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際油價續暴跌背後真的存在「石油大戰」?

作者:智園行方  於 2014-10-22 16: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論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國內油價迎來首個「六連跌」的背後,是國際油價近年罕見的持續暴跌。

  普遍看法是,油價暴跌與市場因素有關。高盛認為,作為大宗商品,油價漲跌理應是供求關係驅動,市場現在卻將未來的供求關係預期計入到油價中。另一方面,美元持續走強也對油價下行產生了重大影響。單純經濟因素顯然不能完全解釋油價為何短期內如此罕見地持續暴跌。畢竟從短期看,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費國中國、印度、歐洲等,需求並未出現重大衰退,市場的悲觀情緒不應該如此嚴重。而如果我們聯繫到眼下的國際政治環境,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奧秘。

  任何時候,油價暴跌的受害方都是產油國。上周,兩大主要能源出口國沙特和俄羅斯的態度具有天壤之別。沙特私下表示,他們對80美元的低油價沒有感到不適,表示可以接受低油價一兩年的時間。這意味著沙特政策的明顯調整。普京表態稱,如油價低於80美元,世界經濟將陷入崩潰。

  毫無疑問,油價暴跌讓普京出現「眩暈感」,因為104美元被認為是俄羅斯的財政平衡線。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氣輸出國之一,俄52%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天然氣出口。最不願看到油價暴跌的就是俄羅斯。

  近年來,在烏克蘭危機等一系列問題上,俄羅斯的強勢態度令美國無力反擊。美國對付俄羅斯顯然有「殺手鐧」,石油戰就是其中的一張王牌。油價快速崩盤,被打回80美元,就是美俄石油戰的第一仗。

  可以做這麼一個設想:在這樣一個時點,如果全球石油價暴跌,俄羅斯石油出口對於歐盟的吸引力將不再;即便維持這條出口合作方向,在西方的制裁壓力和盧布下滑的雙重作用下,俄羅斯也必將承受更加沉重的經濟打擊。

  在這輪石油下跌過程中,沙特扮演了重要角色。沙特靠的就是其世界第一的石油儲量。此番美國能說服沙特,承受低油價的打擊,恐怕做出了不少政治許諾。

  有人將此次國際油價下跌與前一次的國際油價大跌聯繫到一起,說前一油價大跌是美國與歐佩克國家一道,設局重創前蘇聯的經濟,迫使前蘇聯解體。此次國際油價下跌是如法炮製,美國想通過油價下跌打擊俄羅斯每況愈下的經濟和財政收入,迫使俄羅斯總統普京失去執政的經濟基礎,以報復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的上「魯莽行動」。其實,無論這輪石油價格下跌是否存在大國利益博弈的背景,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大宗商品的價格都不可能持續走低。近期國際油價暴跌也並不意味著低油價時代的開啟。長期低油價並不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畢竟美國也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低油價會持續多久?或許正如沙特王室私下承認的那樣,他們可以承受眼下這個價格一兩年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9: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