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從海南老家五指山發跡的朱明國被中央紀委調查的消息傳出后,其在五指山市多處的題詞墨寶,不是被抹掉就是被遮擋。
善良正直的老百姓,對於貪官從題字到鏟字,總會產生一點感慨。他們真的看出了世態炎涼。當貪官有權有勢時,一副笑臉渴求貪官的「墨寶」,而當貪官倒台,卻立即換了一副面孔,避之唯恐不遠,其「前恭后倨」真的是變色龍。而對於當初請求題字,現在又連夜鏟字的人們,可能也後悔:當初真的不該請他題字,差一點把自己也帶下水了。如果「供求」雙方都有如此的「感悟」,官場題字之風應該早就銷聲匿跡了,但其實這股風卻從來不絕如縷,原來官場並無人吸取題字到鏟字的教訓,總是照例上演這樣的鬧劇。
題字、鏟字的鬧劇不斷,其背後正是一筆公平合理的權錢交易。一方面,下面為何總要官員題字?其實未必是官員的字有多好,無非是看中官員手中的權力,藉此為自己裝門面。周永康官居常委,能得到他的題字豈不是石油大學的光榮?朱明國是母校出的最大的人物,當然要借他的題字來顯示身份了。領導題字了,就是「政治正確」,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就是政績金牌。原湖南湘潭市發改委主任王達武因違規提拔自己的90后女兒而落馬。據報道,王達武曾獲得一幅領導題寫的字畫,拿著字畫四處誇耀,聲稱自己「在上面有關係」。當時,岳陽市不少領導對此深信不疑,認為他是個「人才」。
而領導為什麼樂於題詞?除了顯示自己「親民」,賣弄自己有文化,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得到豐厚的「潤筆」費,比起受賄更加理直氣壯了。胡長清公開賣字,每幅標價3000元至6000元,有一幅字「潤筆」費竟達9萬元。在他收受的數百萬元賄賂中,不少是以送「潤筆費」的方式進行行賄。落馬貪官南充市營山縣原縣委書記楊毓培還曾為自己賣字辯解:「我是市書法協會會員,曾經為單位、個人題字。我算了一下,這筆收入大概有40余萬。但這該屬於我的合法收入!」他們如果不是頭上頂著官帽,其書法作品究竟能賣多少錢,只有天知道。
「權錢交易,各取所需」就是官員題字的本質。正因為雙方需要,所以這樣的事才一再發生。至於官員倒台,人家鏟字,也是理所當然,談不上勢利,因為人家當初花錢就是買的權,現在你的名聲臭了,難道還要留在大門上讓臭味四處散發?除了鏟字,別無選擇。
有什麼辦法終結題字、鏟字的鬧劇?一個辦法是,下面的同志盡量不要讓上面的貪官題字。這很難做到,誰知道他將來會不會出問題?所以辦法只能是一律化,下面的官員不要請上面的官員題字,而不管他是什麼官。當然,事情還有另一面,上面的官員也不要隨便給下面題字,哪怕你是個好官、清官,也不要題字,這是又一個一律化的辦法。這有點像不行賄、不受賄一樣了。其實,對此問題,中央是有規定的。2008年的《國務院工作規則》規定,「國務院領導不為部門和地方的會議活動等發賀信、賀電,不題詞」;2012年12月,中央出台的八項規定第七條規定:「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既然如此,當官的就要帶頭執行。哪怕你確實寫得一手好字,也要管住愛好,耐得寂寞,而不能動不動就雅興大發地「揮毫潑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