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于丹談孝道:教育子女正確的生活態度

作者:孔雀魚  於 2015-1-12 11: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加油!寶貝!|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1評論

  于丹:我們就是因為長大了,開始關注社會關係了,所以我們會忽略倫理關係。但是按照中國的說法,在倫理的起點上是最早的學習,論語裡面說人這一輩子學習,他可以有幾個階段,學習不同的東西。

 

  第一段叫初識孝悌之義,這是向倫理關係學習,也就是進門孝敬父母,出門得靠兄弟。第二,向社會學習,言語謹慎,行為守信,泛愛眾,親近仁義道德,這是社會學習。第三段最有意思,叫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你如果還有力量,可以向書本去進行學習。你看人的成長,倫理經驗、社會經驗、書本經驗。這是中國人應該成長的路。可是我們今天是反著的。

  主持人殷智賢:讀了很多書,但是不一定知道做人的道理。

  于丹:最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這個結論,但是你看看我們是怎麼倒著走的,什麼經驗都沒有先學文去了,哪管你有沒有餘力,現在都是小不點學前班開始學。

  主持人殷智賢:幼兒MBA了。

  于丹:所以,學文那一塊一點都不缺,書本那一塊。反而社會經驗,博士畢業、碩士畢業以後才來被社會修理,修到有些悟性好就懂得多一點,悟性不好這一塊一直在社會磕磕絆絆。所以,社會經驗大概能修到一半左右,但是你看倫理經驗幾乎成了空白。

  主持人殷智賢:而且很可怕,就是因為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從小要讓這個孩子學很多東西,這個孩子其實真的沒有關注過這些大人為他付出了什麼。

  于丹:其實你說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我們中國社會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從70年代末計劃生育成為國策,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上小學的孩子都已經是第二代獨生子女。所以,國策本身沒有錯,可是我們有什麼樣的教育輔助設施,有什麼樣的社會機構理念的提倡,有什麼樣全社會的觀念行為跟上來了呢?

  主持人殷智賢:沒配套。

  于丹:所以,獨生子女、隔代撫養這都是典型中國的問題,因為在很多西方國家,孩子長大了以後是跟著他親生父母或者上幼兒園、上小學社會機構,很少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這個孩子本身是獨生,再加上隔代撫養,老人讓他衣食住行全都無憂無慮,但是從怎麼培養教育上,我們說過父母的經驗確實比我們久遠,但對孩子的人格培養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爺爺奶奶說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還小呢,長大就懂事了,但是這個時候就忘了說三歲看老這句話。我是大學老師,經常看著考上我們學校分數極高的孩子,他們的很多所作所為我覺得特惆悵。

  主持人殷智賢:小的時候家教欠缺了一些內容,他沒學到。

  于丹:我們在高考前有藝術類加試,加試孩子們都進去,家長在門口,曾經有一個家長著急的敲玻璃,我出去以為孩子忘了帶文具和准考證,那個媽媽一把拉著我,你看穿格子襯衫的是我的孩子,你趕緊告訴他進考場之前一定要進一趟衛生間,這是真的,一點不誇張。

  主持人殷智賢:這個孩子以後長大面對他人生那麼多複雜的問題怎麼應對?

  于丹: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來高考,你覺得這種例子極端嗎?我作為班主任,帶著孩子去校醫院,把袖子擼起來打預防針,1819歲的大男孩舉手,老師,卷左胳膊袖子還是右胳膊?這都是真事。

  主持人殷智賢:在常識層面上其實都有非常大的欠缺,而這些東西本身應該是家長教的,而家長幫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常識只在家長的認識和經驗里,沒有傳遞給孩子。這個問題我就想跟您進一步請教,我們剛才談了對於我們的父母應該如何盡孝,其實更嚴峻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教給我們的孩子懂得孝道。因為我這麼多年接觸很多成功人士,我發現那些事業上能夠取得成功的人很多人其實真的都是孝子、孝女,這些人因為心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懂得報恩,不懂得報恩的人我後來發現其實很難持久成功,可能偶爾因為某些機會抓住了,因為不懂報恩所以很難持久。現在的小孩通過什麼方式能夠學習孝道?

  于丹:你說的這個其實是現在挺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心態,覺得這個世界上給我什麼都是本分。

  主持人殷智賢:應該的。

  于丹:不給我就是虧欠。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感恩這個世界呢?就是你覺得這個世界上不給我什麼東西是本分,給我任何東西都是勤奮,有勤奮才會知道感恩。所以,勤奮在哪兒呢?你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給你的東西就是本分嗎?憑什麼啊。所以,我說這個孝道還是那種耳濡目染,它的那種家庭行為。其實我看著我的孩子,因為一直是跟著她姥姥長大,同時我姨媽跟我住在一起,就是她姨姥姥疼她疼的呀。在她小不點的時候,姥姥吃點什麼,她就說這是我的,你憑什麼吃呀?本能的,小孩都有這個階段。

  主持人殷智賢:有這個階段,領地意識特彆強。

  于丹:這是我的,你憑什麼吃呀。你要去培養她。

  主持人殷智賢:怎麼辦?

  于丹:很多東西你逐步來,我們小時候都會有那種什麼東西過去以後說給媽媽一口,給姥姥一口,大人經常比劃一下,就這一個了,給寶寶。我就主張跟小孩,她再小,好東西都分享,大人該吃就吃,根本不用全省給她一個人,你現在省給她一個人,到了社會上沒有人省給她,她該哭了。

  主持人殷智賢:受不了。

  于丹:全家好的水果、好的點心,什麼東西擺在那兒了,有幾個大人孩子都是平均的,不能因為你是小孩你就多吃、多佔,那還有老人呢。所以,這個小孩有的時候是讓他學會關心別人,為別人付出,讓他獲得那種榮譽感,這對一個孩子的人格是一個鼓勵。不要覺得小孩不讓他懂事,你經常會覺得小孩拿個東西碎了怎麼辦,你讓她干點事。我那個孩子從特別小的時候,每頓飯往那兒一坐,本能的說姥姥,吃藥,姥姥就吃藥,她姥姥每次一出去的時候都忘記吃藥。她經常說姥姥,給我一塊餅乾,我為我姨姥姥要點無糖餅乾,因為她姨姥姥有糖尿病。哄她姨姥姥,她覺得挺好,你誇她你這樣做特別好。人的尊嚴是被鼓勵起來的,人的尊嚴獲得不是因為她在世界上得到很多,而是因為她的能力能付出。所以,我女兒在34歲的時候,我們的院裡面經常會有小孩的遊藝比賽,她去套圈什麼的,干這些事,得獎券。得了一堆以後,左邊是一個孩子的玩具的獎品,右邊是大人的衛生用品那些兌獎地方。她就在那個地方特別猶豫,看著左邊,她酷愛氣球,自己自言自語說我已經是大孩子了,不要氣球了。到了右邊拿著獎券,問她要什麼呢?她說我媽媽總出差,我要一包濕紙巾吧。說你的獎券還夠兌什麼,甲流的時候,她說那給我一塊肥皂吧,我們回家洗手。人家給她一份特糙的燈塔的洗衣香皂,我女兒跟寶貝一樣,跟我說濕紙巾是出差用的,肥皂你放在衛生間去,弄得大人得洗好多遍手,一再提醒我們,那個肥皂是我拿回來的,你們洗洗手吧。好,去洗手。最好的洗手液跟香皂都不能用,老用燈塔的香皂,洗的手特糙,一天洗十幾遍,老為了成全他,但是她好自豪,因為她覺得她還不到四歲,能往家拿東西了,是她努力換來的。

  主持人殷智賢:而且對你們都有好處。

  于丹:全有好處,全家人被她督促得天天洗手。後來我就在想什麼叫孝?你開始給她講道理,小孩哪懂道理。當她覺得她能提醒姥姥,她能推著姨姥姥,能給媽媽拿著香皂,她自然覺得我為別人付出是有成就感的。

  主持人殷智賢:她就被鼓勵了。

  于丹:我覺得這是一種特別簡單的行為模式。我們再懂更多的道理,那是成年人的事情,傳遞給孩子就是身教勝於言傳。

  主持人殷智賢:而且很多成年人所謂懂得道理其實是不照著道理做的。

  于丹:對。

  主持人殷智賢:他從他的習慣上來講是沒有說為他人考慮的習慣。道理他也能講,那個沒有意義。所以對小孩的教育來講,怎麼樣能夠把為他人著想變成習慣才真正說明教育成功。

  從這一點來講,我就想起了中國《禮記》里對教育的定義,叫養其善而救其失,可是很遺憾,現在很多家教里既沒有養他們善,也沒有救他的失,這個真的是無可奈何的一件事。很遺憾現在的家教好像已經忘了去養其善而救其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5-1-12 11:51
從49年開始,共產黨就要求出身不好的子女與家庭劃清界限,要批判父母的剝削罪惡,要揭露右派父母的反黨罪行。。。。。在那時候,資產階級孝子賢孫是一大罪狀,中國傳統的孝行,就是這樣被摧毀的。于丹教授要傳孝道,應該先從撥亂反正開始,人心才正得過來。不要惺惺作態,好像這60多年什麼事兒也沒有發生過似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1: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