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德國之聲的中國夢魘 目錄 (一)

作者:黃冰楠  於 2014-11-10 01: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編者按
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新聞報告文學式的長篇小說,作者是香港一位新聞記者,以他銳利的政治眼光和敏感的新聞觸角,用及其通俗剝筍殼的手法,精彩地把一場渾濁新聞政治漩渦的來龍去脈,條理清晰剖析
的淋漓盡致,讀來使人茅塞頓開,思緒萬千·········

德國之聲的中國夢魘
                                                作者:黎奇


目錄
回首………………………………………………………………………………………………………6 
第一時間段 一名德國之聲編輯的西藏危機……………………

結束的開端 ………………………………………………………………………………………… 7
馮海音的兩篇評論………………………………………………………………………………… 9
異議人士的觀點和中國人的憤怒 ……………………………………………………………… 10
「四條漢子」喧嘩中文網編輯部 ……………………………………………………………… 11
一個張丹紅參加的媒體討論會 ………………………………………………………………… 13
走進《時代周報》讀者論壇 ……………………………………………………………… 14
一發而不可收拾:我發表的其它讀者評論…………………………………………………… 15
「分析:西藏事件改變了世界」 ………………………………………………………………… 18
第一時間段家庭作業:回答問題 ……………………………………………………………… 20
第二時間段 張丹紅事件與攻打德國之聲動 ………………21
張丹紅階段……………………………………………………………………………………… 22
2008 年7 月24 日:德國電視二台脫口秀:張丹紅的言論引起此後長時間的轟動 ……… 22
2008 年8 月1 日:第一次攻擊 ………………………………………………………………… 22
2008 年8 月4 日:德國廣播電台的「爭辯」 …………………………………………………… 23
2008 年8 月11 日:《焦點周刊》的一篇小文章 …………………………………………… 24
2008 年8 月14 日:禁止對外發言 …………………………………………………………… 25
2008 年8 月15 日:與潘帕里恩對話 ………………………………………………………… 25
2008 年8 月18 日:撤離話筒 ………………………………………………………………… 25
2008 年8 月20 日:運動開始了 ……………………………………………………………… 25
2008 年8 月22 日:臨時轉棲在線部 ………………………………………………………… 26
2008 年8 月26 日:台長的規定和徐沛的信 ………………………………………………… 26
2008 年8 月27 日:「中國女專家被封了口」 ………………………………………………… 27
2008 年8 月28 日:張丹紅第一次流淚 ……………………………………………………… 27
2008 年8 月29 日:「納粹幽靈」,法輪功,煽動仇恨? …………………………………… 28
2008 年8 月30 日:德國之聲關於張丹紅的通知 …………………………………………… 28

2008 年9 月9 日:「德國之聲左右不是人」 …………………………………………………… 29
2008 年9 月10 日:「德資深記者為張丹紅抱不平」 ………………………………………… 31
2008 年9 月11 日:「這叫什麼『新聞自由』?」 ……………………………………………… 31
2008 年9 月12 日:《明鏡周刊》稱之為「新聞戰爭」 ……………………………………… 31
中文編輯部階段……………………………………………………………………………… 32
2008 年9 月13 日:在德中國異議人士的公開信 …………………………………………… 33
2008 年9 月19 日:德國對外廣播電台存在意識形態問題 ………………………………… 34
2008 年9 月22 日:以兩個異議人士組織名義發出的公開信 ……………………………… 35
2008 年9 月23 日:德國作家圈的公開信和台長與張丹紅的談話 ………………………… 35
2008 年9 月24 日:「德國之聲的醜聞」 ……………………………………………………… 37
2008 年9 月25 日:台長求助於廣播委員會 ………………………………………………… 38
2008 年9 月26 日:聯邦議院現在認為有必要澄清這件事了 ……………………………… 39
2008 年9 月27 日:轟動效應出現 …………………………………………………………… 39
2008 年10 月1 日:德國之聲編輯委員會的反應和譴責之擴展(第4 封公開信) ……… 40
2008 年10 月2 日:德國記者協會的支持 …………………………………………………… 41
2008 年10 月3 日:三個火槍手和一個色彩迷陣 …………………………………………… 42
2008 年10 月8 日:基督教通訊社epd 發表編輯委員會聲明和對聯邦議院遞交的申請 … 43
2008 年10 月9 日:名人支持張丹紅和德國之聲(第5 封公開信) ……………………… 43
2008 年10 月11 日:對第5 封公開信的反應和第6 封公開信的發表……………………… 45
2008 年10 月16 日:塗紅德國之聲的旗幟 ………………………………………………… 46
2008 年10 月21 日:寫信成了時尚 - 這裡的言論自由受到威脅 …………………………… 46
2008 年10 月23 日:貝特曼在德國之聲內部網發表文章 ………………………………… 47
2008 年10 月24 日:貝特曼不願建立德國之聲國家安全機構……………………………… 47
2008 年10 月27 日:德國廣播電台對姐妹機構德國之聲發起細化的進攻………………… 48
2008 年10 月28 日:又見女子淚……………………………………………………………… 49
2008 年10 月29 日:德國之聲台長寫信給德國廣播電台台長……………………………… 49
2008 年10 月30 日 – 11 月3 日:媒體的反應 ……………………………………………… 49
2008 年11 月1 日:張丹紅紅極一時 ………………………………………………………… 50
簡單分析:德國之聲攻擊者是如何「工作」的 ……………………………………… 50
蒙太奇手法,以牛頭對馬嘴 ……………………………………………………… 50
追求片面性,玩弄讀者於股掌之上 ………………………………………………… 51
歪曲事實顛倒黑白 …………………………………………………………………… 52
胡亂懷疑胡亂寫作 …………………………………………………………………… 53
血統論 ………………………………………………………………………………… 53
這一切讓人聞到什麼味道?………………………………………………………… 54
2008 年11 月3 日:對來自中國的一封信的報導(第7 封公開信) ……………………… 54
劉曉波等人簽署的第7 封公開信 – 一封反對之前所有信的信 ……………………………… 55
貝特曼階段 …………………………………………………………………………………… 56
2008 年11 月6 日:首次面對聯邦議院各委員會 …………………………………………… 56
2008 年11 月7 日:貝特曼事件? …………………………………………………………… 57
2008 年11 月8 日:貝特曼坐過山車 - 張丹紅短暫「休息」 ……………………………… 57
2008 年11 月10 日:第8 封公開信 ………………………………………………………… 58
2008 年12 月11 日:第9 封公開信:來自在外德語作家筆會中心 ……………………… 58
2008 年11 月18 日:台長和廣播委員會:審查結束 – 駁回一切指責 …………………… 59
2008 年11 月19 日:德國之聲成了德中首屆媒體對話的話題 …………………………… 60
2008 年11 月19 -20 日:貝特曼周遊列媒 ………………………………………………… 60
2008 年11 月19 – 20 日:德新社為標題向德國之聲道歉 ………………………………… 61
2008 年11 月22 日:節目總監的言論 – 敬請記住 ………………………………………… 62
2008 年11 月24 日:以德國之聲的轉型取代運動 …………………………………… 62
2008 年12 月1 日:轉折圓滿完成 ……………………………………………………… 63
2008 年12 月2 日:北京和鴨 ………………………………………………………………… 64

2008 年12 月2 – 4 日:轉折之轉折,它是怎麼發生的 ……………………………………… 65
2008 年12 月5 – 8 日:深淵前的小高坡 ……………………………………………………… 67
2008 年12 月9 -17 日:一葉落而致天下秋 …………………………………………………… 67
2008 年12 月8 日:聯邦議院討論會 ………………………………………………………… 69
2008 年末:張丹紅成了中國女民族英雄 ……………………………………………………… 71
第二時間段家庭作業:回答問題 ………………………………………………………… 72
第三時間段 2009:歸化之年………………………………………………… 
單方面的權力鬥爭單方面的勝利者:一個史前故事…………………………………… 73
踏入2009 年的原網路部 …………………………………………………………………… 76
2009 年1 月:中文網點擊量劇跌 ………………………………………………………… 76
2009 年1 月初:標題的故事 ……………………………………………………………… 78
2009 年1 月:就獨家採訪施羅德不發表新聞通告 …………………………………… 79
2009 年2 月6 日:在波恩德國之聲總部對話批評人士 ……………………………… 80
從2009 年2 月6 日開始:罪責屬於原中文網編輯部 ……………………………… 82
至2009 年2 月中:張丹紅案,Z.E.案,D.Y.案 ………………………………………… 83
2009 年1 月和2 月:黎奇案或曰一個原網路人的第一次驚恐……………………… 84
2009 年3 月:祝紅案 – 一個將化成惡運的採訪 ……………………………………… 86
2009 年3 月:王雪丁案 – 那是「起義」嗎? ……………………………………………… 89
2009 年3 月:中國大使館對德國之聲中文編輯部發出抗議 ………………………… 92
2009 年3 月:維克特案和有利於德國之聲的鑒定「被保密」 ………………………… 93
2009 年3 月:讀者之愛在風中飄散 ……………………………………………………… 95
2009 年7 月:一個培訓研討會和監督員首次揭開面紗 ……………………………… 100
2009 年7 月:對德國之聲中文節目新疆事件報導的批評 …………………………… 102
2009 年7 月:一個名字象一道光從隧道盡頭射來 …………………………………… 103
2009 年10 月:五彩書展 – 一個撤職和一個耳光 ……………………………………… 104
2009 年12 月:女士來了 …………………………………………………………………… 106
第三時間段家庭作業:回答問題 ………………………………………………………… 106
第四時間段 2010:摧殘之年………………………………………………… 
一個漫長的冬天 ……………………………………………………………………………… 108
2010 年1 月18 日:跟吳安麗首次談話 ………………………………………………… 109
2010 年1 月21 日:我給吳安麗的信 …………………………………………………… 109
2010 年1 月25 日:吳安麗的回信:我「無恥」?…………………………………… 111
2010 年2 月18 日:與吳安麗第二次談話 ……………………………………………… 112
2 月中:頭兒的誇獎和感謝 ……………………………………………………………… 113
2010 年2 月至3 月:華人故事和刁難故事……………………………………………… 114
2010 年3 月11 日:法輪功演出「神韻」 ……………………………………………… 115
2010 年3 月18 日:大幅限制工作量 …………………………………………………… 116
2010 年3 月27 日:提前被大幅削減,而且是什麼樣的削減! …………………… 117
2010 年4 – 5 月:上海世博會 ……………………………………………………………… 118
2010 年6 月:編輯部里瀰漫著不滿 ……………………………………………………… 119
2010 年6 月:王雪丁案 …………………………………………………………………… 120
2010 年6 月:祝紅案 ……………………………………………………………………… 121
2010 年6 – 7 月:懷著卡夫卡的K 那樣的希望 ………………………………………… 122
2010 年7 月13 日:王鳳波案 …………………………………………………………… 123

2010年7 月21 日:黎奇案 – 我的人事談話 …………………………………………… 124
2010 年7 月26 日:面試 …………………………………………………………………… 125
2010 年7 月28 日:圍著卡夫卡的城堡轉圈 …………………………………………… 127
2010 年8 月6 日:又一個謊言 …………………………………………………………… 128
2010 年8 月12 日:與節目總監面談 …………………………………………………… 128
2010 年8 月16 日:「誤解」?…………………………………………………………… 129
2010 年8 月:監督員魯道夫要來,但還是沒來………………………………………… 130
2010 年9 月8 日:高爾特:八個月是一段很長的時間 ……………………………… 131
2010 年9 月16 日:一天里收到兩個通知 ……………………………………………… 132
2010 年9 月16 日:王鳳波與格拉姆施的談話 ………………………………………… 132
2010 年9 月30 日: 「共同責任」?卻原來還是事關意識形態化! ……………… 132
2010 年10 月6 日:您說的是什麼「共同責任」?…………………………………… 133
10 月初:固定員工也「謀反」 …………………………………………………………… 137
2010 年10 月12 日:哈羅,黎奇! ……………………………………………………… 138
2010 年10 月28 日:書面承認:我就報復了 ………………………………………… 139
10 月,11 月,12 月:格拉姆施完全失聲 ……………………………………………… 140
2010 年12 月6 日:食言不息毀人不倦:王鳳波被徹底掃地出門 ………………… 140
2010 年12 月:有人慶祝有人被慶祝 …………………………………………………… 141
2010 年12 月28 日:王鳳波的告別信…………………………………………………… 142
第四時間段家庭作業:回答問題 ………………………………………………………… 142
第五時間段 2011:鬥爭之年………………………………………………… 144
一大發現 ……………………………………………………………………………………… 144
2011 年1 月:談論對方還是有的,世界更是大談中國 ……………………………… 145
2010 與2011 年:德國之聲中文節目如何談中國 – 包括與「組織」的合作 ……… 146
2011 年1 月 – 2 月:祝紅案 – 德國之聲律師的謊言無窮無盡 ……………………… 149
2011 年2 月:王鳳波案:德國之聲律師迪特麥爾自擺烏龍 ………………………… 150
駁開除我們的理由之一:經費削減 ……………………………………………………… 151
駁開除我們的理由之二:能力,或曰以己之矛擊己之盾 …………………………… 152
駁開除我們的理由之三:由「新鮮力量」取代老員工 ……………………………… 153
2011 年2 月底至3 月初:中國發生了茉莉花革命? ………………………………… 155
2011 年3 月11 日:祝紅和德國之聲在法庭上 ……………………………………… 156
3 月24 – 28 日:我們的公開信 …………………………………………………………… 157
2011 年3 月底至4 月初:緊急措施 ……………………………………………………… 158
2011 年4 月1 日:德國之聲的挂號威脅信:刑事責任 ……………………………… 159
2011 年4 月1 日:我們的德語公開信「獨家」發表 ………………………………… 160
2011 年4 月2 日:中國媒體和中國人中的強烈反應 ………………………………… 160
2011 年4 月6 日:《環球時報》的第二篇文章 ……………………………………… 161
2011 年4 月7 日:我們拯救了吳安麗?………………………………………………… 161
2011 年4 月7 – 10 日:還是有幾位議員為我們努力 ………………………………… 162
4 月中至4 月底:我們的命運在中國成了大題目 ……………………………………… 163
2011 年4 月至2010 年夏:對漢學家集體的批判 – 徐沛足以自豪 ………………… 164
2011 年5 月3 日:徐沛的自豪續篇:德國之聲台長也跟她牙牙學語 …………… 166
2011 年5 月10 日:王鳳波與德國之聲在法庭上……………………………………… 168
2011 年5 月12 – 15 日:中國新的批判德國之聲潮流 ………………………………… 169
2011 年5 月20 日:基督教通訊社epd 報導:一場運動的餘波 …………………… 169
德國《基本法》:查禁不能存在 ……………………………………………………… 172
監督員先生批評什麼,怎麼批評 …………………………………………………… 174
監督員先生稱讚什麼,怎麼稱讚 …………………………………………………… 178
監督員先生充滿政治色彩的語言笑話 …………………………………………… 180
這種查禁是否違反德國《基本法》 ………………………………………………… 181
2011 年5 月21 日:「德國之聲始終維護著冷戰思維遺產」 ……………………… 182
2011 年5 月22 日:「比德國之聲更可怕的是罪惡」 ………………………………… 182
2011 年5 月24 日:我們的公開信正式全文登陸中國「官方媒體」 ……………… 183
2011 年5 月26 日:「『德國之聲』的新聞自由是有色的」 ……………………… 183
2011 年6 月1 日:「放手吧,鳳波」 …………………………………………………… 183
2011 年6 月20 日:中國報紙稱德國之聲是新聞查禁最好的樣板 ………………… 184
2011 年6 月11 日:《焦點周刊》讓我們再度相會一位老朋友 …………………… 184
2011 年6 月22 日:沒有日期的祝紅案法院判決理由 ………………………………… 185
窗外的大世界 ………………………………………………………………………………… 186
驚秋十月 ……………………………………………………………………………………… 188
第五時間段家庭作業:回答問題
      2008 年是一個轟轟烈烈的年頭,一個從頭到尾喧鬧的年頭。不用多想,我們就知道,一切圍繞著中國,從遍及世界的對西藏事件的抗議,穿越被政治化了的奧運會,直到關於德國之聲的辯論。後者不僅在中國引起了廣泛的激動,也把所有著名的德國媒體和德國聯邦議院拖入了漩渦。然而,如果我們現在,在新千年剛開始的第二個十年之初,再看一下世界,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
幾乎沒有一件事情沒有中國的身影。中國取代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此
之前,它幾乎以年的頻率先後把英國、法國和德國擠出了它們原先的位置。據民意測驗,80%的美國人認為,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超級大國。回首2008 年,我們看到的是圍繞中國的種種激動。如今,中國的崛起已經是無可辯駁的事實。這個崛起雖然沒有結束,但已經是一個明確的進程,而這恰恰是2008 年的世界是想阻擋沒有能夠阻擋住的。整體的印象和感覺難道不正是這樣的嗎?西藏事件發生后,一名英國專家就說過,全世界圍繞中國的那種激動歸根結底不過是一個大國誕生時的陣痛。現在這個大國生出來了,不管是否可以稱之為超級大國,它反正已經存在著了。
我寫這本書並不是為了描述中國的崛起,而是要描述德國媒體在這個過程里的作用,舉出一個典型的例子:德國之聲。換句話說:我回溯性地記載那個「陣痛」。
在2008 年3 月西藏危機之前,德國之聲是平靜之聲,它每天向全世界播放各種節目,編輯和其他員工和來訪的客人川流不息。在西藏事件之後,圍繞著德國之聲的中文節目爆發了一場大辯論,僅發給德國聯邦議院和德國之聲監督機構的公開信就至少有十封。德國和中國媒體全體情緒激昂。引發這場辯論的德國之聲員工張丹紅和另外兩位領導人士一度被停職。張丹紅被中國媒體評為當年十大新聞人物之一。到2008 年底時,攻擊潮似乎終於平靜了下來。似乎如此。
僅僅是似乎如此。事實上,這股激流被「吞」到了肚子里,被「內化」了,被意識形態工具化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至今不曾中斷,始於中國在海外的所謂「異議人士」和德國作家圈提出的清洗親華分子建議,到該建議延遲兩年的實施:我們這些「不合時宜」或者「政治不合格」的人被清理出局。就我而言,這個過程從一開始就是,然後一直是充滿緊張氣氛的。一部悲情驚險小說,一部推理驚險小說。

第一時間段
一名德國之聲編輯的西藏危機
德國之聲中文網西藏事件專欄截屏
結束的開端
有件事情十分特別:我擔任德國之聲自由編輯1的工作正夾在兩個世界事件之間。第一個事件是我的工作的開端,第二個事件是結束的開端。
第一個事件發生於2001 年9 月11 日。那天下午,我疲倦地躺在床上,被電話鈴聲吵醒。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H.Y 小姐2問我是否看了電視。為什麼要看電視?我問道。她幾乎叫喊了起來:紐約的兩座摩天樓沒了,快打開電視看看,今天你就寫兩篇報導發過來,明天你就到科隆來上班。
1 非正式員工,不是拿固定工資、而是根據排班,每個月上幾天班拿幾天錢的編輯。
2 除了一些已經成為「名人」的公開過名字的,比如我們這四名被開除了的,其他德國之聲中國來源的員工姓名全部縮寫。
我睡眼惺忪地打開電視機,立即清醒得完全徹底。這是我在德國之聲工作的真正開始。在此之前的7 月,我已經在德國之聲試行工作了幾天。從2001 年初開始,德國之聲建立了自己除廣播和電視之外的第三支柱互聯網新聞,建立了網路部,初步設七個重點語言網站(後來增加了伊朗語,擴展到八個),其中包括中文。網站建立之初,一面提供一些簡單的報導,一面在籌備正規的頁面,有關新程序正在設計中。原定11 月「新啟動」,讓我那時來上班。當時非常年輕的、還在中文廣播編輯部工作的H.Y 小姐在此之前採訪過我,因為我跟一名女性朋友合作搞了兩個網站,一個是用德語介紹中國的,一個是用中文介紹德國的,網站的中文名字叫「絲路瑤台」。接受採訪時,我們這個網站已經成了德國流量最大的中文網站。出於這個原因,在Z.E和H.Y 兩位年輕女士從中文廣播那裡調到網路部組建中文網站之後,她們就想到了我。Z.E 是這個「迷你」小組的組長,或者說德國之聲網路中文編輯部主任。於是,從2001 年9 月11 日開始,我一直在德國之聲工作,一開始我們就是上述那麼一個「三口之家」。
第二個日期是2008 年3 月14 日。當時我當然還不可能知道,這一天不僅將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激動世界,而且對我和另外幾位同事來說會是德國之聲飯碗終結的開端。
那也是一個下午。大辦公室里只剩下我一個人。各新聞社和報紙網路版關於西藏的報導陸續出現。這些報導平靜地到來,就跟3 月10 號之後的那幾天一樣。在那些年裡,我們已經習慣於報導中國發生的各種事情和衝突。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那時每年在那個巨大的國家裡要發生7 萬多起群體衝突。本來,這樣的報導寫成簡短的中國短訊補充到首頁即可。漸漸的,我有一種感覺,這件事似乎不再是一個簡短的短訊的範圍可以容納的了。我從各個渠道找到當時滲入互聯網的有關報導,寫下了關於西藏動亂的第一篇正式報導,然後還多次作了更新。
那天,儘管我坐在德國之聲辦公室里的時間長於往日,但我一直未能讀到中國方面的相關報導。我看到的消息是,外國記者全部被趕出了西藏,任何人都不允許繼續留在拉薩報導,包括來自中國香港的記者在內。而中國境外的報導後來經證實來源都是自由亞洲電台。該電台報導的死亡者人數與時俱增,並稱這些人都死於中國政府殘酷的鎮壓,而他們當時在拉薩舉行著和平示威。
我憤怒了。中國政府怎麼可以這麼做?尤其是在奧運年!我出生長大在中國,那時雖已加入德國籍,但為中國首次獲得主辦奧運的資格深感高興。我想,怎麼總是有人殘酷地從人民那裡剝奪掉一些東西,比如生命,比如歡樂。
第二天,那是一個星期六,我也是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繼續寫著關於西藏的報導。到那時為止,中國媒體對這個事件的報導仍然很少,比如只是提到至少有10 人死亡,提到中國警方開槍示警。但我從中國境外的中文世界那裡卻讀到了越來越多的報導和消息,尤其是來自香港和台灣的,那些在前一天還在西藏的記者寫的,其中包括英國著名報紙《衛報》一位記者和德國《時代周報》駐華記者花久志(Georg Blume)的文章。他們說那不是一場和平示威,而是發生在拉薩的騷亂。死亡者不是示威者,而是所謂「示威者」的受害者。
我又憤怒了,比3 月14 日那天更憤怒。我對西方媒體的報導憤怒。我同樣生中國政府或者說當地政府的氣,但出於跟前一天完全不同的原因。準確地說,出於兩個原因:其一,為什麼象香港、台灣、德國和英國所有在場記者報導的那樣,中國警察只是站在一邊看著,不對騷亂者採取制止措施,而當時那些人正在行兇,包括點燃商店,燒死了店裡的人?只是為了在奧運會前保持一個好形象,一個和平的形象?這關係到人的生命,無論是漢人還是藏人。
其二,為什麼政府趕走了外國記者,包括香港記者?結果是境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可以隨心所欲地編造,並讓他們的編造獲得全世界的相信。要形象,結果丟了形象。
中國境外產生的報導和數字獲得了普遍的信任。世界各地舉行了大示威,且一日甚於一日,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激烈度方面。原因之一是,西方能夠閱讀中文的人數量有限,他們只能去閱讀西方文字的報導。
馮海音的兩篇評論
他會中文,但會得有限。馮海音(Mathias von Hein)那時是中文廣播編輯部主任。僅僅出於這個原因,他就被方方面面視為中國問題專家。後來聞名中國和全球中國
人圈子的張丹紅是他的副手。張當時正在台灣,是德國之聲派去報導台灣選舉的。
拉薩動亂髮生后的頭幾天里,馮海音就寫了兩篇評論。兩篇評論的觀點截然相反,也因此而在德國之聲德語節目那裡得到截然相反的待遇。
馮海音的第一篇文章「評論:藏人終於難壓滿腹怒火」發表於3 月18 日,應該寫於3 月17 日,可以說直接在事件發生后。他在這篇文章里寫道:
作為08 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國,中國要在世人面前展現一個現代的,自信的大國形象......
然而目前世人更關注的不是中國超級現代的奧運體育場館,也不是56 個民族和睦大家
庭的景象。在擁有世界之巔美譽的西藏,成百上千名身穿紅色藏袍的僧侶走上街頭,抗議中國政府的西藏政策,要求自由和獨立。這讓世人看到了另一個中國,一個使用殘酷手段鎮壓任何反抗的中國。...... 中國警方暴力鎮壓參與和平遊行的西藏僧侶,超出了示威者忍耐的限度。藏人多年來對不受歡迎的漢人統治的滿腹怒火也隨之爆發。
馮海音在文中下了個「中國警方暴力鎮壓參與和平遊行的西藏僧侶」的定義。悖繆的是接下來的那句:「藏人多年來對不受歡迎的漢人統治的滿腹怒火也隨之爆發」。暴力行為究竟是針對「和平示威的僧侶」,還是針對「不受歡迎的漢人」的呢?還是兩者都有?馮海音顯然比德國大多數人讀過的材料多一些,但他同時顯然有點搞不清東南西北了。還是他故意要搞不清東南西北?不知道。
這篇評論立即被德國之聲德語編輯部採納發表。也許其它語種也發表了。
4 天後,也就是說拉薩事件一周后,馮海音寫了第二篇評論「抵制奧運對解決危機無益」。
他寫道:令中國人感到義憤的是,一些西方媒體報道稱上周末的騷亂是中國安全力量使用暴力造成的。在中國人看來,事實上是一小撮藏人對漢人打砸搶燒。德國記者布盧姆(花久志)在拉薩採訪到的目擊者也表示,並沒有聽到保安力量向人群開槍。
兩篇評論之間的4 天里,馮海因看來讀了更多東西,不僅是花久志寫的報導,而且他也知道了中國人(而不是中國政府)的憤怒。他在文中甚至作了歷史性的比較:「比如,西方人會了解到,1950 年以前,達賴喇嘛在西藏的統治不乏中世紀般的黑暗與殘酷。而達賴所說的藏區自治,面積遠遠超出現西藏自治區的範疇,相當於中國總領土的四分之一。通過討論,中國人則或許可以了解到,達賴喇嘛並不是中國宣傳機器里那個十惡不赦的叛國分裂分子,而只是中國為其少數民族政策失敗尋找的替罪羊。」
據我搜索,這篇文章沒有被德國之聲德語網採納與發表。是因為它逆反了已經確定了的「共識」嗎?還是因為它,儘管局部可能是對的,卻沒有完全徹底地為一個「弱小民族」說話,因而是反動的?不知道。
這同一個人的兩篇評論的不同待遇,把德國媒體在那些日子裡的基本觀念、基本立場再次活生生地拉回到我們的眼前。
異議人士的觀點和中國人的憤怒
在拉薩事件發生后的短短几天里,甚至短短几個小時里,在西方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堅定不移的觀念:中國政府在西藏殘酷鎮壓了一次「和平示威」,殺死了許多和平的藏人。一開始,中國政府保持沉默,趕走了外國記者,慢慢的,才發表了一些數據和圖片。當他們認識到他們的沉默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的時候,西方已經沒人再相信他們了。「遇難藏民」的人數增長著,增長著,西方媒體每天引用來自印度達蘭薩拉的數字,升到200,然後升到400。雖然人們也提到中國政府說的數字,但卻是點到即止,順便的。說到中國政府,說到中國媒體的報導,只引用那裡罵人的話。
舉個典型的例子:3 月25 日,西藏流亡政府發表了題為「西藏示威死亡人數更新(140 人被殺,40 人獲確認)」的報導。這篇文章發表了一個「被中國政府殺害的示威者」40 人的名單。這個名單瞬間走遍了全球,西方媒體無不提及。直到4 月7 日,也就是兩周后,《中國日報》才發表了一篇針對性的報導:「西藏警方證實死亡者名單是偽造的」。這篇報導描述了中國警方去核實這個名單的過程。報導說,那個名單里的「死亡者」或者根本不存在,或者還好好地活著,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工作著。中國媒體還發表了名單里列出的西藏大學12 個人的合影。這篇報導在西方絲毫沒有引起注意,或者說整個被忽略了。漸漸的,人們也開始對「中國的說法」有所相信了,即動亂中「也有」漢人被殺害。這個消息甚至傳到了達賴喇嘛那裡。他說,他對也有漢人死亡表示遺憾。現在,他要求「雙方」,而不再僅僅是中國政府方面,停止暴力行為。他甚至威脅他的信徒:如果他們繼續採用暴力,他就退位。
最終,雙方的數字在此間并行了數月,即一方面說的有近20 名漢人死亡,另一方面說的有至少200名藏人死亡。也許出於堅信,也許出於「不要聽」,此間的民眾繼續高度地憤怒著。他們幾乎毫無間歇地走上街頭,還試圖阻止奧運火炬的運行。同時憤怒的是全世界的中國人,當然讓他們怒的是相反的東西。他們認為,真正了解事實的是他們,因為他們也懂中文,他們不僅讀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報導,而也讀到來自全世界的中文報導,而他們中有些人也有熟人親戚在西藏。讓他們覺得難以置信的是,世界,或者說西方根本就不願意正眼去看一下事實,而不顧一切地繼續示威著,抗議著,為不存在的「受害者」,而反對著真實存在的受害者。那些「誤用」的圖片僅僅是西方媒體的表現之一。關鍵問題在於:誰是受害者,誰是殺人者。
他們感同身受,因為他們也是中國人,漢人。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創建自己的平台如ant i - cnn,製造傳遍全球的音頻視頻,走入西方媒體的論壇,賦予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的辭彙「憤青」以幾乎全新的色彩。甚至中國政府批評人士,這些以往經常批評中國政府及其政策的人,包括批評其民族政策和媒體政策的,甚至他們也火了。我認識的生活在德國的所謂中國民主運動組織負責人中的一員也對我說,他們大家,包括他們那個組織的主席「老費」也對這裡的媒體報導非常憤怒。

其實德國媒體也早就觀察到了這個趨勢,尤其是通過他們駐華的記者們。《法蘭克福彙報》於3 月27 日發表了一篇題為「一個敵人是怎麼造就的」(Wie man einen Feind erzeugt)的文章,摘錄如下:
在中國,不光是政府圈子裡的人,而且是廣大的民眾,無論他們在日常談話中還是在互聯網上表達觀點,都對西方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憤怒不已。中國漢人在光天化日的大街上被刺死、打死,或者在他們的房子里被燒死,西方卻視為中國漢人採取的暴力行為,並跟那些僧侶站在一邊。西方還反對政府追究兇手的責任。還有更明顯的證據能證明這種不僅是針對中國國家、而且也是針對中國人的偏見,證明西方就是要跟中國人過不去的嗎?許多博客對西方意見塑造的一致性感到驚訝,他們甚至稱之為「洗腦」。最新的證明是維基解密提供的。德國《明鏡周刊》發表了當時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所謂「使館電報」。在題為「2008 年4 月16 日,北京:胡錦濤掌管西藏政策」這份電報里這樣寫道:
(C)幾乎所有XXXX 都認為黨得到了上漲的民族主義情緒的支持,這種情緒局部來
自對西方媒體對西藏的「扭曲」報導和圍繞奧運的抗議。所有XXXX 都對(美國大使館)
政治處官員強調,中國人對西方西藏問題扭曲報導的「憤怒」是真實的,廣泛的,會產生長期影響。XXXX 們自己也對西方媒體的報導感到憤怒。XXXX 強調道,他認識的「每一個人」都很憤怒,並且都認為,西方的報導和抵制奧運開幕式的呼籲背後是支持西藏獨立,給中國民眾的印象是,西方的目的是「把中國的發展壓住」。
XXXX 說,民族主義是確實存在著的,但主要集中在25 到35 歲這個年齡段,無論在漢人中還是藏人中都是如此。這個美國大使館電報產生的時間比法蘭克福彙報那篇報導要晚得多。此時,奧運火炬已經在路上了,中國人已經在家樂福中國分店門前舉行了抗議示威。很顯然,在整個這段時間裡,美國大使館「信任」的人,估計多為中國知識分子,處於怒火正旺的時候。對立不僅存在於中國和西方的政府和媒體之間,也存在於雙方的民眾之間。它至少持續到北京奧運期間。中國政府後來認識到了它當初的媒體政策的問題。可是,西方媒體對這個過程又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它究竟做了什麼呢?以一個「正確的死亡者名單」為依據引發了抗議?最終雖然不談「死亡者名單」了,但至少能夠理直氣壯地以「文化滅絕」(達賴語)為理由?即使真的有那種「文化滅絕」存在,但它總不見得是在北京奧運之前忽然發生的吧?為什麼忽然在北京奧運之前紛紛大聲疾呼要制止「文化滅絕」?並且甚至可以用接受一種實際的殺害行為,來阻止一種雲里霧裡的所謂的「文化殺害」?
當此間的中國人走上街頭、抗議西方的新聞報導時,他們的示威被懷疑為是中國政府或者大使館組織的。許多當時的堅信,今天回過頭去看,難道還站得住腳嗎?馮海音的上述第二篇評論沒有得到德國之聲其它語種的接受,也許是偶然的。但這種「偶然」恰恰代表了德國媒體那時的立場:無論事實是什麼,關鍵在於「政治正確性」。對照中國純政治時代的語言,頗有點類似於「寧右勿左」。這條紅線貫穿了我這本書描述的整個過程,直至今天。
「四條漢子」喧嘩中文網編輯部
2008 年4 月4 日下午,馮海音等「四條漢子」來到我們辦公室。其他三人中兩人是當時的中文廣播部他的手下,D.Y.和L.S.兩位先生,另一人是原中文廣播部的,後來調到台長那裡當助理,是Z.X.女士。

馮海音開門見山,說我們網路部在西藏問題的報導方面有問題。他說,德國媒體最近一段時間確實使用了錯誤的圖片,有問題,但是你們的一些報導也有偏向。但聽他說了一會兒,我卻不得要領,他指的究竟是什麼問題。
然後主要是D.Y.發言了。他真的很氣憤,指責我們,怎麼可以報導象漢學家桑德施耐德那樣關於如果與拉薩類似的事情發生在慕尼黑,德國警察絕不會袖手旁觀的言論,或者象漢堡左翼黨議員把達賴喇嘛跟霍梅尼相比的言論。我們說,這些我們都是取自其它德國媒體,綜述其它德國媒體的報導,比如桑德施耐德的言論是德國電視二台發表的,漢堡議員的事許多德國媒體都報導了。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報導呢?我們又不是只報導這些言論,各方面的,包括西藏流亡政府的、自由西藏運動的,記者無國界的言論都報導,量比這些多得多。無語了。然後D.Y.就把主要攻擊目標集中在我們一名同事撰寫的「西藏問題引發網路世界『人民戰爭』」一文上,說我們不加批判地傳播中國憤青的言論,還稱那名加拿大華人小子為「網路英雄」。
3 月中西藏事件發生后,西方媒體的扭曲報導引起了全世界華人的憤怒。幾天後,網上出現了兩個視頻,一個叫「西藏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屬於中國一部分」(Tibet WAS,IS,and ALWAYSWILL BE a part of China),另一個叫「西藏騷亂:西方媒體的真實面孔」(Riot in Tibet: Trueface of western media)。我們的記者子江(筆名)採訪了製作第一個視頻的加拿大華人小子。
在引言里這麼寫道:「Youtube 上一個名為『西藏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屬於中國一部分』的視頻在三天之內點擊量接近120 萬次,各種語言的評論72000 多條,並引發了中西方關於西藏問題的大辯論。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了這位已經成為『網路英雄』視頻製作者」。我們說,這兩個視頻轟動了華人世界,也驚動了西方民眾和媒體,不能不報導。D.Y.對此無法反駁,於是說,但是你們把一個憤青稱為「網路英雄」是有明顯傾向性的。我們說,這是一些網民的說法,我們引用一下,而且放在了引號里,並不表示我們就同意這個說法。這只是一篇報導,而不是我們自己的評論,批判與否,是讀者的事。
自始至終,基本上都是D.Y.在進攻。馮海音後來幾乎插不上話。D.Y.的前女友Z.X.時而表示對我們的報導的憤怒,卻也沒有說出任何具體的內容來。年輕的廣播部編輯L.S.基本沒有發言。出來后,L.S.在過道里單獨跟我說,其實我的想法跟你們是一樣的,對西方媒體的報導也很氣憤,但是你們的方法有問題,這你們應該承認吧?我不知道他指的「方法」是什麼,也沒有興趣知道。
然後,我跟D.Y.一起到陽台上去抽煙。他仍然帶著余怒。他的憤怒是真實的。但我真的不知道他怒的是什麼。難道關於西藏事件就不能報導西藏流亡政府以外的觀點嗎?不能讓德國人知道中國民眾是怎麼想的,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是怎麼看的嗎?我的這些問題又惹火了他。我知道在這些問題上不可能說服他,便轉移了話題。我說,你們蒙古人怎麼樣呢?D.Y.來自中國內蒙古,是蒙族人。眾所周知,他跟所謂的「蒙獨」圈子走得很近。因此,只要涉及中國少數民族問題,他往往會「劍走偏鋒」。他恨恨地對我說:我們蒙古人都是膽小鬼。中國給了他們一些好處,他們就覺得過得挺滿意了。我真的很佩服西藏人。馮海音顯然並不知道需要聲討些什麼,除了表現出來的些許憤怒,他的話並無內容。後來我想,這似乎也是權力鬥爭的需要。當時他正在暗地裡使勁跟我們的領導Z.E 爭奪未來合併后的中文編輯部首席位置,他需要找我們一些毛病出來,即使他並不清楚毛病何在。Z.X.在一定意義上是個悲劇人物。她到我們這裡來表達憤怒,卻說不出任何具體的內容,顯然純屬「友情出場」。

然而,半年後,她卻由於她曾在中國大使館工作過的父親而成了異議人士在人事領域對德國之聲最嚴重攻擊的對象。
有意思的是,那篇關於兩個視頻的報導,後來卻沒有受到異議人士的任何攻擊。也許他們覺得那只是一個反映事實的報導而已。然而, D.Y.那天攻擊的其它目標,後來都再現於異議人士對德國之聲中文節目的攻擊之中,攻擊的說法也非常相似。有時我想,那些異議人士當時對西方媒體的報導也很憤怒,不見得會認為我們做的全面一些的報導有什麼問題,可能是受到了具體的提示了的。也許(當然只是我的一個想法),2008 年秋對德國之聲中文節目的攻擊,本來就是一場裡應外合的戰役,甚至有可能正是德國之聲內部的人鼓動的。至於是否如此,出於什麼目的,當然很難說得清。但是從中文廣播部一些人後來把責任全部推卸到中文網路部身上的做法上,或者從之前幾年之久整理中文網路部黑材料一事上,可以看到一條連貫的脈絡。出發點或許並不是政治上、意識形態上的,在德國之聲裡面,關係到的是權力,在德國之聲外面,則是影響力和生存。但表現出來的卻有著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意識形態被當成了工具。(未完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8: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