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丹陽讀經3:《反經》中的大智慧(攻心)篇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18-3-5 00: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5評論

 趙丹陽 丹陽論道



《反經》中的大智慧(攻心)篇:瓦解敵人的精神和心理防線



 

【導讀】



古來被歷史學者稱道的伐敵之舉有二:一是「廟勝」之策,二是「攻心」之計。對於前者,尉繚子有言:「刑如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奪敵者五:一曰廟勝之論。」所謂「廟勝」,就是在朝堂之上預先制定的克敵制勝的策略,而這種策略可能涉及政治、外交、經濟等多個領域。干象建議楚王扶植共立以搞亂秦國,管仲通過購買狐皮來使代國降服,都可以算是「廟勝」的案例。


而作為與「廟勝」並駕齊驅的手段——「攻心」也備受讚譽,「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上兵伐謀」等等箴言表示出中國人對其相當推崇。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些時候,「攻心為上」的戰略比硬打硬碰、簡單粗暴的軍事行動收效明顯,且副作用小,更容易達至「兵不鈍而利可全」的目的。




 

【反經原典】



孫子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何以明之?


戰國時有說齊王曰:「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是故聖人之伐國、攻敵也,務在先服其心。何謂攻其心?絕其所恃,是謂攻其心也。今秦之所恃為心者,燕、趙之權。今說燕、趙之君,匆虛言空辭,必將以實利,以回其心,所謂攻其心者也。」


沛公西入武關,欲以二萬人擊秦嶢關下軍。張良曰:「秦兵尚強,未可輕也。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願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貪而忽名,可貨以賂]。秦將果欲連和,俱西裘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士卒恐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懈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


 

【譯文】



孫子說:「以攻心為上策,以攻城為下策。」為什麼這樣說呢?


戰國時有人勸說齊王:「攻打一國的方法,以攻心為上策,以攻城為下策。心勝為上,兵服為下。所以聖智之人討伐他國、戰勝敵人,最要緊的是先使其心服。什麼叫『攻心』呢?斷絕他的憑恃和依靠就是『攻心』。現在秦所憑恃和依靠的,是燕國、趙國的權勢。如今勸說燕國、趙國的國君,不要只用空言虛辭,一定要給他們實利,用來迴轉他們的心,這就是所說的『攻心』。」


沛公劉邦向西進入武關,想用二萬人攻打秦嶢關的守軍,張良進言說:「秦兵還很強盛,不能輕敵。我聽說嶢關的軍官是屠戶的兒子。商販出身的傢伙容易利誘。希望沛公暫且安寨不動,派一個將領引兵先行,並準備五萬人的供給以張聲勢,再在一些山頭上布滿旗幟,以為疑兵,叫酈其食帶著值錢的珍寶去賄賂秦軍的將領。」秦軍將領果然要求聯合起來一同西進襲擊咸陽。沛公準備聽從這個要求,張良說:「這不過是那些將領想叛變罷了,恐怕部下的兵士是不聽從指揮的。部下不聽從肯定會出危險,不如乘其懈怠進攻。」沛公於是領兵襲擊,大破秦軍。




 

【史海沉鉤】

 

本篇是《反經》中的第五十四章,著重論述了「善攻者,先攻其心,後攻其城」的主題,但正如作者趙蕤所說「攻心之計,非一途也」,其路徑也是多種多樣的。諸葛亮七擒七縱,使得南蠻之地,終其一世,不敢復叛,憑藉的是「仁義教化」來攻心,而魯仲連「一箭下百城」,靠的則是聰明智慧與精詞妙語。雖然方式各異,但都獲得了「降心服志」的完滿結果。



 

魯仲連如何「一箭下百城」?

 

魯仲連是齊國人,長於闡發奇特宏偉、卓異不凡的謀略,卻不貪圖財利,一心只想保全高風亮節之名。他曾依靠辯術而「救趙存魏」,平原君十分感激和欣賞他,獻上千金,要把他留在身邊。

 

魯仲連笑著說:「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意思是自己是一名「國士」,不是商人,所作所為不是為了圖取利益。他最終辭別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再相見。

 

此後二十多年,燕將攻克聊城。齊國派田單前往爭奪,雙方火拚一年有餘,死傷無計。田單欲圖強行進逼,但見燕軍雖已頻臨山窮水盡之境,卻兀自負隅頑抗,不禁神之為窒,氣之為奪,於是找來魯仲連商議對策。

 

魯仲連問:「燕將據守孤城,已成必敗之勢,而困獸猶鬥,不思退卻,是什麼原因呢?」

 

田單說:「據守聊城的這個燕將長年帶兵在外,難免奸讒交集,有人在他的主子燕王面前詆毀他,說他目無君上、貪贓枉法、擁兵自重,他是不敢退兵回去的!回去就是一個死!」


魯仲連道:「那麼與您交戰,可免一死嗎?」

 

田單說:「聊城糧草已盡,早晚必然讓我拿下,屆時他還是不免敗亡!」

 

魯仲連聽到此處,已經明白,守城的燕將已經是進退失據,他的內心一定非常糾結和矛盾,現在僵持在此,只不過是抱著「拖延一刻是一刻」的想法,正可「用言辭以亂其志」。有見及此,魯仲連奮筆疾書,給燕將寫了一封信,射入城中。

 

信箋開頭鋒發韻流、洞隱燭微,直指燕將心中的隱痛——「進不能立功報國,退不能保恤士卒」,並勸告他要謹慎的做出下一步的安排:「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於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尊、卑、貴、賤,此其一時也。願公之詳計而無與俗同也。

 

接著,魯仲連向對方亮明形勢,告訴他齊國所面臨的隱患已除,早就把全部的軍事力量都放在了聊城上,勢在必得,而燕國內政混亂,很難保障他的後勤供給:「不久前,楚國進攻齊國的南陽,魏國進攻齊國的平陸,想必您已經聽說了這件事。然而它們如今擔憂秦國的進犯,不敢再行大動干戈,紛紛撤回,齊國現在是可以說是有『覆盂之安』。反觀您現在的處境,是強援驟失而糧草不濟啊!如今,我們的齊王對其他事情無所謀求,只是殫精竭慮的想要奪回聊城,為此,不惜動用了全國的軍民!面對這樣黑雲壓城的攻勢,您還能再扛多久?而且我聽說您的大後方燕國也出了岔子——大將栗腹帶領十萬大軍在國外連續打了五次敗仗,以致國力不振,禍患叢起,民心浮動。在這種局勢下,您即使有孫臏、墨翟那樣的才能,如何施展呢?」

 

在敵人「自顧無長策」之際,魯仲連信中的言語越發顯得璧坐璣馳、摧人肺腑,他一針見血的告訴對方,為今之計,除了「走」,就是「降」,沒有第三條路,不要再心存僥倖了:「替您考慮,不如保全兵力用來答謝燕國。不損兵卒而回歸燕國,燕王一定高興;身體不殘而班師歸朝,親人一定喜悅。您回去之後,對上,可以輔佐國君、統率群臣;對下,可以教化黎民、移風換俗,事業和名聲都可以建立。如果沒有回歸燕國的心志,就放棄燕國,摒棄世俗的議論,向東到齊國來,齊國會割裂土地予以分封,使您富貴得可以和魏冉、商鞅相比,世世代代稱孤道寡,和齊國長久並存,這也是一種辦法。這兩種方案,是豐厚實惠的好主意,希望您仔細地考慮,審慎地選擇其中一條。

 

最後,魯仲連以管仲、曹沫的例子勉勵對方,告訴他「俲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的道理,並提出「奮死一搏不如暫且忍辱以待來日」的觀點,讓他珍惜自己和屬下的生命,不要因為個人的「固執己見」和「權衡不定」斷送三軍的前途:「我聽說,謀求小節的人不能成就榮耀的名聲,以小恥為恥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業。從前管仲射中桓公的衣帶鉤,是犯上;放棄公子糾而不能隨他去死,是怯懦;身帶刑具被囚禁,是恥辱。具有這三種情況的人,國君不用他作臣子而鄉親們不會跟他來往。當初假使管仲長期囚禁死在牢獄而不能返回齊國,那麼也不免落個恥辱、卑賤的名聲。連奴卑和他同名都感到羞恥,何況社會上的輿論呢!所以管仲不因為身在牢獄感到恥辱,卻以天下不能太平感到恥辱,不以未能隨公子糾去死感到恥辱,卻以不能在諸侯中顯揚威名感到恥辱,因此他雖然兼有犯上、怕死、受辱三重過失,卻輔佐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他的名聲比天下任何人都高,而他的光輝照耀著鄰國。曹沫作魯國的將領,屢戰屢敗,丟掉了五百里的土地。當初假使曹沫不反覆仔細地考慮,倉促計議就刎頸自殺,那麼,也不免落個『敗軍之將』的醜名罷了。曹沫不顧多次戰敗的恥辱,卻回來和魯君計議。趁桓公大會天下諸侯的機會,曹沫用一把短劍,在壇台上抵住桓公的心窩,臉色不變,談吐從容,將多次戰敗丟掉的土地要了回來,使天下振動,諸侯驚駭,更讓魯國的威名在吳、越之上。像這二位志士,不是不顧全小的名節和廉恥,而是認為一死了之,身亡名滅,功業不能建立,不是聰明的做法。所以摒棄一時的怨恨,樹立終身的威名;放下短暫的憤怒,奠定世世代代的功業。您還是謹慎考慮,不要讓手下的兄弟和您做無謂的犧牲!」

 

看完此信,燕將內心的糾結和矛盾被徹底激發,情緒激蕩,再難掩抑,哭了好幾天,猶豫不能決斷,而後長長地嘆息說:「我想要回歸燕國,怎奈與君上已經產生了嫌隙,怕被誅殺;想要投降齊國,但我殺死和俘虜的齊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污辱,自己的部將也要受到連累。與其讓別人殺死我,不如自殺。我死之後,手下兄弟就不會無辜遭難,他們說不定有機會成為管仲、曹沫那樣的人,他朝一雪前恥!至少可以或走或降,全其性命!」於是自殺了。


作者  趙丹陽  文史作家,時評人。微信公號:wuleihuaji 



鬍子評曰:

  故今人當重拾古人牙慧,不隨西學之末。廟勝於前,攻心於時,無往不勝也。然策算勝於己而非彼,何以故?吾未見多內憂者,行廟策伐心而能致勝者也。

  上下齊而強,善謀略,以其勢威,則不兵而曲人之國。雖使弱小,亦不懼敗絮之強。

   上下離德而強者,朽木之華台,重裝而蹈其上,廟算無根,攻心則如兒戲,但授人以柄,徒增笑而已,敗事定也,況無上略之士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18-3-5 05:45
"上下離德而強者,朽木之華台"  胡兄高見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8-3-5 08:04
浮平: "上下離德而強者,朽木之華台"  胡兄高見
朽木華台,重裝而舞其上,搖搖欲墜,無以柱之,不期而撲,奈何奈何
回復 獨坐庵中吃苦茶 2018-3-5 18:17
「吾未見多內憂者,行廟策伐心而能致勝者也。"——鬍子兄這裡的"內憂『』,指的是一國之內政不修,對嗎?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8-3-5 21:49
獨坐庵中吃苦茶: 「吾未見多內憂者,行廟策伐心而能致勝者也。"——鬍子兄這裡的"內憂『』,指的是一國之內政不修,對嗎?
是這意思。凡內政不修,上下不齊,,縱諸葛再世,於事無補。賢德策士,於其時遁也,國必多外誨,,城下之盟反食之如甘,眾歷史如此
回復 獨坐庵中吃苦茶 2018-3-5 21:55
鬍子太長了: 是這意思。凡內政不修,上下不齊,,縱諸葛再世,於事無補。賢德策士,於其時遁也,國必多外誨,,城下之盟反食之如甘,眾歷史如此
多謝提點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9: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