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誰該為頻頻出現的形形色色奇怪建築負責

作者:智園行方  於 2014-11-4 15: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論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從「大褲衩」到「馬桶蓋」,從「銅錢樓」到「秋褲樓」……近年來,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造型雷人、造價不菲的「奇怪建築」,引起不少網友的瘋狂「吐槽」。

誰該為「奇怪建築」負責?建築設計者自是脫不了干係。在國內建築設計領域,「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華」的設計之風蔓延,這樣一種失衡的建築價值判斷,導致越來越多的設計者將「創意」等同於「奇怪」,而一些國際著名設計師也將中國視為絕佳試驗場。在扭曲的市場選擇面前,許多設計者選擇屈從於市場,甚至淪為市場的奴隸。但又是誰創造了這樣一個扭曲市場?這才是「奇怪建築」背後的真正責任人。

媒體新近的一項調查指出,81.1%的受訪者認為決策者和審批者應為「奇怪建築」負責。倘若決策者和審批者能夠嚴格把關,堅持科學態度,堅守程序公正,斷不會產生如此多的「奇怪建築」。問題是許多決策者和審批者常常以個人喜好進行判斷和決策,甚至自詡為某某城市規劃「總設計師」。如此一來,建築規劃只要迎合決策者和審批者的口味即可。正是因為有太多的「拍腦袋決策」,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奇怪建築」被允許付諸建造。

遺憾的是,即便知道哪些人應該為「奇怪建築」負責,卻沒有辦法讓他們負責。因為「奇怪」很難作出定性判斷,即便有無數網友吐槽譏諷,但設計者、決策者、審批者定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的建築辯護,同時埋怨網友的「不懂」。在已經誕生的這麼多「奇怪建築」中,還沒有看到哪一個承認「奇怪」的,也沒有任何專業評判機構作出過判斷。

更為重要的是,即便認定為是「奇怪建築」,同樣沒有有效辦法追究相關人的責任。雖說在決策審批過程中充斥著領導意志,但要知道領導貫徹意志都是「講藝術」的,通常不會有違背既定法律程序的情況發生,自會有「富有領悟能力」的人一起來實現領導意志。對待這樣的「聰明人」,追責的辦法十分有限。從根本上說,原因還在於對權力的限制不夠,特別是「一把手」的權力,以及由此導致的對權力的依附關係——有太多的人和事在權力面前折了腰。

  面對形形色色的「奇怪建築」,或許目前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公眾的評判。只要公眾不買賬,即使官方如何宣傳,這樣的建築也不可能成為讓人驕傲的「城市地標」。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健全和完善決策和審批程序,讓更多遠離利益的人參與到決策過程中,保證決策真正代表最大多數人的意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9: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