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之所以出現千奇百怪、表象混亂,是因為各種奇葩做法的滋生束縛。當前資格許可和資質審核的紛繁複雜、亂象頻生,一些不合規不合法的認定讓百姓怨聲載道,勞民傷財,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的正常運行秩序。所以,取消不必要的職業資格有利於教育培訓政策化、專業化、軌道化,有利於人力資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有利於體現社會公平又注重了效率優先,有利於清除各種非法違規的社會陰暗面。
取消毫無意義的職業資格,背後是讓行業權力尋租沒有生存土壤,讓處於司法真空的有償培訓見光死,讓培訓認定背後的利益輸送飲鴆止渴。很多老領導退下來就當協會、學會領導,應運而生的,就是這個學會或協會出台系列職業資格考試、評獎、辦論壇等五花八門斂財門道。最後出現所謂行業標準、學會認定,都成為這些把玩權力不過癮的人玩弄百姓的粗鄙手段。
故而,必須取締可惡的嚴重敗壞社會風氣的考試經濟。因為職業資格過多的同時,有關方面也藉機斂財,通過辦班、教材、考試來收取高額的培訓費、教材費、考試費。現在,在青年中有一股「考證熱」,青年人不僅要取得高學歷,還要去考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手上拿著一大把證,可就是找不到工作。這是一種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也是造就了社會的不公平和不穩定。
本來,職業資格認證的設置,初衷是想全面證明勞動者的個人技能,適應勞動力市場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就美國的經驗來看.統一開放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建立,打破了職業流動的障礙,規範了勞動力市場,為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加強企業的社會競爭力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但是在中國,由於行政監管不到位,認證主管部門分散,認證過程不公開透明,認證的直接和間接成本高昂,導致一些職業資格認證開始變味,相當程度上阻礙了人才的正常效用。
取消不合法職業資格認定許可改革也是一種反腐。堅決摒棄魚目混珠的陳規陋習,斬斷利益輸送的黑手,打破權力尋租牢籠,還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生態尤為迫切。為群眾設置人為障礙的不合法職業資格認定本身就違背了政府行政服務職能,更不是《勞動法》保護勞動者的初衷。
一項政策的制定本身是為了規範秩序,保障群眾利益,如果淪為某些利益集團權力變現的工具,那麼這項政策必定是失敗的,如此滋生的腐敗必須予以嚴厲還擊和反制。當然並不是所以的職業資格認定都要取消,法律規定的一些強制許可必須得到保障,一些市場化職業的「資格」完全可以交給市場規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