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城管委1月16日舉行2015年愛國衛生工作會議,會上通報稱,去年廣州暴發嚴重登革熱疫情,全市各級財政用於滅蚊的費用近2億元。不過會議未公布該筆費用流向,引起公眾質疑紛紛。「錢去哪兒了?」滅蚊費用近2億元,即便是聯繫到去年嚴重的登革熱疫情,這個消息看上去依然是突兀得讓人難以接受,面對質疑,官方倒也給出了及時的回應——「我們市一級沒有用那麼多,大概一千多萬,2億元是全社會的統計,全方位都要用」、「用於防控的費用可能還超過滅蚊費用」。
無意於去否認個中情況的真實性,但是,有必要追問的是,經此回應后,就能消除這「質疑紛紛」了嗎?從民眾所質疑的關鍵點來看,民眾並未否認這筆財政支出的必要性,所關心的是「錢去哪兒了」,那麼無論是「沒有用那麼多」、「全方位都要用」,顯然都沒有直面民眾質疑的關鍵點,換句話說,再多的回應,都依然無法讓民眾知悉「錢去哪兒了」的問題。
準確來說,「錢去哪兒了」的質疑,是包括兩個層面的關切:第一,這些以財政之名的開支,是否真正用到了刀刃上,這是在公共財政的效能層面上;第二,這些「全方位都要用」甚至還用來「補歷史的賬」的錢,是否存在滴漏甚至是濫用、挪用的問題,這是從公共財政的透明度上。總而言之,這兩個層面都與公開透明有著必然的聯繫。
回到「2億滅蚊」的這件事上來說,雖然在「全方位滅蚊」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一些問題依然是無法忽視的。比如「蚊媒傳播的疾病,應該有更詳細的東西。比如說,哪個地方超出指標了,那就組織滅殺,滅殺后還應該有評估,滅殺的效果如何?這才是科學的完整鏈條。」比如是否埋下生態破壞的隱憂?這些都應該在動用財政資金去滅蚊時,必須考量的問題,也必須在2億支出后,應有這些基本信息公開。但從目前來看,這些似乎都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以至於造成業已存在的隱憂,而民眾對此顯然也是一無所知。從這個評價維度來講,這個「2億滅蚊」效果是差強人意的。
而從滅蚊支出的公開透明上,更是讓人有所失望。如果說「2億滅蚊」的效能層面上,掣肘於現實的技術認知障礙,那麼,目前語焉不詳的財政支出明細,顯然是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為什麼就不能讓民眾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呢?甚至廣東省愛衛辦主任許立凡也認為,「沒有明細的賬目也應該有粗的賬目出來(向社會說明)。這樣的賬目公布可能引起歧義,如果2億元都用來打葯不知道會打成什麼樣子」。可以說,向民眾公開賬目明細,不僅僅是要滿足民眾的知情權,也是為了讓民眾在信息對等的基礎上,理解並支持重金滅蚊這一政府行動。
登革熱疫情今年會不會再大流行,有專家說,至今沒有科學家可以把蚊媒與登革熱疫情的關聯講得很清楚,所以這個規律很難摸清。但是,有一個規律是可以明確無誤的,那就是,在任何時候,公開透明都是一個值得仰仗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