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安徽蕭縣有多幢「爛尾辦公大樓」,這片建築為蕭縣原縣委書記毋保良任上規劃的「政務新區」,是縣委、縣政府等四大班子及十幾個縣直單位的新辦公大樓。工程於2009年開工,2012年年中封頂,原定裝修後年底入住,不料其時毋保良因貪腐問題落馬,導致工程受影響停工,此後又遇上「中央禁令」,「進退不得」擱淺至今。
政府辦公樓成了「半拉子」工程,並不多見,因為特別是在一個縣級區域內,按照慣例縣政府具有絕對的權威,只要是政府級別的工程項目,絕對不會出現「半路夭折」的情況,何況是政府辦公大樓。安徽蕭縣之所以出現「爛尾辦公大樓」,也決然逃不出這個邏輯,原因就是蕭縣原縣委書記毋保良因貪腐問題落馬,那麼這個因「一把手」而生的建築又豈能苟活。
近年來,倒在房產開發上的官員不計其數,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涉嫌貪污腐敗、利益輸送,「建起一棟樓房,倒下一位市長」「圈出一塊地皮,扳倒一位書記」的現象不勝枚舉,一句話可以豎起一棟樓,一個喜好可以成敗一個項目;更加讓人痛恨的是房價被越炒越高、經濟秩序被嚴重擾亂,導致百姓抱怨不斷,人們不禁要問,領導幹部的權力為何如此猖狂,必要的監督在哪裡?
眾所周知,黨的領導方式採用的是集體領導模式,每一個縣都設有黨的委員會,每一個委員會設有書記一名,常委若干名,重大決策採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進行,但現實當中有的地方集體領導的民主決策貫徹落實的並不是很好,甚至淪為了黨委書記的一言堂;加之權力對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絕對掌控,也就必然導致市場產品淪為了個別領導幹部的權力附庸,項目的成敗命懸一線於領導幹部的「平安」與否,安徽蕭縣辦公樓從資金籌措、項目審批、建築規劃到最後的「卡在半路」與落馬書記的生存榮辱「水乳交融」就是最現實的例證。
市場本來是相對獨立於公權力的另一片天地,但在某些地方市場卻死死的裹挾在權力的魔掌之內不得動彈,加之公權力監督的長期缺位,應該加以約束限制的權力沒有得到相應的約束限制,導致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內權利尋租、權錢交易、貪污腐敗的現象時有發生,中央反腐活動開展以來,落馬的眾多官員無不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安徽蕭縣「爛尾辦公大樓」變成「放羊場」不是別的原因,根本就是對權力的監督在「鬧飢荒」,唯有嚴格約束公權力的合理運行,市場經濟才會更加順暢有秩序地運行,「半拉子工程」和「爛尾樓」才不會因為某一個人而「忽生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