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回國留學生人數預計將超過40萬,就業壓力不斷攀升。調查顯示,「海歸」們需儘早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找工作時才能更從容。
這是啟德教育集團19日發布的《2014『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所闡釋的,該報告勾勒出今年中國留學歸國人員的整體狀況。
2013年,中國「海歸」增長率為29.53%,達35.35萬人,僅比當年出國人數少6萬人左右。有專家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迎來回國人數比出國人數多的歷史「拐點」。而今年國內高校畢業生已達727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海歸」就業競爭力疲軟的問題在2014這個「史上更難就業年」更為突出。
智聯招聘近期調查也顯示,超過七成國內企業人力資源主管表示,不會優先錄用「海歸」。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個人能力不過硬等都是用人單位拒絕「海歸」的原因。有公司人力資源主管表示:「『海歸』所學知識和所做事情完全無關的情況比較普遍,所以企業會挑更好用的人。」
啟德教育專家表示,之前國內許多人把讀書與就業分開。但對留學生來講,儘早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啟德的該份報告顯示,85.0%的「海歸」認為在準備留學時有必要進行相關的職業規劃,但僅有20.9%的「海歸」付諸實踐。
該報告數據表明,職業方向明確得越早,工作與所學專業的相關度越高。其中,留學前就明確職業方向的「海歸」,該相關度為71.8%;留學時逐漸明確的,相關度為58.4%,留學時仍未明確方向的,相關度降至45.4%。所以,儘早確定職業方向,「海歸」就能選擇更契合的職業,在今後的工作中得心應手。
此外,有無實習、打工經歷對「海歸」就業能力也產生較大影響。該報告數據顯示,在留學期間有實習、打工經歷的「海歸」,目前工作的平均年收入為16.7萬元人民幣,比沒有的高出2.1萬元。啟德去年的調查也顯示,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非常關注「海歸」的海外工作經驗,會將其作為是否錄用的重要參考條件,同時也更樂於為這些人提供較好的薪資福利待遇和晉陞機會。
此次調查還表明,留學者的職業方向明確的越晚,實習、打工經歷與未來求職目標的相關度越低。而留學生如能參與一份與未來就業相關度較高的實習、打工經歷,不僅能增加工作經驗,更能為未來的職業生涯積攢相關人脈。此次調查中,「海歸」們認為具有廣闊的人脈(69.5%)、明確的職業規劃(61.1%)以及海外工作經驗(59.8%)是對求職最有幫助的三個因素。
教育專家指出,合理的職業規劃,是根據學生自身的潛質、優點和弱點,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與需求,從而有計劃地學習、實踐,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還需儘早開始。
同時,該報告也給出比較樂觀的數據:59.1%的「海歸」對目前工作滿意度較高。對目前工作不滿意的「海歸」僅佔8.8%。這說明在目前環境下,過半數的「海歸」還是通過留學較好地提升了個人的就業競爭力。
啟德教育專家也建議,留學生在回國前1-6個月開始找工作更能把握主動權,先在國內的校招季「湊個熱鬧」,積累求職經驗,了解就業行情。在國外時也可與用人單位主動溝通,爭取電話、視頻面試的機會,或郵寄作品等。一些學制較短如赴英國、香港讀碩士的學生,不妨在留學前就開始留意工作機會。