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貴賓廳關閉后,河北一名縣委書記感嘆自己比剛進城的農民還懵懂,訂票、取票、換登機牌等,不問就不知道,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除了不會辦理登機,一些幹部去醫院不知道怎麼掛號、乘公交車不知道如何投幣刷卡、參加培訓會走錯教室…… 乘機不會換登機牌、看病不會掛號、坐公交不會刷卡——某些領導幹部這一系列「不能自理」的癥狀貌似生活中的小事,表面看上去和領導能力、工作能力、清廉程度關係不大,但實際上這卻不是小事。
現在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大事」有哪些?無非買房貴、看病難、子女上學費勁;時不時給大家造成困擾的日常「小事」又有哪些?顯然應該包括公交地鐵太擠、春運期間買票難、買食品總擔心安全問題等。如果領導幹部在大事小情上全都「不需要自理」,我們又怎能奢望各部門各領域的領導幹部和我們感同身受,也迫切地渴望著相關問題得到解決呢?
近年來,我們時常看到領導幹部以各種方式「體驗生活」的新聞,例如在「無車日」和市民一起坐公交車或地鐵,例如假裝普通患者去感受掛號難。 但想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百姓生活,「體驗一次」往往是不夠的,帶著「體驗一次」的念頭去做那些市民不得不常常做的事,心理感受也完全不同——擠一次地鐵容易,每天下了班很疲憊地擠車回家就不容易;健康的時候排會兒隊沒什麼,可病體沉重時還要排隊掛號,樓上樓下地做檢查、取葯就會很痛苦。
正如《人民日報》所說,某些官員「四體不勤」其實就是特權病,幹部生活能力不足的背後,是權力的無所不能。
所以,反貪部門不僅僅要關注大數額的權錢交易,也應該關注各種生活小事上的權力尋租。我們有理由懷疑,官員在機場、醫院等地受到「特殊照顧」之後,就有可能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更傾向於經營者的利益,而不是普通乘客、普通患者的權益。
據最新報道,中央批准成立了新的反貪總局,要著力打造中國特色反腐敗專門機構。我們期待權力被關進位度的籠子之後,各種大大小小的特權也能夠消失於無形,從而幫助官員們時刻意識到他們只是普通公民,而不是需要關照的特殊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