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聖誕節與其拒絕不如改造

作者:智園行方  於 2014-12-29 17: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每年的聖誕,都會製造出許多衍生話題。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的「大招」——封校禁止學生過平安夜,並且組織全體學生觀看中華傳統文化宣傳片在網上引起激烈爭論……

    每年聖誕節,都會引起一番唇槍舌劍。這邊有人說:聖誕節能帶來很多快樂和新奇的東西,這也是與世界文化接軌;那邊有人回擊: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淡漠自己的傳統節日。聽到這樣的辯論,總是禁不住想笑:現在的聖誕節跟文化又有多大關係,那些過聖誕節的人,真的懂聖誕文化嗎?在他們玩樂的時候,真的想到聖誕文化嗎?

    看看大街上的紅男綠女,在他們恣意的青春腳步里,只重複著一個動作:玩玩玩。看看朋友圈的「雞湯挂面」,在他們唯恐人不知的「內心獨白」里,只有著一個主題:買買買。這種消費主義浪潮裹挾著的聖誕,只有娛樂哪來文化,只有「娛樂至死」哪來「文化至上」?在這樣的平安夜和聖誕夜裡,和這樣一群人談文化,無異於對牛彈琴。

    在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里,很多人讀出了深深的危機。其實亨廷頓本人也未必想到,在消費主義衝擊下,文化已經步步退卻。而且,任何一種文化,輸出的過程,其實也是融合的過程。一種文化想為另外一個圈子裡的人接受,就必須接受改良,融入許多他鄉元素、時尚元素,特別是一些與消費息息相關的文化,越來越呈現出消費的特點,文化漸如白開水般無味道。這在節日文化上,表現得尤其為甚。今天主流節日的主題,有幾個不剩下購物和狂歡,有幾個還是文化學者心目中的節日?不僅聖誕,就連春節,消費味也越來越比文化味濃。

    在許多年輕人心裡,聖誕其實和「雙11」差不多。如果你認為,這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這種文化的擴張也值得警惕,那麼更重要的也不是拒絕,而是改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種流行現象,很難被簡單屏蔽掉。而且由於逆反心理的存在,越是屏蔽越是增強其神秘感和吸引力。就好比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的封校之舉,關的只是有形之門,而在無形中卻有著無數的大門和窗口在敞開。不講其他,單看學生的微博微信,也就有了答案。

    既然拒絕沒有必要,難達目的,倒不如換一個思路,努力去融合和改造。必須指出的是,當聖誕節來到中國時,其實已經改變了容顏,不再是昔時模樣。如果你還是覺得傳統文化受到威脅,那就把聖誕當成一個手機殼,在裡面裝上本土文化的內核。比如在這樣的節日里,同樣大講中國故事,舉辦傳統文化活動,按照你的擔心去改造去融合。開明地面對,智慧地引導,可能的威脅永遠是可能,不會成為實際;如果引導有力有效,連可能的威脅也不會有。

    聖誕越來越成現實版的「雙11」,更多有著狂歡和消費的味道。即便有一點文化威脅,也沒有亨廷頓講的那麼可怕。如果連這麼一點也不放心,那就去智慧地引導和改造吧,而不是像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那樣封校禁止。相對於拒絕,改造更能體現風格和水平,更容易達到想要的目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8: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