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習近平的三重鄉愁 都在爆發

作者:jessica雪桐  於 2015-2-21 16: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春節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陝西視察調研。2月13日去的,一直到16日。到一個省份調研,一調就是4天,還是在春節前天寒地凍時間,這在習履新以來是不多見的。要過年了。習近平的、中共的、中華民族的鄉愁,它們不止存在於這些天,而是無時不刻不在。只是因為習總到陝北視察調研,而顯得同時爆發。

圍繞這場調研,各種解讀層出不窮,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認為,這裡既有習近平的個人鄉愁,也有中共這個組織的鄉愁,更有中華民族的鄉愁。這三重鄉愁,都在爆發。

從爆發地來看,梁家河、延安、西安,是代表地。

(1)習近平的鄉愁,在梁家河,在人民群眾里

一到陝西,習近平去的第一個地方,是梁家河村。這個位於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5公里大山溝里的村子,是他當年下鄉插隊的地方。不滿16歲的他,就來這兒勞動,一干就是7年。

這裡,他真正懂了百姓,懂了自己是黃土地的兒子。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他從這兒出發,從村支書干起,一直成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有人說,沒有梁家河的7年,便沒有習近平今日的淡定從容大氣磅礴。

這裡,他曾組織帶領群眾修道路、造淤地壩、辦鐵業社、打大口井、發展沼氣,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他的見識和本領,意志和品格,都在這個貧窮乃至貧瘠之地打下了基礎。他對這兒的一草一木飽含深情,情理之中。

所以,你看他,拍拍這個老鄉的肩膀,叫叫那個老鄉的小名,再到另外一個老鄉家吃頓便飯,真摯而自然。給老鄉們送年貨,他自己掏的錢。錢不多,感情卻彌足珍貴。重情重義是習近平的一大特點。

習近平的鄉愁,不止在梁家河。

他的祖上從河南鄧州遷居陝西富平,他少年時期生活在北京,後到延安插隊,又到清華讀書,再到正定當縣委書記,到廈門當副市長,到寧德當地委書記,再是福建省長,繼而浙江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然後回北京。這些地方,都有他的鄉愁。學習小組近期會推出一篇「習近平的鄉愁思想史」仔細解讀,請組員留意。

(2)中共的鄉愁,在延安,在優良作風裡

延河水,寶塔山,這些出現在小學教材里的符號,也是世界最大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鄉愁。

革命聖地延安,習近平插隊時便去過,每次去,都要到楊家嶺,看看中共七大會址。正是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延安頗有精神祖庭之一的意味)。

七大制定的綱領和政策,還集中概括了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優良作風。習近平履新總書記以來,激濁揚清,鐵腕反腐,立八項規定,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調「理想信念」,強調「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無不是向中共的優良作風致敬。

中共的歷史越長,時代發展中的問題越多,這個政黨就會越有鄉愁。習近平說,任由腐敗愈演愈烈將亡黨亡國。不止他,很多人在吃飽肚子住上好房后,慢慢地回憶起那過去的,人人都有追求都有理想信念的時代。是的,中共有鄉愁。

中共的鄉愁地,有很多,紅船,井岡山,西柏坡,深圳漁村,各種老區新區,等等等等。而延安是其中的重要一站。

2020年全面小康,2049年中等發達國家,這兩個一百年的實現,離不開中共鄉愁地的發展與富裕。而老區的狀況,並非都盡如人意。所以,13日下午5時,習近平在中國延安幹部學院主持召開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

到延安,習近平還來到延安市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在銅川市,習近平來到耀州區照金鎮考察。上世紀30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成立了陝甘邊特委和陝甘邊革命委員會,創建了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

向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參觀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考察了當年紅二十六軍和陝甘邊區游擊隊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革命舊址后,習近平指出,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

紀念碑、紀念館、革命舊址、革命歷史、革命精神和作風,無不飽含中共的鄉愁。

(3)中華民族的鄉愁,在西安,在三陽開泰里

習近平拿著「三陽開泰」剪紙,向全國人民拜年的場景,已經印到人們腦海中。要過年了,中華民族基因開始蘇醒。在雁塔區二○五所社區,習近平向大家拜年,很多小孩爬上雙杠,爬上樹,拿起手機和DV,這場景讓人感到溫暖。

民族的鄉愁,源於中華文明。習近平到西安,觀看了西安都城變遷圖、隋唐長安城模型、青銅器及漢唐金銀器文物展、漢唐代表性雕塑與唐三彩文物展,聽取了古代絲綢之路和長安歷史文化等介紹。上面這句話,幾乎每個詞,都能寫一本書。

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保護,是習近平長期以來在做在講的事。他到孔子老家山東曲阜時講,到北京大學視察時講,到海外出訪時也講,而適當地引經據典更是他講話和文章的一大特點。這次,到西安,他再次強調,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

更有意思的是,習近平還在深夜登上了西安城牆,聽取了西安城牆保護工作情況介紹,觀看了城牆保護狀況。作為保護得較好的城牆,西安城牆讓我們想念大唐盛世。

當然,中華民族的鄉愁,不止在西安,在唐朝。也在河南,在山西,在山東,在四川……在炎黃時代,在漢代,在宋朝,在清朝……在你和我每個人身邊,在我們祖先曾經到達過的地方和高度。

要過年了。習近平的、中共的、中華民族的鄉愁,它們不止存在於這些天,而是無時不刻不在。只是因為習總到陝北視察調研,而顯得同時爆發。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4: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