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了解佛教一:佛教與現代科學的時空觀1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16-12-30 16: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慧智之光|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0評論

關鍵詞:佛教, 知識

前言:
     11月24日的一篇關於佛教的文章,引起網友們的關注,並引發了各種觀點和爭議。我發現許多網友對佛教的認識,基本停留在道聽途說層面上,真正了解佛教的基本常識的不多。即使貌似對佛教名詞熟悉夸夸其談,甚至以「科學」觀點抨擊佛教的人士,也不見得真正懂得佛教的真實義,卻往往以自己的偏見,甚至邪見,亂說一通,倒顯得自己的無知,但的確能迷惑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士,這種狀況令人憂慮,倒不是僅僅為了佛教的生存和發展,而是對現代知識界被所謂的科學一統天下,精英們對人類知識和智慧結晶最高形式的宗教(『』佛教『』並非宗教,但為方便寫作暫作宗教論,以後將闡述為什麼佛教不是宗教)知識的匱乏,以及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的社會現象感到驚訝。
      說這個看法,不是有意貶低別人,而是說出這個事實,更不敢自詡有多麼深刻的見識,這是實話,絕不敢矯情。佛教對信眾的一個戒條,就是要護口業,不要綺語、不要誑語、不要妄語,所以但凡了解點佛教的人,不管信與不信都是不敢說大話的。
     佛教的老師是出家的、能夠嚴守戒律的清凈僧團法師,要真正了解佛教,目前一般有兩個辦法:
  1謙虛請教真正的凈戒法師;
   2,研讀佛經原典,研讀歷史上著名公認開悟大師的經解註疏。
    當然一般性了解的話,最好是讀一些近現代和當代著名大師的普及佛教的讀物,至少是正宗寺院或佛教團體的普及讀物。需要警惕的是假冒讀物,和各類社會學機構,研究機構,哲學家,教授學者,政府官員等等以論文成果形式發表的佛教文章,以本人淺見,還是遠離為好。
     至於怎麼樣辯清楚,這是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時,第一個咐囑的問題,這裡先不展開論述,將在以後的文章里交代。
     鑒於這種狀況,在下不避水平有限,希望從此篇開始儘力做一點佛教知識的簡介,目的不是所謂的傳教,佛教里從來也沒有這樣的傳教之說,只為讓願意了解佛教的人士們,方便得到佛教的一些基本知識。
    鑒於能力有限,文中主要還是摘錄佛家名師大士的文章和解釋,同時祈請學佛有成的修行者不吝批評指教,為了澄清一些社會人士對佛教的偏見認識。
     
     正文:  
     
    當代科學基本被奉為金科玉律,似乎科學上不能驗證的是現象和結論,都是不正確的,無論自然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普遍存在這種觀念。
     我從來不反對科學的理論、科學的認知方法和驗證方法,但是我認為,科學也只是人類探索和認知自身和客觀世界的路徑方法之一,並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科學是以不斷自我否定為發展基礎的、邏輯上存在著內在悖論的實驗認知方法。這種方法的特性,就是不斷的自我否定,沒有任何人能夠斷言自己的科學結論,是永遠不變的終極正確的真理,而是隨著實驗條件,材料,手段,思路,信息、領域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甚至會經常出現新的結論,徹底否定先前的科學結論的現象。另一個特點是其局限性,即一定時段和條件下的科學結論,僅僅適用於有限的範圍,這些就是極其顯著的科學認識客觀世界的方法。
     宗教體系顯然與此不同。宗教體系是直接揭示(宣示)終極結果(或稱作真理,但在佛教里嚴格地說,沒有真理這個概念,這與其它宗教不同),進而揭示(導定)方法的體系。佛教和道教又與其它宗教不同,佛和道不僅揭示終極的結論,也稱作實相,而且主要是闡述驗證的方法和路徑,就是開示一切有情眾生怎樣才能修正身心,舍迷歸真,具足德行,同成佛道的道路。
     佛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用49年時間,給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講解怎麼樣修行,解脫痛苦,成就無上智慧的種種方法。要切實注意一條: 佛教不是宗教,更不是一神教,佛講了:過去有無量無數的已成佛的,現在十方世界也有無量無數的正在成就的佛,將來也會有無量無數的眾生有情會成佛道,所有的有情眾生將來都會成佛的。
     釋迦牟尼佛只是這個娑婆世界的佛,也就是具足圓滿智慧和德行的導師,現在東方有琉璃世界藥師佛,西方有無量光、無量壽的阿彌陀佛,南北方上下有無量的佛,所以佛自己從來沒有把自己封為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超現實者。相反佛講到,眾生本具足佛性,與佛毫無差別,從本源講是平等無二的,這是佛教平等的根本義。明顯區別於其它宗教。
     無論如何,在以前的文章里,我說過,現在宗教紛紛向科學靠近,以證明自己的「科學性」,雖然佛教並不需要科學的證明,但是把兩者之間做一些比較,不僅能夠讓人容易了解佛教,同時也很有趣。
    所以我覺得,先從兩者的時空觀入手,可能是個好主意。下面就是分3個部分轉載星雲大師的著作,以使讀者了解一下兩者的有趣共識
   
星雲大師《佛教的時空觀》(2-1)

作者:星雲法師 發布時間:2011/07/19

第一篇·時間 (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長)

1 前言

     晉朝田園詩人陶淵明有一首詩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說明人自出生到這個世間上來,就在時間的不斷推移中走過生命的歷程。所以,人活著,便離不開時間的關係。

時間本是一大長流,實在無法給予分割,但是為了方便人的先後和始終的觀念,不得不從相續的時間之流中,將它區分為若干個單位。

人類普通計算時間,最短的是「一剎那」。從一剎那往上推是「一須臾」。不過,多少一剎那才是一須臾,這是沒有辦法計算的。

    現在世界所通行慣用的是六十忽為一秒,六十秒為一分,十五分為一刻,四刻為一小時,二十四小時為一日,約三十日為一月,約三百六十五日為十二月為一年,百年為一世紀。

     在佛教的經典中,(通常)說到時間則有「剎那」和「劫」的不同,剎那是表示極短的時間,劫是代表極長的時間。不管是極短、極長的時間,都是遷流不住而且無始無終的。通常說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循環不已,而在三世的時間流中,它是剎那剎那相繼不斷,如同我們的心念生滅不已,從剎那相續中,累積成一世又一世的生死輪迴,乃至一劫又一劫的器界成壞。所以,說小時量的單位為剎那,這是便於體察心念的生滅;說大時量的單位為大劫,這是便於說明物界成壞的相續。

2 何謂剎那

「剎那」是由梵語的 Ksana音譯而來,意譯為「須臾」、「念頃」,也就是一個心念起動之間的意思。在佛教里,剎那是最短暫的時間單位,以現在的時間計算,大約等於七十五分之一秒。所謂「少壯一彈指,六十三剎那」,可見剎那的短暫。

在《仁王護國經.觀空品》說: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具體一點說,一分鐘內有四千五百個剎那,四十萬五千個念頭,可見心念生滅的迅速。

《摩訶僧祇律》卷十七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豫,二十羅豫為一須臾,三十須臾為一晝夜。一念大約是現在的零點零一八秒。

在《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說,一晝夜有六四八○○○○剎那。

《往生論注》卷上說,六十剎那為一念;一剎那有一百零一生滅。

《大智度論》卷三十說,六十念為一彈指。經論雖然有種種不同的說法,總之,剎那表示極為迅速的時間。

     剎那是依心識生滅計算,認真說來,剎那的真量,除了佛陀之外,沒有人能夠盡知,因為能知的心念粗細懸殊,所知的時量也就千差萬別了。今再以《俱舍論》卷十二的說明如下:

剎那(0.013秒)

一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1.6秒)

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1分又36秒)

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一須臾,48分)

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三十須臾)

依照這樣的推算,則一晝夜與《毗婆沙論》的6480000剎那為一晝夜的計算是相同的。因為這樣才便於常人及學者的運用,若要精細的計算,除了佛陀之外,不是一般人的心量所能覺察思辨的了。

3 剎那的啟示

佛經上說,一切有情無情,莫不有剎那生住異滅的無常。也就是說,宇宙萬有,剎那之間已經歷生住異滅;乃至世界的成住壞空,都是剎那剎那的漸變,累積成一期的突變。甚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時間,也是由無數的剎那所累積而成,我們說到「現在」,現在剎那已成「過去」,說到「未來」,未來剎那已成現在。所以阿難的「一見不再見」,禪宗的「嬰兒垂髮白如絲」,莊子的「交臂非故」,這些都是對剎那無常所作的最佳腳註。

  過去有人認為佛教談「三世」,覺得遙不可及。其實,佛教雖然在時間上講過去、現在、未來,但是,卻重視現世生活的安樂與福祉。佛教不只重視現世生活,甚至重視當下一念,所謂「明心見性」,要明白自己的心,先要能掌握自己的每一念。如禪宗所說:「好好看住自己的每一個念頭,一刻也不能任其放逸!」能夠時時刻刻、明明白白的清楚自己的心,讓每一念都清凈、明了,自能突破生死的樊籬。所以,從佛教對剎那一念的重視,可以知道佛教是最重視實際,最能與現實人生息息相關的宗教。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6-12-31 02:26
【我認為科學,也只是人類對自身和外界探索發現的一種路徑方法,而且是以不斷自我否定為發展基礎的、邏輯上存在一種內在悖論的實驗認知方法,這種方法的特性,就是不斷的自我否定,沒有任何人敢大言自己的科學結論,是永遠不變的終極正確的真理,而是隨著實驗條件,材料,手段,思路,信息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而且是局限性即適用的範圍有限性極其顯著的認識客觀世界的方法。】 這段話說得很好。

科學與宗教是對不同範疇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探索方法,勿須對立,而可以相互驗證,啟迪。由感性悟性 --》理性 --》感性悟性 --》的不斷探索循環,孕育促進現代文明。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6-12-31 12:18
十路: 【我認為科學,也只是人類對自身和外界探索發現的一種路徑方法,而且是以不斷自我否定為發展基礎的、邏輯上存在一種內在悖論的實驗認知方法,這種方法的特性,就
博士高見。
問題在於很多自以為科學人的人,總是企圖以進化性的科學,來否定宗教的合理成分,而不是如同博士一樣具有理性開放的思想。
況且佛教並不是宗教,是徹底的實踐化,實驗化的智慧教育。從事實來講,佛家的理論和方法論,與科學相當接近相似。這些以後慢慢解釋。
祝博士新年快樂,闔家幸福安康!
回復 十路 2016-12-31 12:28
鬍子太長了: 博士高見。
問題在於很多自以為科學人的人,總是企圖以進化性的科學,來否定宗教的合理成分,而不是如同博士一樣具有理性開放的思想。
況且佛教並不是宗教,是徹
說得很好,祝胡君新年快樂,多多分享。
回復 劉小雨 2017-1-2 02:53
新年好!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7-1-2 06:28
劉小雨: 新年好!
謝謝您。也祝藝術家闔家歡樂安康,新年快樂。
回復 小小.. 2017-1-2 12:37
祝福 新年快樂!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7-1-2 15:07
小小..: 祝福 新年快樂!
謝謝小小… ,也祝您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回復 朋友再見 2017-1-7 12:36
祝您新年如意!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7-1-7 12:43
朋友再見: 祝您新年如意!
也祝福您新年福慧增長,快樂安康!
回復 朋友再見 2017-1-7 12:46
謝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7: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