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峰會召開在即,日本政客和媒體12日密集發聲,為在此次峰會上實現日中首腦會談進行最後衝刺。有日本外交人士稱,中方已經提出首腦會談的前提條件。核心內容為:互相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安倍明確承諾不參拜靖國神社。但在高呼「見面時機已經成熟」的日本政壇,看不出真誠回應中方要求的可能。連日本媒體也認為,日中間的交涉實際上舉步維艱。
雖然為實現兩國首腦峰會,日方看似不斷釋放善意,但在是否接受中國的會談條件上,目前安倍政府和執政黨都表態強硬。據日本富士電視台報道,日本自民黨總裁特別助理萩生田12日參加富士電視台一檔時政節目時說,對在APEC上實現日中首腦會談表示期待,但「中國不應設置前提條件」,並稱「安倍首相也是這麼想的」。持相同觀點的還包括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共同社評論說,中國想使日本在會談前就釣魚島及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做出讓步,而安倍則呼籲無條件會談,雙方仍存在較大分歧。
安倍之所以在釣魚島問題等領土問題與歷史問題進行捆綁對中國持續發力。有著自己的深層戰略考量。安倍內閣認為,釣魚島,乃至整個琉球群島都是近代日本對外進行殖民掠奪的「果實」。因此,日本如果放棄上述島嶼的主權訴求,就等於承認了日本在二戰中的戰敗國的歷史地位。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在過去的兩年裡,安倍內閣的工作都是圍繞否定,甚至美化二戰侵略歷史,為日本進行對外進行軍事擴張,為擁有對釣魚島歷史性權利「正名」而進行的。安倍拒絕接受中方首腦會談條件還有兩個主要因素:
第一,從日本內部來講,其經濟發展空間越來越小,而中國卻作為亞洲大國蓬勃崛起,這讓日本感到難以適應。所以,日本政府積極拉攏東盟國家、印度、甚至澳大利亞重新建立和恢復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本質上是企圖將亞太地區的國家納入日本的勢力範圍。而與日本戰略相契合的是,在經歷了二戰的戰敗后,日本國民對恢復「正常國家」的願望不斷上升。與其說解禁集體自衛權與安倍內閣極力推動有關,不如說是日本國內嚴重的政治右傾化的必然結果。這似乎也暗示了日本重新成為可以發動和參與戰爭的「普通國家」,在日本社會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在民主主義不斷膨脹的背景下,安倍很難在釣魚島問題上作出讓步。
第二,從日本外部條件來說。戰後日本的國家戰略走向始終被美國所操縱。換句話說沒有美國默認和許可日本在對華政策上很難取得根本性的轉變。因此,只要中日關係出現緩跡象,美國就在中日間敏感問題上進行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如「歡迎日本解禁集體自權」,公然宣稱「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並將「中國在島嶼問題上的「野心」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相提並論,警告「某些國家不能隨意劃分邊界」。不難看出,奧巴馬政府已經將中國鎖定為頭號假想敵,有意對日本進行鬆綁,推動中日博弈。這就使得中日極其糾結,中日關係也顯得雲遮霧罩,變幻莫測。日本一面對華釋放善意,一面又拒絕接受中方首腦會談條件。實際上這是對華進行戰略接觸與試探,同時也針對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下一步日本將如何降低國內民族主義者情緒,同時兼顧美國利益成為安倍內閣最急迫的課題。
總而言之,在APEC峰會上中日能否進行首腦會談,成為觀察日本戰略抉擇的一個窗口。即日本究竟是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還是進一步以制衡中國為目標讓美國坐收漁利?似乎可供安倍選擇的方案並不多。當安倍放棄反省歷史並在領土問題上咄咄逼人時,實際上就已經宣告了日本只能依附於美國的臂膀之下,而其想成為「正常國家」的願望也終將竹籃打水一場空。何去何從就只能由日本自己去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