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去行政化背景下,學校真的會成為「弱勢群體」

作者:智園行方  於 2015-5-15 20: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論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教育部日前發布《關於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提到要積極創造條件,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這一提法,已經在國家級文件中出現過多次,如2010年頒布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但至今還只停留在紙面。學校行政級別尚未取消,一些人卻圍繞級別是否該取消打起口水仗,混淆視聽。

一是認為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會貶低教育的地位。其論調是,在目前「官本位」社會,級別是地位的象徵,如果只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而不取消其他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教育和學校將不被重視。尤其是學校,現在爭取資源,得和政府打交道,沒有級別,誰會理睬校長?

二是取消行政級別難道要把行政也取消嗎?這種論調,故意製造一個偽命題:教育去行政化就是去行政,進而「論述」行政在學校里是不可去的,由此否定去行政化。教育去行政化、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和取消行政是兩回事,去行政化主要是去除行政主導辦學,讓行政、教育、學術各歸其位,在去行政化之後,學校內部當然還會有行政,而且對行政隊伍的效率要求更高。

三是國外大學在強化行政,我國卻在推進去行政化,不能「上當」。有一些人列舉國外大學管理效率低下,正在增強行政功能,來質疑國內大學去行政化,認為目前的決策效率高,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內高等教育能迅速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按照國外的管理體制根本不可能。

相比而言,國外一些大學確實在「強化」行政,但那是在行政極弱的前提之下。國內高校辦學,行政可能占90%以上的決策權,集行政、教育、學術權力於一體,而國外一些大學,行政在辦學中,可能只有10%的權力,其強化,只是在10%基礎上增強功能,這和我國內地高校是一回事嗎?

行政決策的效率確實很高——領導可以不聽任何意見就拍板,然而這種決策機制,極為隨意,已經鬧出很多問題,如高等教育的大擴招、大合併,基礎教育的撤點並校、建超級中學等,都產生嚴重後遺症。針對這種決策模式,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到,要增強教育決策的科學和民主,不能都由行政決策。

去行政化背景下,學校是否真的會成為「弱勢群體」,關鍵在政府、社會、學校、老師持什麼樣的心態?但無論如何,學校就應該回歸教育的本性,行政化主導之下難有好教育、好學校已經成為中國教育體制的「毒瘤」。在國家層面,推進教育去行政化已達成共識。之所以有「爭議」,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在攪渾水,希望保留級別和級別相對應的利益。所以,剩下要做的,就是排除干擾全力推進學校去行政化,讓學校和老師回歸「教書育人」社會職責當中去。只有這樣,中國的教育才會有明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1: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