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讓金三核蛋飛一會又能怎樣6-2(完結篇):上兵伐謀,突破困境 兼談地緣關係新三原則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16-7-12 14: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事解讀|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接上一節)本文已距1月6日新朝核危機180天,據上文也有近90天了,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時間,足夠證明圍繞這次危機,各方明爭暗鬥的的最後結局趨向。特別是處於漩渦之中的中、美、日、韓等利益攸關國家,藉助此事件展開的一系列長短期戰略布局,至此孰高孰低,孰得孰失,相信各國相關介入機構和人員自己心知肚明。同時反觀各種相關觀點、輿論分析,那些是號稱的專家學者,那些是短視行為,那些是具備戰略眼光的真才實學者,自然有目共睹了。

以我的觀點看,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實際上不僅僅是東北亞區域性的國際關係風雲變幻,而更重要的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新舊國際秩序演變時空大劇場中,一個角落裡的活劇,既特殊又於主線重要關聯,它以令人措手不及的突然性,激發了埋藏已久的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甚至包括冷卻已久的世界意識形態領域的活火山。它也不僅僅提醒國際社會,朝鮮仍然以獨有的堅持和方式,繼續著近乎百年的理想和目標,令人不可小覷;也為太平洋沿岸主要大國,在當前亞太至南海熱點連連的緊張局勢下,爭奪環太平洋政治、經濟、軍事的主動權、控制權,提供了意想不到的風險、籌碼和契機。只可惜這場本該成為新世紀開元以來,群雄逐鹿,爭霸天下,一髮千鈞的最精彩的的大戲,以迅速實現美帝亞太目標,對朝鮮採取進一步制裁而匆匆落幕。令人感慨有些國家的戰略家以及戰略能力的衰落。

前面作者認為,朝鮮作為中國比鄰的重要的地緣戰略支點,雙方不可能分割,更不要說,在上世紀中葉迎戰共同的敵人而形成的特殊關係。即使僅僅是自然正常狀態下國與國之間的地緣關係,在來自域外勢力長期介入,特別是本身就是相互敵對而形成的現實狀況下,處理應對突發事件時,更應有相當的警覺,必須進行相當深刻的戰略思考和規劃。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如此,中越關係如此,中朝關係更是如此。一旦缺乏高度的長遠戰略布局,必定陷入不必要的地緣糾葛困境之中,而拖累國家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除非確信三種情況已經發生:

1:確定定參與各方,由於歷史延續而形成的國際矛盾得到基本公平的解決。如中俄關係,在基本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兩國共同利益的大背景下,雙方的互利共贏基本面是可以確立的,在互利合作和確保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也應該予以更高度的重視、發展,特別是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又面臨著來自共同的確定的第三方壓制和威脅。

2:確定參與各方的主要利益、主要目標高度一致性,尤其確認自己國家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或利益最大化,而且能夠保證雙方關係的一定時期的連續性、確定性。比如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即是典型。

3:確定參與各方的國家核心利益,相互得到長期切實的理解和維護。

這一點雖然比較複雜,但是必須是處理有多邊國際關係引起的,地緣關係衝突變化中的國際事務,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其根本點就是自己國家中長短期利益是第一位的,堅持這個底線,才能有助於解決衝突,那種犧牲國家利益看似公正的國際關係交往思路,往往適得其反,喪失主動權,無濟於事。因此,判斷地緣事件和可能採取的立場、方法就成了實現這一原則的重要基礎和條件,而具有戰略眼光的、以維護國家利益為最高信仰的外交事務者,就是關鍵中的關鍵。

更深一步講,外交必須是以維護國家切實利益為最高目標,必須是以務實為原則。實際上外交工作,彰顯的是一個國家的國際政治立場,是國際地位的體現,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軟性體現。因此,決不能是以單方的願望為基礎開展外交工作,更不能做無節制地對外利益輸送,因為即使如此,仍然不可能贏得真正長久的國際友誼,相反倒可能形成經不起風浪的脆弱外交關係。對內則背負賣國之名。

就實際點說,外交事務處置至少必須是相應的利益交換為最低界限。同時必須明確的是,外交是政治經濟軍事等等綜合對外工作,但政治是第一位的,絕對不可以把經濟關係放在首位,世界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實現了以經濟外交贏得最終長久的理想化的國際關係。

由此,我們可以檢視近幾十年來,中國對周邊國家關係的得失。更能夠認真反思此次朝核危機,中國外交斡旋的經驗和教訓。就典型的中國地緣關係來講:

1:中俄,中巴就符合上述三條標準,就是目前合作的典範。

2:中越,中韓,中菲,中朝,中日,中印等關係,就不全符合這三條標準,所以就不可能達到真正的長期深耕的戰略關係(這裡含義不同於所謂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回到本文主題。中朝關係本來符合以上三條件的,本應超越中巴地緣關係成為平衡中國與西方世界政治衝突,以及調節東西方陣營力量此消彼長的眼位,這樣的觀點似乎帶有冷戰思維的痕迹,但是,在冷戰遺留的世界主要政治、經濟、軍事格局沒有完全被埋葬前,特別是世界主導勢力仍然是冷戰時期的主導力量,幼稚地認為應徹底拋棄冷戰思維,代之以世界相安無事、以合作共贏為主題的冷戰後新思維,必定會在殘酷的現實中到處碰壁,葉利欽時代的俄國如此,普京時代的俄國如此,中國也決不可能超越這個階段。

以上所有分析即是作者對年初新朝核危機的認識。

基於以上分析,應該以什麼策略和手段正確應對此次突發危機,其實作者也基本表達清楚了。但鑒於許多高價值、難得的戰略機遇已經喪失,並且一系列的後期事件,越來越清楚的展現了美國的重返亞太的全球布局和目的,進一步打破並擴大了中、朝、美日韓三方展露平衡,朝著不利於中方的走向迅速發展。作者願意提出幾點淺陋的思路,作為參考。

目前事件的發展其實可以被稱作后新危機時期了。美韓日前達成的確認部署美製傻得預警系統,標誌著美國已經達到東北亞的戰略預期目標。美日借南海仲裁案的日程強硬攪亂南海,與台灣「誤射向大陸的飛彈」,做實了作者對美國在中國太平洋沿岸戰略熱點鏈布局的指測。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國應該採取全局把握,積極應對,主動出擊,重點防範,各個擊破的方針,堅決把來敵拒之門外。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條似乎應當仔細考慮:(因篇幅和其它條件限制,以下不做展開論述,只粗略表述觀點。相信心有靈犀者自會其意):

一,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中國作為新世紀新興大國,對世界舊秩序必定形成挑戰,這不是願意不願意的事,而是事實,所以處於世界風雲際會的中心也是不可否認的現狀,而中國面臨著內外的重重危機也不必諱言。內部的問題畢竟屬於可控、可預期的範疇,而外部的危機則不可能按照自己的願望來主導的,面對外來的威脅和壓力,中國只能也必須在堅持和平共處為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對惡意勢力的鬥爭力度,應當以堅定的維護國家利益為出發點,一民族長久利益與發展為最高目標這個不變的宗旨,應對各種驚濤海浪。只要做到上下齊心,眾志成城,堅決鬥爭,放棄不切實際的好好主義思想,重樹純革命時代的精神和團結,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是為戰略上蔑視敵人之謂,兵法上知己知彼,上下齊而制勝首要之道。

二,以變制變,以變制其不變。是為戰術上重視敵人,兵法上因地制宜,百法共用,就機發力,遠近輕重擇勝之道。

其一,首先以外交變陣為突破口。可以說,目前的地緣危機,大部分是近十年來,錯誤的、教條的、軟弱的、經濟的書生外交失誤造成的,使得國際非友好勢力對中國的戰略、決心、實力了如指掌,慫恿了敵對勢力得寸進尺地囂張情態。所以徹底改造外交部門,置換有能力,具有高度維護國家利益的民族主義思想的愛國外交人士,是為關鍵。一則使對方不得虛實之情,二則可順勢調整外交政策,挽救既有損失。這一點完全可以學習美國政府的慣例,如果有疑問,可以查一查每屆美國總統更換多少國務卿、防長、聯邦銀行行長等重要官員,同時怎麼樣調整政策的歷史,就足以自我震撼了。中國不可以嗎?就以此次朝核危機匆忙與美國合作,落入美國離間中韓關係、中朝關係、強化美日韓同盟,重兵借勢強力布局東北亞的圈套中,致使中國完全喪失東北亞傳統戰略要地,把東北和華北大部分暴露於美製電偵設施和現代化武器之下,就足以撤銷一些主持外交工作的主要官員的官職,而不是讓他們繼續留在那裡,自己調整失誤,代價太大了。

其二,積極尋找對方戰略弱點,把眼光放遠到全球範圍,尤其是其近地緣、國家核心利益、熱點衝突、傳統薄弱點等觸一發而動千鈞的要害上,圍魏救趙,擊其必救,散其力量,減我壓力。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

三,似乎應當徹底放棄以經濟為主導的重商主義、平均主義的外交思維,代之以有所取捨、親我者利,敵我者傷的實用主義思想,並且要堅持下去,比如對菲律賓,如果及早採取強力徹底的政治、經濟制裁,並且連續實施3至5年, 足以徹底擊潰其野心,以儆效尤,今天的南海局勢極有可能不至於發展到,陳兵布陣,劍拔弩張的地步。即使是短期的實施,也會為將來迎接世界新秩序的誕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虛以實之,實以虛之。在以美國為首、美菲日澳英法越等集團,對華軍事壓力以成事實的前提下,中國不可以提醒全世界,正在考慮修正核防守原則,武器開發、出口原則等等么?結果隨形勢發展而定,虛實是用兵策謀最大的學問所在,毛澤東軍事思想就是最大的克敵制勝寶藏。

總之,在目前關鍵時刻,如果堅守某些不且實際,甚至自我約束的舊規陋俗,不因應時局變化而調整對外政策,將可能斷送中華民族復興的大好前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2: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