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和《道德經》故事和淺思2:解經的資格+老子受辱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16-9-22 15: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深度思考|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接上一篇)
本篇序言:
    解讀《道德經》,以我的觀點來看,至少得有十年以上的『』修道『』資歷,才具有那麼一點資格。「修道」當然包括也不僅僅包括一下幾點:

1.對經典《道德經》的拜讀和深研。這裡指對經典的態度和老實學習程度而言。態度是指怎麼樣對待經典,把經典當作什麼來讀和研究。那麼以古人來講,大凡修道有心得成就的,對經典之恭敬如面上天神明,束之高閣,著凈衣,清面素手,焚香頂禮,才敢請閱。

這是不是迷信?當代人大都不以為然,甚至斥責為封建迷信,其實這是一種大誤解,或者說是狡慢。
   為什麼?因為古代文化資源少,能得到真經很不易,故珍惜之,最重要的原因是修道者,不是把經典拿來當語文教科書或者獵奇故事書來讀的,也不是為了出相入將,或者為了寫論文謀學術職稱,更不是為了嘩眾取寵,沽名釣譽來讀的,而是為尋找身心入道,返璞歸真,與天地宇宙和合歸一之大道,而求得其精義而拜學的,一分虔誠一分真義,有一點怠慢,恐怕就少得一點智慧,為此生能修得和光同塵之玄道,豈敢不恭?
虔誠就是實實在在的謙虛,忘我一樣的謙虛,就是把自己腦子裡的後天得來的成見,偏見,邪見,無知等等統統清空,只留得那種乾乾淨淨的,看似笨拙失巧的先天凈智,像嬰兒一樣的純潔的天行靜明,去接受聖人指導的那種姿態。而聖人也是被後世推崇為授道至聖導師的意思,這裡沒有無條件的崇拜和自我扁罰的跪乞,所以老子和《道德經》不是宗教的教主,和有我無他的排異,沒有一個字,一句話誘導別人來歸信。這是一種自我主體的選擇,尋道者這是一條已證的道理而已。
此非真修道者可言,批評修道人者實多膚淺自傲,淺智、多聰明狡詰之徒,不懂裝懂,實可悲也。

如修道人這樣,哪有研之不深之理?

現在一般人把《道德經》當作中國古文化看待,也有的當作東方哲學思想研究,事實上都沒把握其本質。更有甚者,把自己腦子裡的現代文字概念,硬解《道德經》,不僅離題萬里,說其流毒歪曲也不為過。為什麼?「道,可道,非常道」是也!根本原因是,《道德經》是用心和智慧去讀去解的,不是康熙大字典,也不是《新華字典》,更何況2500年來的字義今古差別不知道有多大,怎麼用現在的字義去理解此經?所以說第二個「修道」解經的條件就是:

2.對中國先秦的歷史,文化,百家,文字,社會等等有相當的了解,尤其對那時的文字,文化有通達的學識,能夠把古文貼切的轉換成現代文字,才有基本資格。

這個就不用多解釋,看看自己對「玄」這個字能了解多少,就知道自己的份量,何況這個經里的「玄」是對「非常名」之玄的文字上的勉強命名,玄是事實,是客觀,是可以體察的,語言文字豈能說其萬一?不是文字「玄」乎其玄的「玄」。
有一個唐玄奘大師的故事也許可以借來說明這個道理。一次大師主持無遮辯論大會,與會辯論者就一件事爭執不下,問題是佛住世時,修行人的成就高低,佛陀可以證明,就像現在上學可以拿到不同等級的畢業證書一樣,可是當時佛已滅度,誰來評估?最後請教修行得道的唐三藏大師,師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你飲一杯水,冷熱酸甜苦辣咸百味有時連自己都說不出來,即使自己清楚明了,用語言描述給別人試試,你能說出幾分,對方又能明白幾分呢?比如,我認為已經夠冷的水,我的小女兒覺得燙的不可接受。小馬過河寓言故事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你可以做個實驗,介紹一樣對方沒見過的東西,然後讓對方說給你聽,他根據你所描述的信息而所理解的東西,是不是你說的?差多少?
    這就說明,沒有親身實踐,沒有能夠度人冷熱如自己親測的能力,就不可能把事實闡述的如同對方身臨其境的境界,少有不慎,即墮邪路,誤人誤己。

非真修道人就不要「玄『』了,此玄非彼「玄」,玄來玄去實「懸」也。
所以就引得第三個解經條件:
3.解讀《道德經》一定得有自己的實證經驗和能力,這個是問題的實質。《道德經》的真諦絕不僅是經學、典籍用來做表面學問的,必須是得用身體力行才能得其精髓,如果不得其門徑而妄言之,謬其大也。
這裡不需要說有多大的神通變化本領,至少對天地自然的斗轉星移、方圓經緯、興衰變遷瞭然於胸,對社會流轉、風起潮落、風雲龍虎既濟洞察秋毫,對榮辱興衰,富貴華榮,惡丑俊逸,病老苦痛等泰然處之,食之如怡。於人於眾心萬念倏起倏忽的體察,雖非秋毫明鏡一如己心,也得百分洞火其一二。如果臨淵崖而不知其深絕,履荒嶺不知其靈韻,面日月而不知其應事、時,火水不知災禍,水火不知進退,那麼退而求學是大懺悔反省,猶可有道影名相之望,或知難而退是唯一全身之策,別無它徑可通。


以下摘自wang絡

寵辱不驚的聖人

    老子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無不具有教學的風範,比如有一位自認廣聞博學的士成綺,他經常聽別人讚歎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心想:難道還有人比我聰明、比我更有智慧?但是,大家對老子的評價那麼高,因此,他就登門拜訪老子。
   當他來到老子的住處,一見老子,他就說道:「我經常聽人稱讚你是大智慧的聖人,所以,不畏路遠,迢迢地到此拜訪。但是,我見到的和聽到的卻不一樣,走進你的住處,我覺得好像進入老鼠洞一樣,滿地丟棄的蔬菜,一片雜亂,你不懂得調理生活環境,枉費我不遠千里迢迢來此,而你竟然是這麼糟的人!」老子聽了像木雞一樣,毫無反應。
來訪者罵完了返身就走,但是,他一直回想,心裡覺得很奇怪──我對著人人稱為聖人的老子破口大罵,把他比成老鼠,把他的住處比成老鼠洞,他一句話也答不出來,我應該頗有勝利之感才對,但為何我心裡有失落感?不覺得自己贏過他,這是什麼道理?
當天晚上,他一夜失眠,隔天一早又去拜訪老子。老子的表情和昨天一樣,並無慍怒之色,也沒有排斥他的表情。來訪者坐在老子面,前問道:「昨天我說了很多無禮的話,但是你一點兒也不生氣。我自以為勝利了,可是心裡卻若有所失,這是什麼道理?」
老子這時才開口說:「真正體會人生之理的人,他把一切生物平等看待,不管是牛、是馬、是狗、是貓,或者是老鼠,這和人有多大差異呢?所以,不管你把我比成什麼,我都不覺得是侮辱,因為生命之體是平等的呀!」

靜心存善復清凈本性
士成綺聽了頓有所悟,他趕緊把坐椅移到一旁,不和老子對坐,他覺得老子太偉大了,而自己忽然變得卑小幼稚,因此,他不敢正視老子的眼神,所以把椅子移向旁邊。
他又繼續請教說:「要如何才能真正體悟真理?」
老子回答說:「你昨天來時擺著架勢,兩眼露出凶光,好像要和人家打架一樣,由此可知你的心氣浮動。要知道,自以為很了不起、傲視他人,只喜歡與辯論,則其心念必然不得自在。人人都有純真的本性,但性一亂、處處要向他人挑戰,則心中已有自性之賊,最好你回家之後把心靜一靜,然後把自性之賊抓出來,再好好培養你的無求無怨的善念。恢復純真的本性時,所謂的馬、牛、猴、狗、貓……都是平等的,一切渾然忘我,體悟無我的境界,則能和大自然融合成一體。」

去執無我致良知

這是古來受人所崇拜的大哲學家──老子的故事,他出生於濁世,所以能夠透悟人性的道理。但是,現代人,人人豐衣足食,卻也渾渾然若有所失,因為,很多人迷失本性、無法真正尋回自己的良知,故渾然忘我自我。這不是破我執、體悟聖人之境的超然忘我,兩種境界完全不同。這和佛教有異曲同工之妙,要學得破我執、滅我相,才能達到自然忘我的境界,才能和恆定的大道融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2: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