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號文件聚焦糧食安全有何意義?

作者:智園行方  於 2015-2-5 11: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論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保障糧食安全,是必須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實現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所以,中央一號文件聚焦糧食安全問題,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近年來,雖然中國的糧食生產保持了快速增長,糧食產量喜人,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糧食不僅沒有出現明顯過剩,糧食的進口依存度過去10年間卻從6.2%增長到12.9%,翻了一番。這說明,中國的糧食缺口巨大,而且,這一缺口還在連年增長。如果糧食進口渠道出現問題,那麼,會不會造成國內糧食需求緊張,從而影響到社會穩定?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糧食問題對於具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顯然是最大的問題,糧食問題稍有閃失,就會造成社會的混亂和動蕩。著名雜交水稻研究專家、寧波市農科院副院長馬榮榮表示,「基本的口糧如果有10%的不足,社會可能會出現動亂;如果有30%的不足,那就完全亂掉了。」假如戰爭、動亂、災難來了,那麼,我們的糧食供給有保障嗎?在進口逐年增長的情況下,估計很難。假如糧食進口渠道出現問題,我們又該怎麼辦?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為了保證糧食安全,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提升糧食安全,要求各地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繼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中央一號文件應該得到各地政府很好的執行和落實。

  可以說,糧食問題一直是大問題,也是受到中央關心的大問題。近年來,由於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導致耕地大面積減少,為此,中央曾經提出了18億畝耕地的紅線。然而,由於工業化進程和房地產開發,出現了大量的失地農民,18億畝耕地的紅線岌岌可危。即使在這18億畝耕地的紅線內,還有大量土地被用於非糧食生產,比如種植花卉、蔬菜、果樹等,還有相當一部分土地因為貧瘠,糧食產量極低。這都是糧食問題的隱憂。

  從古至今,種植糧食就是一件收益不高的苦差事,所以,很多農民紛紛外出打工,他們一個月打工賺的錢,是種植一畝土地糧食收益的好幾倍,因此,農民根本就不願意種田。由於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留守農村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由於缺少知識技術,指望他們種植農田,糧食產量也相應受到影響,有的地方農田甚至出現了拋荒現象。

  為了鼓勵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中央曾經出台政策對農民進行補貼,然而,僅靠補貼農民是不夠的,無法達到刺激農民種植糧食積極性的目的。加之補貼不透明,在補貼過程中,還極易產生腐敗。

  要想保證糧食產出,一方面要保證耕地總量,另一方面,則要調動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然而,這些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耕地保有量受到地方政府政績觀的嚴峻挑戰。而農民種糧積極性,則受到種糧收益的挑戰。因此,政府一方面要死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動搖,另一方面,應該對農村土地政策重新作出調整,在保證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改變現在的糧食種植模式,比如將分產到戶的農田進行集體化、企業化耕作,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機械化耕作可以提高耕作效率,科學管理可以提高糧食產出,集體耕作則可以讓更多的勞力解放出來。可以預見,糧食種植實現企業化生產,是未來糧食生產的大方向,也是解決糧食產出問題的主要辦法。

  這是中央一號文件聚焦糧食安全問題重大意義之所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