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經濟金融化禍害發展中國家2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15-8-2 21: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轉載|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關鍵詞:國家

 
自主引進——
  二戰後,促進經濟增長、趕超發達國家成為剛剛贏得民族解放的國家的戰略選擇。由於缺乏人才等智力資源,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成為這些雄心勃勃的新獨立國家的首選。美國出於戰略需要,利用歐洲的疲弱以及對美沉重債務,不斷擠壓英國等殖民宗主國,鼓勵與支持殖民地民族解放與政治獨立,如此,一身正氣、年輕而富強的美國成為諸多發展中國家紛紛效仿與學習的對象。美國也趁機努力取代英國的世界霸權,積極學習運用英國作為世界霸主的各種權謀,於是採取積極主動姿態,歡迎並支持發展中國家派遣留學生到美國學習「好制度」與「好政策」,並為留學生提供資助等各種便利。
  如此,諸多發展中國家的莘莘學子,負笈擔簦,遠涉重洋來到美國,奔向了美國精心設置的自由主義燈塔——芝加哥大學,這裡雲集了各類新自由主義高手,諾貝爾經濟學獎(無比的高大上)得主成打計算,是世界新自由主義的大本營。新自由主義主要流派,如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學派,以盧卡斯為代表的理性預期學派,以拉費為代表的供給學派,以及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學派等,近乎全部集中在芝加哥大學,由此形成了一個比倫敦學派更為盛名的「芝加哥學派」 。在美國的精心安排下,來自拉美、東亞、北非的一批又一批學子,來這裡如饑似渴,孜孜不倦,皓首窮經,由此誕生了所謂的「芝加哥男孩」。

 在滿腹新自由主義經綸之後,這些豪情萬丈的「芝加哥男孩」紛紛回國效力,努力用新自由主義理論設計國家的方針政策。1973年,智利皮諾切特將軍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后,啟用了大約30個「芝加哥男孩」,用經濟自由主義理論來治理國家,經濟自由主義大師弗里德曼還多次親臨智利指導。自由主義的實驗結果,非但沒有獲得預期成效,反而引致系列經濟災難,智利的人均收入增長率不斷下降,直到80年代末才達到政變前的水平(1971年5663美元,1987年是5590美元)。「芝加哥男孩」在智利的失敗治理並非特例,另一個被「芝加哥男孩」折騰的阿根廷比智利更加糟糕,新自由主義的成績單在拉美普遍掛紅。很顯然,套用中國典故,「芝加哥男孩」並非唐僧求經,而是蔣干盜書,不僅毀了自己的遠大抱負,更主要的是壞了國家與民族的美好前景。
休克治療——
  「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原是醫學上臨床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上世紀80年代中期,哈佛大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1954年—)被聘擔任玻利維亞政府經濟顧問,為應對該國洶湧的通貨膨脹而將「休克療法」引入經濟領域。薩克斯的「休克療法」可以概括為「三化」,即穩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在玻利維亞實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遠遠沒有新自由主義者和美國媒體吹噓得那麼神乎其神。蘇東劇變后,俄羅斯等前蘇東國家紛紛採取「休克療法」以實現經濟轉型,結果遭遇慘敗,一度稱作「國際金融界的金童」的薩克斯因此而聲譽掃地。
  其實,早在薩克斯之前,金融壟斷資本的代理人就用「休克療法」——製造危機然後趁機兜售政策——來積極推進新自由主義。危機中潛藏巨大機遇,大危機往往是實施大謀略的千載難逢的良機。在謀略家們醒世恆言中,「我們不要浪費危機」會被反覆說起。「只有危機會造成實質改變,無論是實際的危機或感覺上像危機」 。新自由主義者善於利用危機來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為此他們不惜放大甚或製造危機。因為在危機尤其是大危機面前,人們往往會失去正常的判斷與行動的能力,即所謂思維休克。「恐懼和混亂是每一次新躍進的觸媒」 。由此便聽由統治者隨意擺布,甚或支持統治的荒謬政策,即所謂把自己賣了,還樂顛顛地替他們數錢。
  為推行新自由主義的「偉大實驗」,美國頻繁支持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軍政要員發動政變,不惜為了行將到來的「經濟自由」而犧牲東道國既有的「政治民主」。20世紀70年代,支持皮諾切特將軍發動政變,推翻了民選政府,並殺死了阿連德總統,用「鐵掃帚」(軍事恐怖主義)等鐵血方式「休克」人民的思維與理智,由此開啟新自由主義的實驗;得到美國支持的阿根廷軍事政權,為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竟然造成三萬名以左派活動分子為主的國民「失蹤」,可見其白色恐怖統治非同一般。1993年,被美國等西方輿論竭力吹捧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用坦克炮轟國會大廈,囚禁反對黨領袖,以剷除賤價拍賣國有資產的一切障礙,扶植那些惡名昭彰的經濟寡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擅長「休克療法」,該組織正是利用危機,把臭名昭著的「華盛頓共識」兜售給那些深陷危機急待救援的國家,如此使這些國家越來越牢固地被綁定在美國新殖民主義政策的戰車上
  同樣的休克療法,也發生在金融資本的大本營——英美帝國主義國家內部。新自由主義最忠實的擁躉與最積極的實施者,是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與美國總統里根,兩人上台後,分別用「鐵腕」在英美積極推行私有化、減稅、削減福利等有利於富人與資本的政策,當這些政策遭遇工會等社會力量的強烈抵制時,他們不惜動用武力進行鎮壓。1981年裡根總統以鐵腕手段鎮壓了「職業空中交通調度員聯合會」的罷工。1984年,英國發生大罷工,撒切爾動用所有國家力量加以鎮壓,造成數千人死傷,而且還要求軍情五處對工會全面竊聽和滲透,英國工會遭到毀滅性打擊。
發展中國家經濟金融化與金融自由化
  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與經濟金融化是自由經濟政策的一體兩面,金融領域持續自由化,使得國際金融資本滲透到本土經濟的方方面面,由此用金融資本邏輯了刷新整個國民經濟。自由化與金融化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效率、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給東道國帶來極大極深的威脅——金融與經濟主權逐漸受到侵蝕,甚至不斷喪失。開放的、已被金融化的國民經濟最後都命懸一線,即資本跨境流動引致匯率波動,線頭牢牢地攥在國際壟斷資本手中。國際金融寡頭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時機而誘發引爆危機。如此,但凡實施金融自由化進而經濟金融化的國家,最終都逃避不了匯率危機——金融危機而被洗劫的命運。
(一)經濟金融化與金融自由化緊密相關
  發展中國家經濟金融化與金融自由化緊密相關,甚至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金融自由化之下,國際金融資本尤其是投機資本(俗稱熱錢)大量湧入,大水漫灌,如水銀瀉地般地滲透到各行各業,如此整個國民經濟被「鍍金」了,被金融化了。因此,諸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金融化,與英美等發達國家內生性(自生自長自作自受)有著很大的不同,基本上都是外生的,是國際金融壟斷資本由(境)外到(境)內、由虛(虛擬經濟——金融業)到實(實體經濟——製造業)、由表(為企業提供流動性)到里(實際控股企業)而進行格式化、刷新的結果。因此,發展中國家經濟金融化的邏輯起點是金融自由化,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金融化,必須釐清金融自由化。
  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源起依然是新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是金融壟斷資本的意識形態。為欺騙本國人民,防止階級矛盾激化而威脅國家政權(代表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的穩固,金融壟斷資產階級培育扶植一批又一批專家學者,將金融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訴求包裝成邏輯看似嚴密、貌似符合大眾利益的理論體系,這就是新自由主義的各種學派。但是,在國際社會,在面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時候,民族矛盾取代並掩蓋了階級矛盾,金融壟斷資產階級往往肆無忌憚,直接彰顯自己的利益訴求,於是便有了直接服務於金融資本國際擴張的金融自由化理論——集中體現為「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理論與「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以及相應的金融政策——集中體現為以「華盛頓共識」為核心的經濟政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笑臉書生 2015-8-2 21:57
在謀略家們醒世恆言中,「我們不要浪費危機」會被反覆說起。「只有危機會造成實質改變,無論是實際的危機或感覺上像危機」 。
醒世恆言是中國古代文學小說,不可能有這一段現代語言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5-8-3 07:40
笑臉書生: 在謀略家們醒世恆言中,「我們不要浪費危機」會被反覆說起。「只有危機會造成實質改變,無論是實際的危機或感覺上像危機」 。
醒世恆言是中國古代文學小說,不可
不過凡是危機時刻,就有重大機遇,看你能不能,或有沒有能力去把握了。謝書生回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1: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