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巡視組已完成的常規巡視中,11省份超配幹部被「點名」,遼寧查出超職數配備幹部26272人;江西檢查發現超職數配備幹部5202名;吉林一次性解決和消化23個超配的副秘書長職位;內蒙古全區12個盟、市設有30多個巡視員、63個副巡視員,區發改委班子成員多達17人……
國家分別於2007年、2009年進行過兩次專項清理。但一些地方和部門幹部配備「越減越肥」的現象卻仍然存在。副職、副秘書長、助理、巡視員、調研員……一個幹部名額受到限制,就去「開發」一個新名目,設立一個新職位,弄得機構臃腫、人浮於事。
為什麼在國家三令五申進行機構瘦身的情況下,還有人要想出這般「聰明」的辦法來?國家行政學院的教授說,這是「戴帽掛號」的官本位思想作祟。不過,根源要真是「官本位」反而簡單了,怕就怕不止這個原因。官多了,責任才分散;官多了,關係網才結實;官多了,下屬的晉陞機會才多,才會有人念上級的好。恐怕這才是真正原因。少擔責任不少拿工資,多提拔下屬不多幹活兒,為推諉和懶政創造環境,也會形成腐敗的基礎。
官多了,是需要財政養活的。為什麼老百姓感覺官員的行政支出太大,而基層公務員卻抱怨工資太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官員太多,「超配額」的現象普遍存在。龐大的財政支出,都被人頭吃掉了。
實際上,這是以一種更隱蔽的方式來浪費納稅人的錢財,官員輕鬆了,封官許願的虛榮心滿足了,卻給國家造成損失,給百姓加重了負擔,也算是一種腐敗。「吃空餉」和「超配額」玩法不一樣,但本質是相同的。說來說去,沒有把政府的財政支出當成一件嚴肅的事,而是視做自己「分內」的蛋糕,想方設法把蛋糕做大,把職位變成福利,盡行網羅之事,造成巨大的消耗。
「超配額」也好,「吃空餉」也好,都把國家剛性的幹部編製視為玩物,想出土辦法,制定土政策,投機取巧、打擦邊球,佔有的是國家財富,損傷的是政府形象。某些地方領導無節制地增加官員數量,還會對官員選拔、晉陞制度產生影響,泥沙俱下,難以控制。這樣的做法不像貪污、受賄那樣直接,但造成的危害更大。
既然中央巡視組已經發現了問題,就應該立刻採取措施,該瘦身就瘦身,該清退就清退,還應該追查始作俑者的責任,因為巨大的損失已經造成。政府內部人員精簡了,辦事效率高了,每個官員的權與責成比例了,各個位置和環節都清楚了,才能讓老百姓信服,才有資格和公眾談一談待遇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