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趙丹陽:曹操、曹丕父子的七套識人之術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16-5-23 10: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友情鏈接|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趙丹陽, 魏明帝, 久久, 領域, 事業

趙丹陽:曹操、曹丕父子的七套識人之術
2016-05-23 趙丹陽 丹陽時評
《人物誌》是我國一部識鑒、品評各類奇才的專著,約成書於曹魏明帝統治時期(227 —239)。作者劉劭在編纂此書的過程中,不泥古訓,文詞簡括,開創性的提出了「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說有三失,難有六構,通有八能」的獨到觀點,為後世久久流傳,並被奉為「人物品鑒理論之瑰寶」。

  一,理有四部

  《人物誌》在「材理」一篇中明確指出:事業方向的確定和規章制度的起草,沒有不按原則來決定的。至於要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卻很少能獲得一致的定論。這是何緣故?主要是因為道理有眾多之類別,而人們的思想見識也多有不同。

  具體的來說,「道理」有四大類別:智理、事理、義理、情理。

  所以我們平常在進行溝通時,如果雙方所講的道理類型不同,即使進行曠日持久的爭辯,也難免事與願違。一般人卻不知道考察這一點,總以為自己的道理通順而埋怨對方的道理晦澀,這就是所謂的「理多品則難通,人材異則情詭;情詭難通,則理失而事違也」。

  二,明有四家

  在智理、事理、義理、情理四個不同領域內精研學問,且造詣頗深的,就可以尊為「四家」。

  性情平正淡泊,思慮深遠,精益求精,能夠把握事情的本質,做到就事論事,就可以稱之為智理的專家。

  性情機警靈敏,擅長權變謀略並反應敏捷,能夠處理複雜事端和突發事件者為事理的專家。

  性情柔和平順,能夠闡述禮義教化的精髓,分辨各種行為的利害得失,為義理的專家。

  性情機敏而善解人意,能夠相時而動,適應人情的變化,為情理的專家。

  《人物誌》對「四家」的釋義則更為貼切,而且簡明扼要:「質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質性警徹,權略機捷,能理煩速,事理之家也;質性和平,能論禮教,辯其得失,義理之家也;質性機解,推情原意,能適其變,情理之家也。」

  三,情有九偏

  由於人們對「四種道理」的掌握程度及理解角度各有不同,因而會在性情上產生九種偏頗。九種偏頗的性情與個體的「人格智能」相互滲透,便造就了九種「偏才」。他們各自之特徵與得失,在《人物誌》中展現無遺:

  剛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論大體則弘博而高遠,歷纖理則宕往而疏越。抗厲之人,不能回撓;論法直則括處而公正,說變通則否戾而不入。堅勁之人,好攻其事實;指機理則穎灼而徹盡,涉大道則徑露而單持。辯給之人,辭煩而意銳;推人事則精識而窮理,即大義則恢愕而不周。浮沉之人,不能沉思,序疏數則豁達而傲博,立事要則炎而不定。淺解之人,不能深難;聽辯說則擬鍔而愉悅,審精理則掉轉而無根。寬恕之人,不能速捷;論仁義則弘詳而長雅,趨時務則遲緩而不及。溫柔之人,力不休強;味道理則順適而和暢,擬疑難則濡懦而不盡。好奇之人,橫逸而求異;造權譎則倜儻而瑰壯,案清道則詭常而恢迂。

  意思是:性情剛烈而心思粗疏之人,不能理會微妙之理。因此其議論大體情況則弘大博識、高瞻遠矚,講說纖微之理則左支右絀,詞不達意。

  性情剛強而奮不顧身之人,不懂得有經有權的道理。若論效法直道則能自我約束、公平端正,但也常固執己見而不肯變通。

  心意堅定而執理不讓之人,樂於攻駁已成之事實。若說就事論事、格物致知,往往能超凡出眾而窮盡其理。但若涉及大道,則狹隘直露、迂腐不堪。

  言辭雄辯而誇誇其談之人,辭藻繁多而用意尖銳。若推究人事則多精妙之見識,一旦推究大義則掛一漏萬、難以周全。

  人云亦云而隨事沉浮之人,不能有深入之思想。整理粗疏之數理則豁然通達而以博知為傲,若要與他確立事務之精要,其難免三分鐘熱度。

  用心膚淺而見解不深之人,沒有能力解答玄奧的問題。若聽他人的高談闊論,很容易愉快歡悅,以為自己悟透了深邃犀利的大道。但若仔細加以問難,其人便隨時轉向而毫無根基。

  性情寬容而謙遜待人之人,無法快速見其成效。論述仁義之道則詳盡而雅正,若說到解決當務之急則常常因遲緩而難以企及。

  性情溫順而志力柔弱之人,往往沒有雷厲的手腕和當斷則斷的決心。體味道理則能順適而和暢,要他在疑難之時拿主意則優柔寡斷、瞻前顧後。

  崇尚淫巧而尚異求奇之人,能刪繁就簡、標新立異;若論籌劃奇謀險計,則卓異出眾。但若從平常生活中觀察他,這種人往往違背規矩而不近人情。

  四,流有七似

  人之性情之所以有九種偏頗,實際上是因為人們內心的自以為是和秉志不回。但如若其性情不夠順暢和純粹,則可衍生出『九才』之外的七種副本:

  有散漫而談卻陳述舊說,貌似流暢若天馬行空者。

  有道理不多卻端緒眾多,貌似博識若有所創見者。

  有迂迴曲解卻迎合人意,貌似讚賞若善解人意者。

  有居后不言卻似有擅長,順從眾人之心所安,貌似能聽眾人之言而能有決斷者。

  有逃避艱難卻不作回應,貌似能夠從容不迫,實則積養不夠而確實不知其解者。

  有因其獲勝卻失其常情,理窮而自以為奇妙,其理難立則百般回護辯解,實則心無定解,貌似其理顛撲不破者。

  大凡此七種似是而非者,最易迷惑眾人。

  五,說有三失

  在日常的語言溝通上,有過分依賴言辭卓異說服對方而不講道理的。(辭勝者,破正理以求異,求異則正失矣)這是溝通的第一種失誤。

  現實中的九種偏才,難免有相同之處,有相反之處,有錯雜之處。所以對相同之處則能相互理解,對相反之處則互相非難,對相錯雜之處則糾纏不清。(同則相解,反則相非,雜則相恢)這是溝通的第二種失誤。

  此外,有些人在談話中不能提綱挈領,甚或常以帶有歧義的事例勸導對方,以致說了半天也不能表述一種意思。(百言不明一意,則不聽也)這是溝通的第三種失誤。

  六,難有六構

  不懂得要言不煩的人,棄對方致命漏洞於不顧,而從事理之枝葉處闡述,則構成用詞過濫。此為「辭構」。

  不懂得抓住要害,循序漸進,依次攻駁的人,常常引述對方的謬誤言辭加以戲謔,這讓對方無地自容以致氣急敗壞。此為「氣構」。

  不想著幫助對方從根本上矯枉過正的人,只會用一時之計迫使對方暫且屈服,這就構成了長久的積怨。此為「怨構」。

  自己苦思冥想才明白的道理,卻期盼對方一朝頓悟,若對方不能迅速領會,則大嘆孺子難教。這就滋長了雙方的憤懣情緒。此為「忿構」。

  辯論到了如火如荼、膠著不下的地步,就該另闢蹊徑,諄諄善誘,有些人卻因為求勝心切而反唇相譏,將他人回頭修正之路徹底堵死。這就造成妄言狂辯。此為「妄構」。

  一般人心有所思慮之時,就耳朵閉塞,潛意識中不想對方開口;而當自己說話之刻,卻又盼望對方全部聽見。是以雙方如果「一思一說」互相干擾,信息就無法對稱。信息不對稱,則以為他人不能理解。人之常情無不忌諱被人不解,這就構成怒氣填胸。此為「怒構」。

  總而言之,溝通中的各種惡因幾乎都存在於「六構」之中,這是言談者需要極力避免的。

  七,通有八能

  對於如何儘力避免「六構」的窘境,《人物誌》指出,言談者必須具備八種溝通技巧:聰能聽序,思能造端,明能見機,辭能辯意,捷能攝失,守能待攻,攻能奪守,奪能易予。

  然後,因其所能而加以樹人,便得到八種棟樑:善於聽人之見解而能有條不紊,可以叫做正名察物之材。善於思考道理而能知端緒先後,可以叫做構建框架之材。善於明察事理而能預見到玄機,可以叫做通達有識之材。善於運辭措意而能明人我之意,可以叫做擅辯暢論之材。善於迅捷行事而能控制其失誤,可以叫做權變敏捷之材。善於堅守自我而能任他人來攻,可以叫做持守善論之材。善於攻克對方而能奪人之所守,可以叫做善攻善克之材。善於奪人之所守而能為我所有,可以叫做交易遊說之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0: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