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費問題,是被媒體詰問了無數次的老大難問題,輿論質疑的焦點主要是高收費、延時收費和支出流向不透明。中國高速公路發展迅速,自1988年實現零的突破,到2013年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然而,迅猛成長了20多年的中國高速公路,目前儼然變成一個不透明的「黑洞」。
不要說高速過路費的具體支出情況,公眾連全國高速公路每年收入的「大數」都無從知曉。中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情況,似乎是國家機密,有關部門基本沒有公開過。那麼,一些媒體所說的全國高速公路一年收費4000億元以上,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到的?基本是猜的。當然猜也要有依據,這幾年中國實行重大節假日小客車高速公路免費政策,交通部門為了「表功」,不小心漏了底。有關部門發布信息稱,此前四個假期全國共免收通行費140多億元,專家這才有了進行粗糙估算的依據。
中國自2009年開徵燃油稅,徵稅的目的就是從油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公路建設和養護的費用。燃油稅徵收的初衷之一,就是部分解決高速公路高收費、長期收費等問題。但是,中國每年徵收的數以千億計的燃油稅收入,這筆龐大的資金並沒有緩解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延長收費時限的衝動。而且,燃油稅似乎已被高速公路「黑洞」吞噬了,甚至自身也變成了「黑洞」的一部分。目前燃油稅的不透明,較之與高速公路收費有過之無不及,有媒體在查閱財政部資料並進行相關諮詢后發現,根本找不到燃油稅開徵以來的支出情況。
高速公路之所以成為「黑洞」,主要是依仗兩個因素:「法不責眾」和「上邊有人」。以延時收費為例,此次山東交通主管部門延長到期的高速公路收費年限,明顯違反中國《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但山東交通部門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此前遼寧、河南、河北等多地高速公路,都紛紛實行以延時收費為目的的「統貸統還」政策。所謂「統貸統還」,就是轄區內只要還有公路沒還清貸款,其他收費公路不論年限都將繼續收費。
各地交通主管部門不僅可以因「法不責眾」而有恃無恐,往往更可以因「上邊有人」而最終解套。作為各地高速公路業主的主管部門,交通運輸部近年來一直在推動「修正」《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而有關修正案中明確規定,「高速公路因改建擴容增加投資需調整收費年限的,可重新核定」。這意味著,未來高速公路以公路養護的名義,將可以合法地「無限期」收費。
高速公路收費問題屢屢引起公眾不滿,究其根本原因,是部門利益與公眾利益衝突導致的,而若隱若現的部門利益法制化,讓現有問題變得更加複雜難解。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的高速公路是真正免費的,因為沒有哪個國家的財政可以支撐高速公路「免費大餐」。關鍵是高速公路收費要做到透明、合理,必須讓消費者在繳費的同時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