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例子:明朝英宗正統年間,有一個盜匪叫鄧茂七,他在福建這個地區造反作亂。福建的讀書人和老百姓,跟隨他一起造反的很多。皇帝就起用曾經擔任都御使的鄞縣人張楷,去搜剿他們。張都憲用計策把鄧茂七捉住了。後來,張都憲又派了福建布政司的一位謝都事,去搜查捉拿剩下來的土匪,捉到就殺;但是,謝都事不肯亂殺,怕殺錯人。便向各處尋找依附賊黨的名冊,查出來凡是沒有依附賊黨,名冊里還沒有他們姓名的人,就暗中給他們一面白布小旗,約定他們,搜查賊黨的官兵到的那一天,把這面白布小旗插在自己家門口,表示是清白的民家,並且禁止官兵不準亂殺。因為有這種措施而避免被殺的人,大約有一萬人之多。後來謝都事的兒子謝遷,就中了狀元,官做到宰相。而且他的孫子謝丕,也中了探花,就是第三名的進士。這是統兵的將領,他懂得積德,不冤枉人,不濫殺人。所以,他用心去搜集匪黨的名冊,不是真正附屬於匪黨的,不可以冤枉人,這是他所積下的功德。在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作將軍的人,能夠保全後裔的很少。什麼原因?殺傷太多,所以,後代都不好。在中國武將裡面,後人好的人確確實實不多,在歷史上真的可以數得出來。有些作將軍的人都是愛惜人命,絕不妄殺,軍隊紀律非常的森嚴,這才能保全到後代。
福建莆田林氏,這是第四個例子,好善積德的果報。莆田林家早年有一位老祖母,好善好施,常做粉團布施給窮人。長年累月,她都不疲不厭,歡歡喜喜,救濟窮苦的人。有一個仙人,化為道人,他每天也到這個地方來索取六、七團,他每天都來。這個老母天天給他。他要得多,別人要一個、兩個,他每天都要六、七個。要了三年,這個老太太都歡歡喜喜地給他。這才知道老太太布施救人是出自於真誠。這一天,道人就跟老太太說:「我吃了你三年粉團,我以什麼來報答你?你家後面有一塊寶地,將來死後葬在那個地方,你的子孫作官的人數,就像一升芝麻那麼多。」她的後代依照道長指點,把她葬在那個地方。果然,葬下去第一代,她的後人就有九個中進士,所以,在福建有這麼一句話,「無林不開榜」。每當科舉時候,考試中舉人、中進士的,林家人最多。這是他們的祖宗,這個老太太誠心布施救人,終年不疲不倦。這個家族非常的興旺,世世代代,作大官的人非常多,無不是得力於祖宗積德,子孫繼續不斷行善積德,保持家風,代代不墜。
再看下面第五位:馮琢庵太史的父親。在縣立學校作學生的時候,冬天早起,到學堂裡面去。他在路上看到有一個人,倒在雪堆裡頭。他去摸摸他,還沒死,但是,已經快凍僵了。他趕緊脫下來外衣,把他包起來。把這個人扶到家裡來,把他救活了。這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我們在此地看到,馮琢庵的父親救人一命,他得的感應是晚上做夢,夢到一個天神告訴他:你救人一命,出於至誠心。我派遣韓琦作為你兒子。這就講到輪迴。韓琦是宋朝時候人,他作過十年宰相,也作過元帥,是一個文武全才了不起的偉人。在那個時候,他跟范仲淹齊名,兩個人都是出將入相。馮琢庵的父親做這樁好事情,琢庵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琦。他父親取這個字,就是夢中有這麼一回事情。果然,他的官作到太史,太史就是從前的翰林。
第六位,浙江省台州有一位應大猶尚書,尚書,就是現在講的部長。壯年的時候在山中讀書。從前讀書人多半都寄住在寺院,寺院確實提供給讀書人好的學習場所。古時候學校沒有那麼多,一個縣通常只有一個學校,縣學,所以,讀書的環境很難找得到。除了寺廟之外,那就是大戶人家。富貴人家家裡面藏有一些圖書,請老師在家裡面教自己的子弟,但那個藏書的數量都不會太多,所以,大規模的藏書都在寺院的藏經樓,藏經樓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圖書館。寺院的藏經樓不僅僅是收藏佛書,在中國,儒家的、道家的、諸子百家,幾乎全部都收藏。出家人真正在做學問,真正在修養自己身心、德行,所以,他們都是非常好的老師。從前念書人,秀才,一般都願意到寺廟親近出家人,寺廟有豐富的藏書,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向出家人請教。而出家人教導他們都是義務的,這是佛家所修積的功德,所積的善行。但是,現代佛教寺院已經變質了,完全跟古時候不一樣。古時候是個教學的場所,現在變成經懺的場所,跟鬼打交道的場所,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應先生在山中讀書;山中,一定是住在寺廟裡面。晚上這些地方鬼很多。曠野之處,這些妖與鬼確確實實是有。膽小的人都不敢住,應先生有膽量、心地正直,不怕這些邪魔鬼怪,他依舊在山中讀書。有一天晚上,他聽到鬼在講話。這是鬼在對話,一個鬼說,某一個人家,這個婦女因為她的丈夫離開家鄉很久都沒有回來,她的公婆以為他的兒子死了,逼著這個媳婦去改嫁;媳婦不願意改嫁,於是就起了個念頭,明天準備到這個地方來上吊自殺。所以,這個鬼,我們就曉得,是弔死鬼。弔死鬼要找替身,也就是俗話說的替死鬼,他要找不到替身,他就沒有辦法去投胎。佛法裡頭說得少,道教裡面對這個事情說得很多。凡是橫死的、自殺的,都要找替身。所以,自殺很痛苦,這個事情萬萬做不得!道家跟我們說,自殺的人每七天他要重複表演一次,非常苦。上吊,每七天他要去吊一次,什麼時候找到替身,他什麼時候才能脫身;跳樓死的,每七天他要跳一次。你說這個可憐不可憐?所以,人再怎麼不得已,都不可以有自殺的念頭,這是決定錯誤的行為,萬萬不可!當你找到替身,你投胎,還是隨業流轉,苦不堪言!這個弔死鬼也很難得,明天有人來上吊,他可以找到替身,他可以去投胎了,他得到代替了。應先生聽到鬼在這裡說話,他心裡面就有了主意。明天一早回家,趕緊把田賣掉,賣了幾畝田,得四兩銀子,再寫一封信,偽造這家兒子寫一封家信,連這四兩銀子,趕緊送到這個家庭。這個家裡頭,父母一看:「兒子有書信回來了,沒死。」 這一對公婆看到兒子寄信回來,又寄了銀子回來,雖然這個信筆跡不對,但是又想,銀子總是真的。總不能說無緣無故人家把銀子送給你,想想兒子一定平安無事,所以,就不再逼著媳婦改嫁。救了媳婦一命,應先生救了這一命。不但救了一命,而且成就這一對夫婦,保全而不至於分離。後來,這家的兒子果然回來了。應先生做了一樁陰德,他做這個事情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做了之後,應先生又聽到鬼在說話:「本來已經找到替身了,哪裡曉得被這個秀才破壞了。」這個秀才指的是應大猶先生,被他破壞了。旁邊有個鬼說:「你為什麼不去害他?」 這個弔死鬼就說:「上天知道這個人心很好,已經命他作陰德尚書。我怎麼能再害他?」應大猶聽到鬼在這裡談話,知道這一樁事情做對了。上天命他作陰德尚書,他自己哪裡曉得?換句話說,他將來有作部長的命,這是鬼把這個消息透給他。所以,他自己更加勉勵,更加努力斷惡修善。這個善天天增加,德天天加厚。遇到災荒年的時候,他捐谷去賑災、去救人;遇到親戚有急事,他總是委曲自己,幫助別人,解決別人的困難;遭遇到橫逆,別人侮辱他、毀謗他,遇到這些事情,他能夠反躬自責,絕不怪罪別人。我自己做得不夠好,過失不在人,在自己。所以,這些橫逆都能夠就心平氣和地接受。這都是積善積德的事實,他自己以後作了尚書,做到部長。他的後人,考中進士,得功名的很多!
第七個例子,徐鳳竹的父親。這是江蘇省常熟縣,有一位徐鳳竹先生,他的家庭相當富有。偶然碰到災荒年,他父親就先把他自己應收的田租完全捐掉,來提倡救災。然後,自己家裡面的倉庫稻米,他把它拿出來再拯救這些貧窮的人,常常做這些好事。夜晚,聽到鬼在他門口在唱:千也不說謊,萬也不說謊,徐家秀才,快要做到了舉人!相續而呼,連夜不斷。徐家秀才,那個時候就是徐鳳竹。在這一年,鳳竹果然考試中了舉人。他的父親聽到鬼唱歌,果然兒子中了舉人,真的有了效應,所以,他格外努力去做善事,孳孳不息。修橋修路;施齋飯供養出家人;凡是碰到有困難的人,缺少吃的、缺少穿的、缺少用的,鳳竹的父親,都樂意去幫助。只要是有利益於社會的、有利益於大眾的事情,沒有不盡心儘力去做的。命中有財富,應當這樣作人就對了。財富絕不是供給一個人享受的,絕不是供給一家人享受的。你命中有財富,你就要知道,你有使命、你有職責幫助世間一切窮苦之人,這樣,你的財富生生世世享受不盡!財從哪裡來的?財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他這樣做,後來又聽到鬼在他門口唱歌,唱的是:千也不說謊,萬也不說謊,徐家舉人,做官直做到都堂!結果,徐鳳竹官做到了兩浙的巡撫。巡撫,就是現在說的省長。可見得,先人積功累德,果報無比的殊勝。我們想,他的兒孫都享這麼大的福報,那他自己?自己福報一定更大。但是,他自己已經不在世,自己的果報在來生。凡是這樣積功累德的人,他要是在人間,他來世那個福報就不可思議;如果來世不在人間,決定在天上享天福。他的子孫後代所享的福,這叫余福,諸位一定要懂這個意思。「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那是余福給兒孫,自己的福報比兒孫所享受的一定要超過很多倍,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善不能不修、不能不積,積善必定有好的果報。
這是第八個例子:浙江省嘉興有一位姓屠,名叫康僖的人,起初在刑部里作主事的官。他有次晚上睡在監獄裡面,跟囚犯們在一起,細細地去打聽這些囚犯的情狀。於是,知道囚犯當中有不少人是冤枉的,被人誣告的。屠先生他並不自以為功,他把這些情形秘密地寫在紙上,上公文送給他的上司刑部堂官。後來,重新審問這些囚犯的時候,刑部堂官,把屠公所提供的話,揀些要點,來審問那些囚犯。囚犯們都老老實實地向堂官供認,沒有一個不心服的。因此,堂官就把原來冤枉的,因為受刑不住被逼招認的,釋放了十多人。那時,京城裡的百姓都對刑部尚書的公正廉明無不加以讚歎。屠先生又想到一樁事情,就建議說:「在京城這個地方,還有這麼多冤枉的人。京城以外,在全國裡面,民眾多了,哪裡沒有冤枉的?想必冤枉人很多。應該五年派一位減刑官,對於這些案件重新來核實平反。」刑部尚書同意他這個意見,把這個意見奏給皇帝,皇帝同意。屠康僖公也被派遣為減刑官之一,於是,平反許許多多冤枉的人。有天晚上,屠公夢見天神告訴他說:「你命里本來沒有兒子,但是,因為你提出減刑的建議,正與天心相合;所以,上天賜給你三個兒子,而且將來都可以作大官,紫袍金帶。」這天晚上,屠公的夫人就有了身孕;後來生下了應塤、應坤、應竣三個兒子,果然都作了高官。這是感應,自己能夠修德積善,上合天心,這是善因善果。古時候的禮服,皇族穿的是黃色的龍袍,文武百官,文官裡面紫袍是爵位最高的,大概都是尚書以上的官服才是紫色的。
- 根據凈空法師講解增刪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