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紀委通報了2014年廣東的反腐成績單,根據通報2014年廣東省共打掉了95名廳官,其中包括27名正廳級官員,這一紀錄位居全國31 個省份之首,這充分地說明了廣東在反腐上是動了真格的。這也說明作為中共第六代潛在接班人的胡春華在政治上緊跟習近平,大力支持習近平發動的反腐攻堅戰,對於廣東境內的腐敗問題毫不手軟,敢於同腐敗分子硬碰硬,以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上交給中央。這無疑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第六代接班人的地位。
廣東作為全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經濟規模最近幾十年一直位列全國第一名,可謂是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全國四大一線城市其中有兩個就在廣東,廣東人頭腦靈活,善於用經濟手段解決各種問題,這也就為腐敗問題埋下的隱憂。
廣東反腐的一個特點就是先向自己人下手,清理紀檢、政法隊伍,這一年廣東拿下的最大的政法幹部就是原政法委書記、廣東省政協主席朱明國。2014 年,廣東還查處了汕頭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邢太安,梅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李純德,深圳市政法委書記蔣尊玉,茂名化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陳重光等32 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幹部,對其中8起典型案件進行通報。只有先把自己的隊伍清理乾淨了,才可能對其他違法、違紀的幹部進行查處,如果連自己的隊伍都不幹凈,難免會讓人落下話柄,自己的屁股都不幹凈,有何臉面去查其他人。於是反腐也就得先找到自己內部隊伍的碩鼠和內奸。自己隊伍整乾淨了,才能理直氣壯地去查別人。廣東去年的反腐無疑也遵從了這一規律。
其次,廣東省作為全國紀檢體制改革的試點省份,也在紀檢體制改革上下了大力氣。按照中央紀委統一部署,2014年4-10月,廣東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省、市、縣三級紀委查辦腐敗案件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省份。此後,廣東制定改革試點路線圖。省紀委成立全省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省紀委書記黃先耀擔任組長。
改革新舉措的核心在於"兩個報告":線索處置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委報告;案件查辦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委報告。也就是說本級紀委不僅要向本級黨委負責,更要對上級紀委負責,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於紀檢體制改革規定中,紀委要下管一級的規定。這種方式無疑使紀委辦案時更加具有權威,改變了之前基層紀委當"老好人"的心態,而是要切實地對於基層腐敗問題敢於"下殺手",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對於紀委改革的要求。
同時,廣東省紀委也進行了內部機構改革,增強了紀委辦案人員的力量配置。省紀委監察機關開展了新一輪內設機構改革調整,調整合併內設機構12個,紀檢監察室由4個增加到8個,直接從事紀檢監察主業的部門由4個增加到12個,一線人員佔總編製的近70%。各市、縣紀檢監察機關辦案人員佔比分別達到 60%、70%。為了增強基層紀委的辦案和履職能力,廣東省紀委還對於全省3200名鄉鎮(街)層級的紀委書記、專職副書記展開培訓。
廣東省各級紀委辦案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通過信訪來收集案件線索。為了加大腐敗線索的徵集力度,各級紀委設立了信訪機構,專門用來接收對於官員的投訴,或者提交的案件線索。2014年共受理信訪舉報6.5萬件,初核線索2.2萬件,立案1.1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9782人,同比上升34.4%。移送司法機關734人,通過辦案挽回直接經濟損失約10.5億元。
綜上,2014年廣東的反腐工作無疑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就像經濟規模長期排在第一名一樣,反腐工作也是在去年拔了各省的頭籌,頭籌的意思不僅僅是說在拿掉的廳局級官員的人數上,廣東排在了第一位;還在於是說廣東省在紀檢體制改革方面也是走在了全國各省份前面,紀委接受雙重領導,向上級彙報工作,對於紀檢、政法自身隊伍"清理門戶"也都是下了大力氣的。而所有這一切反腐取得的成績,無疑是在身兼政治局委員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的領導下所取得的。
廣東的反腐工作與當前習近平所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反腐運動無疑步調一致,胡春華如此地與習近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不枉習近平對其的栽培與寄予的厚望。十八大之後,習近平首次出京視察就選擇了廣東,向鄧小平的"南巡"致敬,給廣東寄予厚望。而從胡春華2014年上交給中央的這份漂亮的反腐成績單來看,胡春華確實沒有辜負習近平的期望,在反腐這一關係中共生死存亡的大事上沒有犯糊塗,也沒有心慈手軟,而是切實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大反腐的力度,這才在一年的時間查了95名廳級"小老虎",這一紀錄是去年的2.5倍。這也無疑穩固了胡春華的潛在接班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