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發:400年前,中醫大聖李時珍就把野味的後果公示與人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20-2-16 09: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轉載|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400年前,李時珍就把野味的真相告訴了後人,可惜不聽老人言!


           其實


來自李時珍的警告:對於吃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染上疾病這件事,早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經被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詳細記載於《本草綱目》之中:
鳥類:「諸鳥有毒」,「凡鳥自死目不閉,自死足不伸,白鳥玄首,玄鳥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異形異色,皆不可食,食之殺人」;
孔雀,「肉性味咸、涼,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藥必無效」;
烏鴉,「肉澀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啄木鳥,「因食百蟲,肉有毒,不可食」;

         水禽類


鴻鵝,「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之腹脹腹瀉」;
鴛鴦,「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後頭痛、頭暈,可成為終身疾病」;
鳧(俗稱野鴨),「性味甘、涼,身體虛弱者不宜食;
鶩(野鴨的一種),「肉性味甘,有小毒,尤以黑鶩肉毒重,滑中、發冷痢、腳氣,不可食」;


      蟲類:

蝸牛,「性味咸、寒,有小毒,肉不可食,食之捲縮抽筋」;
山蛤蟆,「性味辛、寒,有毒,食之自然生火,出現狂熱」;
蚯蚓,「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發熱起風疹」;
天螺,「性味咸、寒,有毒,不可食」;


           獸類


豪豬(山豬),「肉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則傷頭傷身」;
野馬,「肉性味辛、苦、冷,有毒,煮食難消,多食生瘡患痢」;
豺,「肉性味酸、熱,有毒,食之,損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助鼠(黃鼠狼),「肉性味甘、臭、溫,有小毒,心、肝有臭味」;
熊,「肉性味甘、平,雖無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
水獺,「肉性味甘、寒,雖無毒,但食之引起血熱,消男子陽氣」;

         鱗蟲類


鱗鯉(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澀,味酸,食后慢性腹瀉,繼而驚風狂熱」;
石龍子(豬婆蛇),「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可出現腹痛腹瀉」;
蚺蛇(又名南蛇、埋頭蛇)、白花蛇(又名薪蛇)、烏蛇(又名烏梢蛇、黑花蛇)、金蛇(又名銀蛇、錫蛇)、蝮蛇(又名反鼻蛇)、天蛇(又名四足蛇)等均為有毒蛇,「蛇膽性味甘、微寒,有毒;
蛇肉味性甘、澀,有毒;蛇頭毒人至死,不宜鮮品煮食,藥用也要經過去毒」;能鱉(又名三足鱉),「肉性味大寒,有毒,食之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6: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