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媒體報道稱:從3月23日起,羅湖採取集中組織、分批輪訓的方法,針對各部委辦局及各街道辦事處約1100名公職人員,以建制連隊形式進行封閉式軍訓,共分5期、每期5天,目前已舉辦到第四期。
眾所周知,不少公共部門和單位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現象,不少公職人員身上存在「懶、庸、散、浮、拖」問題,紀律性不嚴,組織性不強,上班遲到、早退、玩手機是家常便飯等,引起了群眾的強烈反感和不滿。像大學新生入學一樣,組織公職人員參加嚴格的軍訓,確實有助於鍛煉幹部的吃苦精神,提高他們的紀律意識,對轉變工作作風有積極作用。但是,從要根本上治療公職人員身上的作風病,只是依靠軍訓顯然是緣木求魚,開錯了藥方。
事實上幹部工作作風存在問題,歸根結底是幹部不需要為自己的工作作風問題付出代價,處於零成本狀態。按照目前對管理幹部的慣常做法,即便幹部工作作風出了問題,「懶、庸、散、浮、拖」現象很嚴重,但只要不被媒體曝光,不被人民群眾公開舉報、投訴,那麼就不會被追責。即便是被追責,也最多被不過是批評教育幾句了之,很少有幹部因為工作作風問題而被開除公職。如此對幹部作風的輕鬆處理,實質上反過來就成了對工作作風有問題幹部的一種庇護,從而導致各地轉變幹部作風的行動最終落空,發揮不了實質性作用。
因此,要徹底轉變機關幹部的工作作風,與其拉他們去軍訓,不如依靠問責機制,提高問責力度,加強對他們的監管。只要公職人員工作作風出了問題,那麼就依法按規對他們進行問責、追責,輕則撤職、降級,重則開除公職,切實提高作風問題的違規成本。只有對工作作風有問題的幹部適時進行問責,才能倒逼幹部轉變作風,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幹部通過軍訓祛除的舊毛病不會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