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6網站,這些年的確是在質疑聲中前進,在吐槽聲中成長。就最近而言,因為是歲末年初,春運將至,12306就出台了不少新措施,其中引發關注的就包括退票收取20%的手續費、預售期延長至60天、調整起售時間、放票時間點增加等等,再加上如今的禁止「行程衝突購票」……12306方面的努力顯而易見,目的也不言而喻。可以毫不矯情地說,12306方面出台的多項措施,都是為了打擊黃牛囤票,方便公眾購票。
儘管12306方面很努力,也積極作為,甚至贏得了不少人的支持,但吐槽與質疑的聲音,似乎還是有點多。如這次禁止行程衝突購票,有網友就說了,對於那些行程不確定的人而言,這樣的措施幾乎斷了他們的回家路。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誇張,但這最起碼說明,當前的政策調整,還是會有所誤傷的。儘管改革必然伴隨著「陣痛」,但問題的關鍵,是要讓公眾理解與支持,而當前的態勢,12306方面似乎有點「費力不討好」了。
何以至此呢?是政策的出發點不好么?似乎不是,因為當前出台的新措施,多是為了打擊黃牛囤票;是公信力淪喪么?好像也難說,畢竟,這沒有詳實的數據佐證;是公眾的習慣性批評與質疑么?似乎也未必,因為公眾除了質疑之外,也有點贊的事情……那為何公眾仍然對當前的購票政策不滿意呢?原因只有一個,即12306方面是單方面的調整,並沒有徵求民意。這樣的話,即便出發點善意,也難以令人信服。
美國著名出版家和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曾經表示,「不體現民意的法律是絕對行不通的。」事實上,法律如此,政策調整亦然。根據數據顯示,2014年春運在為期40天的春運期間,超過36億人次實現「人類規模最大的周期性遷徙」,其中鐵路發送旅客約2.66億人次。而今年的人數,必然是有增無減的,由此可見購票政策的調整,其影響有多大、覆蓋面有多廣。既然如此,那尊重這些人的意見與表達,顯然應成為一種制度常態。
眾所周知,這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眾口難調從來都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景象,在這樣的境況下,更顯出尊重民意的重要性。畢竟,民意似鏡,足以照出政策是好是壞。可以說,12306方面沒有徵求民意的購票政策調整,無論多善意,也難免會飽受質疑,因為除卻反對者本身外,不被尊重的民意,也會成為公眾質疑的原因之一。因而,對購票政策的調整而言,沒有最完美只有最民意。這樣的經驗,12306方面應該吸收,那下次出台政策前,就應記得多渠道徵求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