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魏先生的去世事件,輿論從許多角度挖掘了深層的,令人震撼的內幕,並且進行了廣泛的解讀,但是歸根結底大多還是就事論事,無非是對百度的質疑,武裝力量直屬醫療機構的問責,等等。事件本身實際上只是再一次暴露出早已司空見慣的,官商勾結,欺騙,行業管理混亂無序,以及新興資本草菅人命的本性等等社會現象。除此之外,我以為這次事件應該有其更深的標誌意義。
這就是極可能是更嚴重的經濟社會事件的預演。為什麼?因為莆田資本基於強大的經濟金融資本和政治資本為背景,以承包科室,投資醫療系統預演了混合經濟形式的演化進程和結局,雖然只是局限於醫療行業,但是具有試點意義。這極大的提升了對近期提倡的混合經濟模式憂慮。
這麼說,可能會引起主張經濟更開放自由的人士反對,不過需要提醒持此觀點的明智者的是,經濟和社會的運行絕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理論推導,更不是其它國家模式的移植。即使從理論上近乎完美的模式,也必須全面考慮實際的人文社會歷史等環境因素,這就是說必須和客觀條件有效正向融合,才能達到善良的預期目標,否則只能是亂中添亂,積累更深層矛盾。特別是應該嚴肅地梳理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新興資本,和它與權力,世俗結合以後,而產生的非理性,偏離法規性等等異化因素特性,這與發達國家的資本在總體上被法規約束、資本者相對規範的運作行為有明顯區別,因此而導致中國特色的資本運作路線及其異果,使得任何西方經濟的經典理論都不能規範、預測的,甚至事後也無從予以闡述根由。大力推動公私反向合營的最終結局,顯然有增加官與奸商合法地更深度苟合的極大概率,產生更大更強的與當政者相背離的利益集團,其結果必定是更大規模的類似這次事件的常態化演變。
所以魏先生之死固然有其自己擇醫的原因,但是百度有償信息的引導,臭名昭著的莆田系嗜血的貪婪,以及武警的金字招牌無不成為奪命利器。而根本原因在於無原則地開放本應謹慎開放的領域,引入所謂民間資本,以搞活經營為幌子,以高新尖端技術國外引進為噱頭,以為民服務為旗號,以金字官徽為招牌,官「匪」(這裡實在不能把他們稱作『』商『』,即使再奸的「商」也得知道尊重生命,沒有其它生命的需要就不會有商的基礎,所以他們只是在此亂世,披著形形色色合法外衣的,「文明」化了的強盜而已)沆瀣,魚肉並無過多選擇的基層平民。
這實際上早已被良心媒體暴露過,但又能改變了什麼呢?只是更強化了官匪之間的緊密關係,公義的呼聲被一再打壓而已。
但願魏先生以生命為代價揭露的社會畸形現狀,如同2003年被盲流、被收容、被迫死的年輕生命-孫志剛終結了看似福利的收容遣返制一樣,能夠促使全社會從上到下,正視現實,做點什麼改變點什麼,使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越來越體會到,經濟規模擴張條件下的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的心痛點在於,為什麼最寶貴的生命,在改革開放大旗下,份量越來越輕呢?老人的,孩子的,年輕人的;為官的,為商的,窮的富的;自了的,被終結的,觸目驚心。根本問題在於改開設計的目的,難道就是這種經濟總量上天,生命份量落地的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