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中國目前的危機: 內憂遠大於外患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18-8-3 08: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轉載|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還是那句話,讀者有不同的觀念,想罵找原作者,我轉是為了給冷靜思考的人提供多一個角度看中國。
……………………

來源:翎南會(ID:lingnanchuangye)



你知道豬肉為什麼一直在漲嗎?

你知道中國糧食為什麼還要靠進口嗎?

其實,中國最大的危機是我們的餐桌!

它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們的民生和發展。

而且這其中的「內憂」,要遠遠大過於「外患」。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看完這篇文章列舉的事實,您或許會有同感。

236個中國農民不抵一個美國農民

   


 2011年的時候,中國的農業人口為6.7億,而美國的農業人口僅為284萬。

中美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之比超過了236∶1。

儘管人口比例差距如此之大,但美國的農業遠比中國的農業強大。

美國以不到300萬農業人口,成為了世界糧食生產出口第一大國,其一個國家的糧食出口,就佔到了世界糧食出口總量的一半。

當時得出的說法是:236個中國農民的生產力不抵1個美國農民!從數據得出的結論可能並不準確,但不可否認的是,中美兩國農民生產力有著巨大的差距。

可怕的是,這種差距竟然還在不斷拉大!




    中國農民的痛苦是成本和政策

   



 2006年的時候,我們的糧食還完全自給自足,並出口了一千萬噸糧食,可10年之後,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2015年,我國累計進口包括大豆、小麥、玉米和大麥在內的糧食及穀物粉1.2億噸,同比增長20%。

除了糧食,我們還大量進口肉製品。

根據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總體進口豬肉以及豬雜碎137萬噸,其中豬肉進口量為56萬噸, 進口豬肉的主要來源國為美國、德國、西班牙以及丹麥,分別占我國進口豬肉的20.7%、18.9%、16.2%以及11.9%。

2015年上述數據更新為,全國進口肉類總量244.79萬噸,其中進口牛肉48.53萬噸,同比增長40.6%;進口羊肉、豬肉、禽肉,分別23.26萬噸、133.71萬噸和39.30萬噸。

這裡最有意思的是價格,進口的牛羊肉才合12-13元/斤,這在國內是購買活體牛羊的價格。

就在前幾天,號稱20年難解的「豬周期」,受到史上最高進口量的「洋豬肉」挑戰。

就在本土豬肉價格一路上漲的時候,大量美國的生豬進入了中國。價格僅為2.5元一斤,比本土生豬價格足足便宜了6元錢。

為什麼我們一個「農業大國」的農產品要依靠進口,表面上是價格推動了市場,歸根結底是我們的「生產力」遠遠落後別人。

中國的養殖業產能佔全球50%,但養豬成本卻大大高於國外,去年美、德、巴西、越南的成本價,只相當於人民幣4.0~4.5元/斤,而我國的成本價是6.0~ 6.5元/斤,一度還達到7.0~7.5元/斤。

成本的控制能力就是生產力的直接體現。

這種差距在農作物上體現得更加明顯。

中國農業和美國農業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小農經濟與資本經濟的競爭。

美國的家庭大農場,都在1000-10000英畝之間,且依然處於動態兼并中,1萬英畝以上的農場已非常普遍。

1萬英畝相當於中國的6萬畝,而中國農民種植的土地,只有區區幾畝幾十畝,流轉后也就百多畝地,只有內蒙古和東北等地,才見到千畝以上的家庭農場。

另外美國農民種地是有補貼的,他們收入的40%來自政府補貼。

也就是說只要種地,這40%就是純利潤的,沒有人敢剋扣。

經營1萬英畝大農場的美國農民,每年扣除農資、勞動力和稅費,還可有200多萬美元的凈利潤,這200萬美元分攤到6萬畝耕地上,

每畝僅33美元,即約合219元/畝,這樣的土地效益在中國,農民是根本不會去乾的。

在中國每戶幾百元不到的補貼,連貧窮的中國農民都看不上眼,他們在城裡打工一天就能掙到。

而美國農民為什麼能撐下來,就是因為除了這些純利潤,還能有政府的補貼。

也就是說,中國的小農們還不僅僅是在跟資本經濟競爭,別人背後還有強大的政府在支持。

這樣一比較,我的生產力不落後才奇怪呢?




   房子「吃」掉了大量耕地

  



英國有個「羊吃人圈地」運動,中國有個「房吃人圈地」運動。

中國房地產的發展的代價之一,是消失了3億畝耕地。

我們現在的20億畝耕地,佔世界耕地面積的不足十分之一,但我們要養活佔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我們人均耕地只是美國的十三分之一,加拿大的十八分之一,連比我們窮的印度人均土地都是我們的1.2倍。

我們比美國多十億人口,但美國卻比我們多近十億畝耕地。




工業化嚴重破壞耕地質量

 



   除了被房子「吃掉」了大量耕地,我們激進的工業化進程,也使得耕地受到破壞。

國務院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初步調查,到2013年結束。

這項歷時八年,關係著國計民生的大調查本應對全社會公開,但最終只在2014年4月時,發布了一份僅有5頁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對土壤污染的情況作了極其簡單的說明,沒有任何詳細內容。

在有關部門仍在大談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時候,耕地質量的紅線卻早已失守。

這份僅有的官方報告顯示,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中國土壤超標率為16.1%,

以鎘、汞、砷、銅、鉛、鉻、鋅、鎳,等重金屬為代表的無機污染物超標最為嚴重,其中鎘的超標率達7.0%,成為耕地中最常見的污染物。

這些在土壤中積累的重金屬,最終又被農作物吸收,糧食果蔬帶著重金屬的殘留進入日常人家的餐桌。

空氣的和水的污染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而土地的污染相對卻是「隱形」的。

並且土地的污染更加難以自愈,一塊地如果被污染了,可能要等上百年才能夠稀釋掉土裡的毒素。

中國的農業是否無解?看看以色列吧!?





土地是農業之本,現在土地污染這麼嚴重,能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那麼,這個危機是否就無解了呢?

其實只要合理配置,中國農業不是問題。

看看以色列,用比我們少得多的資源卻創造了一個農業奇迹。2萬多平方公里的以色列2/3的國土是沙漠,一年7個月不下雨,人均水資源還沒有200噸,是世界的1/50。

就是這麼一個「荒蠻之地」,卻有著這樣一組數據:西紅柿每公頃最高年產500噸,沙漠地區柑桔每公頃最高年產80噸;雞年均產蛋280個,奶牛年均產奶量1萬公斤;在花卉生產上,溫室大棚每公頃每季度生產300萬支玫瑰……以色列農村人口只佔總人口的9%。

一個農業人員可以養活90人,農業出口佔據全國出口總值的9%。按照以色列的農業水準,地球可以養活3倍於現在的人口。

【滴灌技術高效利用水資源】





以色列溫室無土栽培使用低流量滴灌噴頭,每小時供水僅200毫升。這種方法灌溉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水分可以在培養基中均勻擴散,從而減少水分的流失。

滴灌管線中安裝了過濾筒,它是一種塑料的多齒元件,當水流經過濾筒時會產生渦流,可以清除其中的沙粒,防止細小的滴頭出口受堵。

以色列還把管線埋藏在地下50厘米深處,進行埋藏式灌溉,這種灌溉可以減少蒸發保持地表乾燥,即使灌溉時也不影響田間作業。

以色列所有灌溉方式都採用計算機控制。

計算機可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程序。

滴灌與水循環技術的結合,發展出最新的「污水灌溉」系統。通過檢測作物對污水中鹽分和重金屬離子等的耐受力,並保證對人體健康無害,循環水不用再經過完全凈化,就可用於農業灌溉,這大大節約了成本。

這種偉大的發明是逐利的商人文化所能想象的嗎?




  【開展訂單農業】




以色列是訂單農業,有專門的機構,根據國內和國際天氣情況和經濟情況,測算每年需要的產量,可以避免農產品價格,在兩個極端之間跳躍。

以色列奶牛飼養業同樣按配額。

生產配額由以色列奶牛協會制定,而產品價格則由政府部門控制。市場需求達不到農產品供應量,政府則給予補貼,並告訴農民不要再生產那麼多了。

以色列每年在研究與開發方面都有大量投資。

【像養孩子一樣養作物】

以色列人在農業發展中樂趣無窮,其農業奇迹的創造者,絕不僅僅擁有滴灌技術和高科技材料,還有愛心,把作物當孩子養,在這種條件下以色列農產品大量出口,每年換取約14億美元的外匯,農業物資和技術的出口額也達12億美元。

農業出口占以色列全國出口總值的9%,是「歐洲冬季廚房」。

以色列「國父」古里安的夢想是:讓沙漠里開出鮮花,在荒涼的內蓋夫沙漠中,使每公頃土地的玫瑰年產量高達300萬枝。

以色列農業的灌溉用水是以滴計算的。

以色列的水資源利用率能夠達到100%,日本是30%,中國是10%。

以色列城市廢水的70%被回收凈化用於農業生產。作物在每一個生長步驟所需的營養,需要達到的成長效果都經過預先設計,並由計算機系統嚴格保證實施。

按照以色列的農業標準,中國可以養活全球的人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西半球臣民 2018-8-4 20:13
內憂與外患是因果關係,內憂是因外患是果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8-8-4 20:29
西半球臣民: 內憂與外患是因果關係,內憂是因外患是果
也可以這麼說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0: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