從事科學工作,並更以身心實踐佛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麼?

余自五十餘年前始讀歐美數理化工專科譯籍,知此種知識實為今日立國要務,故汲汲以輸入歐美新文化為事。又因受自然科學之暗示,認為一切宗教皆是迷信。直至四十餘年前在南京聞楊仁山老居士說法,始知佛法實是真理。

   然自然科學日益發達,則認一切宗教與佛法皆為迷信者,亦必日益普遍,殊非社會之福。欲救此弊,非及早努力向自然科學家說法,俾知佛法確是真理,且有使人心向善安定社會之效不可。自然科學家既有此正知正見,則一般社會自不至於誤認宗教皆是迷信,而使人心惡化矣。余既學自然科學,又幸已聞佛法,則向科學家弘法,捨我其誰?

    然我國科學落後,為歐美各國所蔑視,急則治標,仍不得不先努力於輸入歐美文化,而置弘法為緩圖。故直至二十年前,方始寫科學弘法文字。自是厥後雖陸續常寫,然流通不甚廣,收效殊淺鮮;曲高和寡,不勝遺憾焉。

    本年七月,漢口正信月刊,登尤智表居士此文,余捧讀之下,見其以科學方法研究佛經,無一語不合科學,無一語不合事實。唱予和汝,今乃見之,喜極欲狂。正擬設法通訊,而尤居士先我著鞭,來書商榷。讀之知尤居士亦電工同學,民十三年畢業交大電機系。

    其叔尤景溪居士,前清秀才,於佛學極有根柢,尤精楞嚴及台賢教旨。智表居士之起信,得力於其叔之家學淵源者居多。智表居士畢業交大后,曾任商務印書館編輯,與其叔同僦居於上海閘北,時相問難,又得遍讀東方圖書館藏書,故佛學大進。后又留美國哈佛攻無線電。返國未幾,其叔西逝。返國后,歷在空軍服務,浙大任教。抗戰中奔走後方,和平后受湖北省政府委託,籌劃開發鄂西神農架森林。該處周圍數百里,古木茂密,為數百年之處女林,僅成材之冷杉一種,達八千萬株,足供中國之命運鐵路計劃,建造十四萬公里鐵路所需枕木之兩倍余;近正派隊勘測交通路線,一俟此路線勘定,再據以擬開發計劃,籌組木材公司,從事開發。此於國計民生,裨益均非淺鮮。將來尤居士在世法上之豐功偉績,與出世法上之六度萬行,相得益彰,必能於閻浮提大放光明也。

    尤居士來書,有云:『竊觀我國學者,所知障太重,對此微妙無上之佛典,竟棄不一顧,抑何可憫。倘有虛心一讀而不傾倒者鮮矣。』又云:『果能治學者皆通內典,從政者咸信因果,以科學養生之術,行菩薩度生之行,則中國將為世界文化之領導,融萬國為一家,保和平於千秋,復何難哉?』云云。嗚呼!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以凡夫肉眼觀之,則熙熙攘攘者,無不已得人身,人身尚不算難得。

    然末法時代,大心居士,雖相率創辦佛學雜誌、佛學出版機關、大藏經刊行會、佛學圖書館等,而薄福德之新知識分子,被成見所障蔽,竟無緣得見其一字一句。

    聞佛法之難,且千萬億倍於得人身,不亦大可悲哉。若尤居士者,金剛般若經云:『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故得如是無量福德』,為一般新知識分子所望塵莫及,非偶然也。特敘其緣起以告讀尤居士之文者。

      三十五年(即1946)十一月  王季同



緒 說

佛教——這古老的宗教,一向是被人認做迷信的。從它的外貌上看,確是帶上濃厚的宗教色彩。

   人家看見了裝金的佛像,聽到了鐘磬梵唄,就硬說是拜偶像;再看見了寺院里僧眾的生活,就硬稱他們是社會的寄生蟲。那裡知道佛教里一事一物,都有理論上的根據,只是這種理論太高深了,非但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講明白,而且要有相當學問基礎的才能聽得懂。

   說佛教是迷信的人,其實他自己倒是犯了迷信的病,因為他並不曾徹底的研究過佛理,有的甚至連佛教的普通常識也不知道,只是人云亦云,這才是真的迷信——迷信他人的胡言。

佛教可以說是宗教,也可以說不是宗教,這要看你對於宗教二字下的什麼定義。如果拿Religion的原義來說,是指崇拜一神或多神的宗教,則佛教根本就不是宗教,因為佛教是不主張神權的。若就廣義的解說,凡有所宗有所教的皆得稱為宗教,如孔教道教等,則佛教亦可以說是宗教。

自從科學發達以後,所有崇拜一神或多神的狹義的宗教,早已受不住科學的攻擊,惟有佛教則不然,科學愈昌明,佛教的教義愈發揚光大。近年來世界各地佛教的日漸興盛,實與科學之進步成正比。

   即如我國近年來佛教徒中,就有不少是科學家和工程家。這是因為佛法的理論,都能透過科學的考驗,故凡對於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能解的文義,從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視為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堅強的理論基礎。作者因據此作『佛教科學觀』,請陳其說於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